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运用的典范——《卡萨布兰卡》镜头语言浅析
2014-08-15丁浩
丁 浩
作为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品,《卡萨布兰卡》7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类型电影的典范,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好看的电影之一。《卡萨布兰卡》虽然用相当简单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在二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反战故事,但这样质朴的镜头语言却并非只是简单地叙述电影情节,反而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让观众与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而且《卡萨布兰卡》并非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单纯,很多情况下运用中景固定机位或者加入简单的推拉摇移镜头来展现故事情节,其中很多细节处拍摄镜头手法的处理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创造极其美的享受和饱满充实的内容讲述,从而使得整部影片在气势恢宏的大氛围下能够得到更多真实细腻的直观体验,让观众醉心于在朴实无华间发现真实的美,让观众对于片中瑞克和伊莎的爱情永志不忘。
一、镜头的景别选取
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从《卡萨布兰卡》镜头景别的选择来看,因为着重强调了影片的叙事感,因而整部影片中镜头景别的使用大多数为中景和近景,中景近景应该占到整部影片镜头景别数量的一半以上。片中无论是瑞克和伊莎当年在巴黎谈恋爱的时候,还是在卡萨布兰卡相遇以后,或是在咖啡馆内瑞克、拉斯路、雷诺、司特拉斯所经历的种种,都是运用了中景近景的角度进行拍摄。同样,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这样镜头景别的好处是更注重具体的动作和情节,既给人物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又不与周围气氛、环境脱节,可以揭示人物的情绪、动作和目的,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像在《卡萨布兰卡》中,主人公瑞克、伊莎、拉斯路、雷诺等人的性格特色主要都是通过中景的镜头拍摄展现。
虽然强调叙事性,但是《卡萨布兰卡》并没有一味地局限于展现人物真实特征和对话状态的中近景两种镜头景别。导演迈克尔·柯蒂斯拍摄电影的初衷是为了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致敬,所以要展现他们的斗争场景,必须运用丰富景别的镜头。在远景的运用上,《卡萨布兰卡》中一般是为了交代环境及背景。比如在影片开始介绍欧洲移民迁徙的路线时,导演采用了叠化的效果,将当时欧洲人迁徙的影像资料叠于迁徙路线的地图之下。而全景的运用比远景多一些。全景主要是用于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卡萨布兰卡》中全景的运用也大多是在展现主人公瑞克、伊莎、拉斯路、雷诺、史查沙及德军将领的整体形象上,同时也对于展现咖啡馆内部的结构和设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对于景别最小的特写来说,虽然只占镜头景别总数的10%左右,但是每一次特写的出现都是至关重要的,他能够展现重要信息,同时细腻地展现主人公表情中的情感。
一部影片不可能只是单纯地运用一种景别的镜头来处理图像,不同景别的穿插运用能够给影片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视觉性。
首先,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影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以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镜头景别的变换对于视点的变化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是在不加余赘、不过分冗长的前提下对一个事物或者情节进行多方位、不同景别的画面交代,只有丰富视角的画面才能更为真实清晰地展现作为事件或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色特点,情节的叙述才会更加清楚。
其次,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的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影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从景别的变化、视点变化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片子的节奏变化。在影片《卡萨布兰卡》中,尤佳迪在瑞克咖啡馆被抓的一个情节正是这一观点比较典型的体现和运用。
