APP下载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县域特色经济分析

2014-08-16赵晓芬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路径选择

赵晓芬

摘 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和内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历史需求而具有显著的历史阶段性。传统农业面临的新环境与新问题使得结构调整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政策性措施之外考虑路径选择问题。县域特色经济是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之一。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特色经济;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41-02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农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与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从建国初期到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多年农村经济改革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较好地解决了每一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更不能无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不少结构性问题的存在源自于路径选择。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考察

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形成和发展是一定环境和条件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所以农业产业结构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应不断调整,因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在先后进行了四次结构性优化调整。或者说,三十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与增收。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主要措施为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展家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这一阶段,在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下降,相应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较之于解放初期,开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整个农业经济有了较大改观,农民收入在增长基础上有所增长。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政策与措施主要是改变以往单一的农业结构,着重实现种植业内部的多样化与合理搭配,适当发展农副业经营。第二阶段(1985-1991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较之于第一阶段更为具体,主要是采取措施加速粮食转化,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幅度调减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就政策效果来说,由于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控,农业结构确实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政策设定过于理想化并未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标即农民增收与农业经济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缺乏配套措施,结构调整没有着眼于社会经济的整体性而只局限于相对狭小的范围内。针对第二阶段的问题,第三阶段调整(1992-1997年)在“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上,着重“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品质,提高商品率”,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这次调整基本实现了其设计构想,但是农民增收始终有限,人口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被提到日程上来。

自1998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其直接诱因是农产品价格出现结构性下跌,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在新形势下,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环境条件,农产品的市场条件和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虽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有较大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加之所谓开放市场体系中竞争机制的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又面临着所谓国际竞争而缺乏相应的产业保护政策与措施,盲目追求所谓农产品贸易体制与国际接轨而又缺乏实际措施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传统农业所面临的人地矛盾问题再次凸显,而与之相应的多功能选择在新形势下被错视为非现代化因素加以摒弃,导致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水土流失趋势日益严重,危机农业和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重新审视农业生产经营的合理选择,有选择地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与应对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四个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的环境条件,需要解决众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以往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有新环境所决定的新问题。无论如何,必须对以往的结构调整做出总结分析。以往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属于资源型结构调整,应建立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之上。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间资源差异较大,农业技术差异较小,因此,资源型的农业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地区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另一方面,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往往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技术与生产资源配置不协调,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显著不足。我国最大的国情在农业领域的反映便是农业人地关系矛盾,这一情况造成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下降而使得农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受到根本性限制。

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根本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资源匮乏。其中主要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紧缺。灾害多、损失大。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化;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率低,相应的风险抗御能力差。

一般将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经济基本问题解决的根本路径,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机构的优化调整是近三十年来实现所谓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主要措施与几乎唯一的路径选择。三十年来,尤其是第二个阶段以来,多将这一路径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让农业经营活动根据市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次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成果与传统技术的优势,将二者进行结合,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市场机制与政策倾斜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适当合理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通过现有的市场与社会经济条件,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解决中国农业历来最为突出的人地矛盾。市场路径的选择确实解决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现代化的适应方面。但是也因此使农业产业结构遇到了新的问题。

但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一故有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与所谓现代市场之间有兼容性的一面,更有自身较强的特点。过分强调市场导向作用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往往事与愿违。但是,历来一般的政策都强调顺应市场要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这样的调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对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得无能为力至少是乏力地零敲碎打。换言之,尽管传统观点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市场机制的不足,但实际上,这是农业经济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强制性改变的措施选择是不明智的,一般情况下,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的适应性调整才是合理的。

3 县域特色经济的理性选择

解决上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之间所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传统农业本质特征的认识与路径的选择。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应当主要着眼于县域之内的具体实施效果。县域经济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重要基础,为上述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突出自身特色。

县域经济是基于县域区划的区域经济,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小单位。县域经济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经济总量小,资源稀缺;资源条件雷同;经济结构富有弹性。县域经济应当是特色经济,以特色优势为特征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其关键在于特色优势与资源配置模式,特色优势强劲,环境支撑有力,主导产业作用明显。发育良好的县域特色经济一定拥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以及以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而以县域作为农业的基本管理单位的传统使得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通过县域经济来实施,而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借助农业结构作为现阶段的重要路径。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应以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依据进行划分,强调资源禀赋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以往县域经济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范围内,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以市场为导向,以非农经济为主导进行县级政府调控,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做法,在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回归县域以农业为主,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特色经济中农业经济的主导优势。

现代市场机制并不完全适应传统农业,而调节二者关系的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往往多重视宏观整体性的全局问题,对其实现的具体性问题关注较少,这恰恰是不符合传统农业特征的。县域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最具活力与内涵的经济形式之一,是目前弥合二者关系的最佳路径之一,而县域特色农业经济是这一路径的直接有效结果。

4 结语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历史成果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定会面对不同的历史环境,并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我国现有农业产业结构所面临的问题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多要求。鉴于历史经验,不仅要做出政策性调整,还要对其调整还应做出新的路径选择。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域特色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理性选择与有效结果,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熊德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含义、关键、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6).

[3]陶开宇.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四个原则[J].农业与技术,2004,(5).

[4]叶青.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N].经济日报,2004-6-26.

[5]刘小龙.中国县域经济论纲[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3,(6)58.

[6]张迎春.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4).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路径选择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