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语境——以《鲁豫有约》为样本

2014-08-15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鲁豫有约鲁豫刘谦

梁 子

近年来,谈话节目逐渐兴起于各大电视媒体,这种节目经过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与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对人生体验或者社会百态进行叙述、讨论或辩论。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具有令人称赞的全球化视野。对于这档在黄金强档推出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对于话题的选择,交流双方的话语方式和话语的性质无不成为栏目取得高收视率的关键。

《鲁豫有约》得到了整个媒体界的一致好评,主持人陈鲁豫也获得了“东方奥普拉”的称号,可见鲁豫在访谈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方式。其中电视访谈节目情景语境中的大众传播语境,决定了鲁豫在接纳、采访、倾听、交流时所选用的话语方式。

在这档以谈话为主的节目中,无论传者还是受众都时刻受到言语环境的制约。二者的相互交流因当时的传播语境而在预想中发展,得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一、鲁豫同观众间的交流语境

主持人陈鲁豫精巧妥帖的话语方式总会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这与鲁豫准确地衡量如何在适当语境下将节目内容传递给受众是分不开的。

1.言语交流之语境

鲁豫同观众的言语交流语境其实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的。

从显性的交流方式来看,鲁豫很擅长面对观众侃侃而谈,以她自己独有的方式冲破了同受众的情感隔膜,从而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交流环境。这是《鲁豫有约》一期中鲁豫的开场白:

陈鲁豫:“今天的嘉宾呢,马上就要二十六岁了。说起80后我们都会说他是80后的代表,他是畅销书作家,他是赛车手。他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亿了。他就是韩寒。我们掌声欢迎他。”

(《鲁豫有约》之《韩寒》,2013年2月7日播出)

在这段开场白中,鲁豫开门见山,用简要的语言向观众介绍了韩寒这位80后代表的不凡事迹,从而引出嘉宾的上场。在这段开场白中,鲁豫多次用到了“我们”这个代词,表明她此时的话语是面向观众而讲的。

另一方面,鲁豫同观众交流的方式也有不明显的一面。我们还是以韩寒这一期为例。在鲁豫与嘉宾韩寒交流的过程中,当他们谈到韩寒热爱的赛车时,鲁豫问了韩寒这样一句话:“是不是每一个男孩子小时候都很喜欢赛车呢?”

显然这句话仅仅是鲁豫为同韩寒交流而提出的疑问,但话语所包含的意思并非仅仅在对韩寒小时候是否对赛车感兴趣提出疑问,而更多的是在与观众的无声互动。这样,受话者其实已经涵盖了观众。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鲁豫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她深谙交流之道。她在对嘉宾的访问过程中,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同广大观众进行着谈话。

2.肢体语言交流之语境

“邻家女孩般”“谦和的倾听”是鲁豫在做《鲁豫有约》这档谈话节目时为自己打造出来的个性化标签。而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鲁豫更是采用很有她个人风格的肢体语言同受众进行对话交流。例如:

陈鲁豫:1948年,查良镛结束了在内地的生活,到了香港,从此开始一步一步迈向他的辉煌。在采访金庸之前很多人对我说,其实我们对于金庸了解得很多,但对于查良镛却知道得很少。金庸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其实完全不亚于他在武侠小说领域里的成就。特别是对于香港,对于回归,他做了很多的事。

(《鲁豫有约》之《解读金庸传奇一生》,2007年6月30日播出)

在这段开场白介绍中,鲁豫不仅用真诚的言语向我们传达了本期嘉宾金庸先生的事迹,而且不断运用手势,增强同观众的交流感。伴随和善真挚的肢体语言,鲁豫将金庸先生的人生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样的独白,在镜头前,却因为肢体语言的存在而加强了它对电视机前观众的感召力。

二、嘉宾同观众间的交流语境

嘉宾同观众间的交流语境,指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做客嘉宾同场外观众交流的言语环境。在《鲁豫有约》中,一些嘉宾也常常抱着很强的语境意识做客一期栏目,向观众传达着节目的理念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品性与人文关怀。例如:

鲁豫:很高兴啊,请到刘谦。

刘谦:谢谢。

鲁豫:他们都说你很帅,的确挺帅的。

刘谦:没有,这个谢谢大家。

鲁豫:他们说你有点像那个韩庚。你觉得你像韩庚吗?

