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精彩议论文
2014-08-15赵菊兰
赵菊兰
【摘要】《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不说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然而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着材料俗套、空话连篇、观点肤浅、论证脱节等问题。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怎样才能快速地改变这种现状,提高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笔者发现结合“时评”进行议论文教学不啻为一种好的办法。
所谓“时评”,就是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上搜集到的对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观点进行评论和发表看法的文字资料。这些评论是评论者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智慧剖析,是他们深入思考的独到观点的自我表达,是发自肺腑的恳切的话语,其中也包含了他们的机智的幽默、辛辣的讽刺、委婉的规劝和一针见血式的痛骂等,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具个性的声音。结合“时评”进行议论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评材料,从中归纳出作者论述的角度和观点,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化为自己内在的写作潜能,以此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个性地表达观点。
总的说来,把“时评”引进议论文教学有以下好处:
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古人追求的境界,可在当下社会它已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新时代的学生肩上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国家和社会的重任。这些责任和重担要求学生不能只生活在象牙塔里,而要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历炼,做一名真正的勇者。阅读时评,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不让学生与社会脱节,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如此,把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引入写作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作文的格次,摆脱“低幼化”的困扰,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真正体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大语文观点。
二、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的雷同,是学生作文的软肋。很多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司马迁、屈原、爱迪生、牛顿”等人的话题,让阅卷老师倒尽了胃口,困乏了眼球。在现如今的高考阅卷模式下,这种失去新鲜感的文章自然不能博得阅卷者的青睐,获得较高的分数。而阅读时评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现在网络等媒体很发达,学生借助论坛、博客、新闻网等就可阅读大量的时评,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资讯。把这些信息资讯分门别类地巧妙地纳入写作内容,就好比给文章换了新装,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原先那些散发着陈腐味的老掉牙的文章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生机。
三、训练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的议论不精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只热衷于叠加材料,而不会就例深入说理。究其本质,学生的思维能力不高,不能纵向、横向地思考分析问题,不能抽丝剥茧,深入内里,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因此学生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就事论事,草草了事,停留在“是什么”的分析上,而不能做到“为什么”的探究。读者读起来也就觉得淡而乏味,毫无深意。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文章论述得精彩深刻?借助时评就是以时评为模板,教师带领学生层层分析归纳作者的思考角度和观点,从而总结经验,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横向纵向比较,循果探因地分析问题,挖掘出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并适时地教会学生采用例证法、演绎归纳法、喻证法等方法来议论说理。如此长期有效的规模训练,定会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提升议论文的说理水平。
四、引导学生有个性地表达
时评的精彩,不仅在于它的说理深刻,还在于它的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学生在长期的时评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这种评论者的睿智的分析以及他们的独到见解的表达的快乐。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要有创意地表达,不要人云亦云,不说空话套话,不为文造情。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多年的积习已很难改变,学生不敢个性表达。阅读极具个性的时评,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灌输他们自我的意识,引导他们有个性地表达,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为他们的文章再添一次成功的砝码。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时评,说到底就是作者“有话说”的文字表现形式。长期阅读时评,一方面我们会受到作者文字的感召,产生表达的冲动;另一方面,一旦学生的观点看法与评论者的观点看法不苟同,学生也自然有话说。差异,也会产生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会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把“腹中语”变为“纸上字”,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简而言之,时评是当下较为潮流的一种文体,借助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类似于杂文的时评,凭借其短小精悍和社会性、针对性等特点正越来越为广大民众接受。把时评引入议论文教学,不仅在于时评本身的优点,还在于这一举措本身就具有创新意识,既体现了新课标的创新精神,也符合当下的大语文观点。
(编辑:陈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