影片的前半部主要内容大多展现和交代影片发生的背景、场景、主人公及人物关系,所以在画面剪辑的节奏上是正常的。尤佳迪被抓的情节算得上是影片前半部分的一个小高潮。导演在这一情节的节奏处理上,并没有过分地依赖剪辑速度和技巧的运用,而是更多地使用前期拍摄过程中的镜头景别变换来加快视觉上的变换速度。在此组镜头当中,当雷诺向史查沙保证嫌犯会被抓捕归案之后便转到中景的画面,此时尤佳迪正在赌桌前赌博,警察上前叫住他。然后画面切到近景展现尤佳迪疑问并且惶恐面对警察的盘问。接着又回到中景画面尤佳迪请求将手中的砝码兑换成钱并走向兑换窗口。此时的三个镜头是中近景别之间的切换,节奏舒缓,是为了交代事件内容。但之后的镜头从近景切到全景,展现两个警察来到门口把守,然后又迅速切回近景中尤佳迪看到门口警察的画面,由此节奏开始慢慢加快。紧接着镜头跟着尤佳迪和两位警察摇到了门口,此时是全景的状态,但是接下来一个镜头突然切到近景,展现尤佳迪在门外死死将门拉住将警察堵在门内,然后下一镜头又以中景切到门内警察们努力将门打开,然后下一镜头以全景切到尤佳迪放开门把手,快速地跑了几步停下后向门内开枪射击。下一镜头又以近景切到门内有一警察被子弹击中的画面,然后画面又切到全景的咖啡馆内客人站起来查看情况,接着又切到中景史查沙和雷诺在咖啡馆内看着抓捕行动,紧接着画面切到近景尤佳迪激动地来到瑞克旁边请求帮忙,最后画面为全景警察带走尤佳迪。这样的节奏处理方式更自然、真实。
第三,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从而形成画面的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景别的变换不单起着全方位交代画面的作用,还决定了观众视觉接受画面信息的取舍藏露,由此引导观众去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这样观众才能更清晰地沿着之前设定的正确的叙事路线去走,才能正确领会影片的主旨和意图。
二、镜头的运动技巧
《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强调了影片的叙事性,其中运用大量的固定镜头着重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对话,直观地展现了片中人物的处境和情感。而片中的一些运动镜头堪称开创了很多电影运动摄影的先河,创立了典范。例如这样一个镜头:
在这样一个20多秒的镜头里运用了不同方式的运动镜头作为画面中蒙太奇的组接。先是用一个右跟、一个右摇镜头展现瑞克进入蓝鹦鹉咖啡馆,将观众自然地从门口带到咖啡馆内部,然后镜头跟着店内的侍者去到店内更内部的地方。此时将镜头锁定在了蓝鹦鹉咖啡馆老板办公室的门口,紧接着老板法拉利从办公室里面招呼客人出来,镜头又左摇回来,这样一连串的运动镜头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在展现人物运动方向的同时,很巧妙地进行人物角色的替换和交代。
三、构图的设计
对于构图的设计,在《卡萨布兰卡》中所有的构图都是通过拍摄前的仔细斟酌而做出的,因而整部影片的画面构图都是合理有序的,给人一种舒适感。其运用的画面构图技巧中强调画面人物或事物的单双数原则,即前一个画面中的人物数量为两个(双数),下一个镜头中的人物数量为三个(单数)。这一个技巧的运用是必要的,因为在不同的相邻画面中如若单纯一直以一个或者两个人物作为充斥画面的主体,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在《卡萨布兰卡》中,虽然有大量镜头只是单纯地叙述瑞克和伊莎交谈场面,但是基本上当前一个画面是瑞克或伊莎当中的某一个人时,下一个场面往往是两个人共同出现。
《卡萨布兰卡》作为一部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确实囊括了作为好莱坞电影的许多特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入当年的战争氛围;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人从片中人与人的交流发现各自的性格特色;荡气回肠的经典爱情,让影片不单单是一部战争时期具有谍战意味的“资料”,更是有血有肉的动人故事;娴熟巧妙的技术运用,让《卡萨布兰卡》不单单作为一部视觉上叫好又叫座的成功影片,更为以后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拍摄及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典范。
①王瑞君:《电影电视剧中的美术造型观念》[J],《剧作家》,2006年第1期。
②桂小虎:《美术传统与电影的视觉风格研究——彼得·格林纳威影片〈枕边书〉影响结构中的立体主义构成》[J],《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③夏晓春:《从电影美术的角度试述“第五代”电影人电影创作的流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