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与改革——以贺州电视台《今日报道》为例

2014-08-15何晓东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贺州民生栏目

何晓东

贺州电视台《今日报道》栏目创办于2002年,是一档典型的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栏目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倾听人民呼声,精心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栏目实行采、编、导一体化发展,每周播出五期,每期20分钟。《今日报道》栏目开播至今已有12年历史,从以前普通的社会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的重抓“走基层”系列题材,地域特色明显,民生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深得市民的好评,给贺州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发展中遇到的限制

1.地域及题材限制。局限于地市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条件及信号覆盖范围,民生新闻的报道通常受到地域和题材方面的限制。在地域上,采访范围通常集中在市区等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对偏远地区的百姓生活关心不够。贺州市是一个农业市,农民占全市总人口的85%,作为地市级电视台,《今日报道》栏目的新闻焦点开始时集中在市区及附近乡镇,后来把范围扩大到全市三县两区6个乡镇650个村,但仍有不少偏远的乡镇、村因交通等各种原因难以顾及。受节目定位的影响,在新闻题材发掘上也受到限制。内容繁杂琐碎,往往局限于新闻事实表面的报道,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新闻的选题甚至还出现了周期性的重复现象。

2.栏目制作团队力量不足。因待遇等各种原因,地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制作团队往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节目制作的需求。《今日报道》栏目每天播出的时长为20分钟,然而该栏目一共才10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位栏目负责人、两位新闻主播和两位编辑,该栏目记者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有时尽管记者想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可面对编辑催促稿件、播出时间受制约等因素,在新闻报道中难免会出现做得不够细致的地方,节目质量提升受到限制。另外,人才流动频繁也间接导致了人员配备不足。

3.新闻节目表现形式创新性不足。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以平民化为主,如评述口语化、访谈交流自然等,但在实际节目制播过程中,还会以时政新闻的模式制作,在形式创新上做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体现民生新闻的特点。节目与观众互动沟通的方式还不够丰富。

二、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改革的方向

1.拓展报道领域

(1)突破地域限制。各地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通常会与周边地区甚至国外的往来比较频繁,民生新闻的报道也可以扩展到这些区域。例如《今日报道》就曾以“外地人在贺州”、“贺州人在外地”这样的题材发掘报道过一些民生新闻,如福建商人在贺州的奇石、木雕生意,贺州学生外出留学生活等等,突破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地域局限,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很受群众好评。

(2)时政新闻民生化和民生新闻主流化。民生新闻将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解析后,及时提供给老百姓,并作出适当的分析,让老百姓充分了解目前国家的形势与政策,并充分利用这些利民政策早日走上小康。同时民生新闻也发挥着舆论引导作用,与主流新闻或时政新闻相互汇流,互相发展,构成地市台电视媒体发展的动力源。

(3)发掘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民生新闻还可以从对外宣传的功能上去考虑,通过对本地特色的宣传报道,使节目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今日报道》在宣传贺州特色民族文化及旅游产业上仍在不停地努力。

(4)对特别活动的采访与报道可以和其他栏目合作。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并形成整体优势。另外,还要加强与省级台、县级台之间的联系,根据需求来适当调整相关工作,提高新闻稿件的采用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基层记者的工作质量,也能减少工作压力。

2.注重和谐发展,构建沟通平台

(1)强化服务意识。报道民众生活中不公正、不合法的事情,是民生新闻的一类话题。这类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就会形成舆论的压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事情妥善解决。记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这不是传媒本身在解决问题,传媒不能行驶行政和司法的职权,而是起到协调群众与职能部门、群众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2)开拓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从单纯的事件报道服务转化为深度的参与式服务,主动策划介入民生事件。

(3)突出情感元素。以民生新闻的贴近性特点,在报道中突出和放大事件中的情感元素,利用电视镜头的表现手法、故事叙述的方式增强情感元素的作用。

3.创新播报形式,打造平民化的报道风格

(1)充分利用新媒体。目前短信、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使用日益广泛,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能及时把握民意;同时群众提供的手机视频、相片也可以作为节目的素材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的现场性,更能贴近生活。

(2)利用网络视频、移动数字电视等平台进行节目的播送,提高传播范围。《今日报道》制作了相关的视频点播网站,可以对节目进行点播和评论交流,弥补电视播出不能回顾的不足。

(3)通过打造品牌记者和品牌主持人,充分发挥栏目制作人员的个性、才华,创造栏目的特色。

(4)对关注事件追踪报道,以“民生新闻连续剧”的形式对新闻事件多形式、多角度地进行深入报道,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团队人员素质

(1)在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上,地市电视台可以通过在各县、乡镇、基层单位等建立通讯员网络。一来可减轻栏目记者的工作压力,二来基层单位对于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相对比较熟悉,能够轻松地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资料。例如武警消防部门,他们经常执行消防、救援等紧急任务,第一时间接触突发事件,这类事件通常都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如果这些新闻素材能够在第一时间送到记者的手中,新闻的时效性将大大增强。

(2)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电视台培养新闻工作者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略政治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栏目团队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氛围,如此节目才能体现文化的感召力,也更能反映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色。

5.强化观点评论

民生新闻报道要以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大众的需求,客观报道新闻素材,主持人的专业评述、当事人的观点碰撞对新闻作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民生新闻贴近生活,作为地市台,互相竞争的栏目数量不算太多,容易做到独家播发,但随之要配以独家观点、独家评论、独家解释,才能成为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节目中可以有主持人或编辑的独特思考,也可以通过嘉宾对话,通过多元的观点碰撞和交流,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思考。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涉及到地市级电视台的未来出路,因此要通过坚持民生新闻的本质,结合地市本身的区域特色以及传媒技术的发展,精心打造“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民生新闻栏目,让民生新闻进入地市台主流新闻的行列。如果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勇于创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元素,相信民生新闻一定可以保持节目的生机和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和空间。

1.闫英明:《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问题与突破》[J],《今传媒》,2014年 第4期。

2.李萌:《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2年第11期。

3.赵希令:《电视民生新闻的出路及发展》[J],《才智》,2012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贺州民生栏目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