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2014-08-15徐成洪
徐成洪
摘 要: 现阶段,小学教育处在高速发展状态之中,全国各地纷纷围绕建设高效课堂进行着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有效建设高效课堂,广大一线教师要对课堂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主角、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机制要进行准确转变。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发展趋势 五种转变
现在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建设高效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坚定“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我认为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有以下五方面的发展趋势。
1.课堂教学目标由注重“双基”向注重“四基”发展。
新课标把课堂教学目标由“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学习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学习素养,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向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课堂由教师说了算,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了极大禁锢,不利于学生发展。2011年版新课堂标准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新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起到示范、指导、引领作用。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角色经历了由长者为师到以有文化知识者为师,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以有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师的转变。但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发,教师的角色首先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新课标对教师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有助于学生交往互动的机会。新教科书在编写程序上基本从问题情境导入,然后由“做一做”、“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的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交往互动、共同探索。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新课标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探究、验证,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学生并不是明白,只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既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爱上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课堂教学评价: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
以前学校教师上的优质课、示范课、竞赛课,评委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关注的都是教师行为,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就像演员一样,学生成了观众和听众,完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学生成了配角。而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要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外,还应关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评价课堂教学既关注教师的行为,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4.课堂教学设计(备课)要由呆板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向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发展。
由于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根本性变化。以前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教师往往是忽视的。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兼顾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已有活动经验和知识背景,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变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这些掌握的信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由呆板固定的设计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发展。例如:现在教学设计走在最前沿的就是“导学案”,它既是教师的导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
5.课堂教学机制要由静态预设型课堂向动态生成型课堂发展。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课堂教学就像我们经常听说的安全演练,假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订了一套解决方案,认为若出事故就按预案进行。但绝大多数(可以说99%以上)事故并不是按我们的预案按部就班地发生,可以说事故基本都与预案有不一致的地方。课堂教学就好比处理安全事故,很多事情不能说安全预案上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那是完全不行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一不注意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发生一个意外,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可能失效,若继续按照已有的方案实施,很可能课堂无法进行,就是继续教学,效果也是相当弱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因此教学过程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掌握课堂教学进程,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切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课堂教学走出静态预设的陷阱,进入动态化生成型的课堂教学。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掌控课堂,灵活机智地优化课堂,做到弹性化地设计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交给学生。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就得在课下做足工夫,在课下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深刻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现代课堂教学机制。教师要站在学生位置多思考、多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尽量多地让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教学生。
总之,现在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先进的适合现代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更高的教师专业素养,能随时掌控课堂发生的一切变化的教学机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小学数学教育,2003(1~2).
[2]郭火爱.浅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3]义务教育课程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