刘谦:像吗?

(《鲁豫有约》之《刘谦的魔法世界》,2011年6月13日播出)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中,刘谦的两个回答其实都是对受众的回应。鲁豫称赞刘谦后,刘谦考虑的是当时同受众交流的语境。因为在鲁豫的问题中提到的是“他们”,于是刘谦对于鲁豫夸赞的回应直接指向了“大家”。而后来当鲁豫提到刘谦长得像韩庚的时候,刘谦不是直接回应鲁豫说“我长的其实并不像韩庚”,而是转过身来对着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发问:“像吗?”

在这段交谈中,刘谦显现出了他对于媒体传播语境的熟谙。他明白自己在其中扮演的是传者的角色,节目最终是要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看到,或者是发布到网上,受众的反应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节目的评判。因此他选择在这样的语境下同观众进行交流,很恰当。

三、鲁豫和嘉宾同受众交流的语境

鲁豫与嘉宾同受众之间的交流语境指的是陈鲁豫和现场嘉宾同观众交流的言语语境。在做节目之前,鲁豫对于自己所要发问的题目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而嘉宾对于自己要回答的问题更是了如指掌,只需按照自己的情况谈话便可。因此,《鲁豫有约》这档栏目同其他访谈节目一样,是为了传播而做,是为了将嘉宾的人生经历等信息传递给受众。因此,他们二者的交谈实质上是面向受众的,他们所言及的信息只是对于受众来说才是新的。因此在节目过程中,主持人鲁豫和嘉宾作为传者,对于观众营造良好的语境是有必要的。例如:

鲁豫:(指着一本相册中的照片)那是过去的美好时光吧。应该是在80年代。

盖特纳:我曾经在中国留学过一段时间,1981年和1982年的夏天。我那时候还是个学生。

鲁豫:这是你去北戴河旅游的时候吧。

盖特纳:这应该是北戴河,我那时候是北大的学生。这应该就是我去北戴河旅游时的照片。

(《鲁豫有约》之《希拉里访谈录》2010年5月24日播出)

在这段对话中,鲁豫打断了盖特纳的话,对“1981年和1982年的夏天”进行说明,指明那个时候也就是盖特纳“去北戴河旅游的时候吧”。这里,鲁豫的目的其实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了解这段历史,而不仅仅是说给盖特纳听的。

很多时候,鲁豫都会用这种方式将嘉宾的话进行重述或者总结,唯一目的是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嘉宾所要表述的内容,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其中包含的经验如下。

首先,是“讲故事”方式的合理定位。鲁豫有约的定位就是让嘉宾畅所欲言地讲出他们的故事,因此在整个节目过程中,鲁豫和嘉宾对话内容一直围绕生活以及嘉宾的真实经历、真情实感。可以不谈或者少谈与他们职业相关的专业问题,但必不可少的是真实经历。“说故事”保证了选题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合理的受众情感诉求定位是节目收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因素。《鲁豫有约》的受众是普通百姓,因此传者话语内容也必定是以满足观众情感诉求为目的,也就是说主持人和嘉宾需要的是真正的交流,无论是日常生活的琐事还是真实的情感体验,要能够扣动观众的心弦,节目也就能实现其传播目的。

再次,主持人的个人风格烘托了节目的基调。主持人是最容易被识别的栏目标志,也是观众依赖性很强的节目元素。准确的提问、及时真挚的感叹、温和的聆听,成为她个人风格的显著标识。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为不同观点、多种声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公共话语平台,是中国电视节目体制与理念革新的产物。《鲁豫有约》就是新生代电视节目的代表。它以独特的表现方式传递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感受与思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感动与深思。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鲁豫刘谦
中国医院协会刘谦会长新年贺词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我爱追星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浅析《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的特色
从《鲁豫有约》看陈鲁豫的柔性访谈
“刘谦”变魔术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成功在心
鲁豫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