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闻谈话类节目发展趋势探析——以河北卫视《老梁有看法》为例

2014-08-15王凯山

视听 2014年7期
关键词:老梁类节目卫视

王凯山

新闻谈话类节目是一些围绕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治事件,给予客观而独到点评的脱口秀节目。这些节目起到引导受众思考,帮助受众客观看待新闻时事、树立正确舆论观念的作用。这样的节目在中国电视发展中曾出现过很多次,如1998年凤凰卫视窦文涛创办的《锵锵三人行》,2009年上海周立波开创的《一周立波秀》,梁宏达2010年在山西卫视播讲的《老梁故事汇》、2012年为辽宁卫视主持的《老梁观世界》、2014年初为河北卫视录制的《老梁有看法》,等等。

一、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特色

分析河北卫视的《老梁有看法》这档节目可以看出,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基本呈现出如下特色:以传播时事政治信息见长,抓住了受众与信息两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节目的内容定位紧追时代步伐,在向受众第一时间提供最准确的时事信息的同时夹叙夹议,体现了节目以最大限度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己任的目标。具体如下:

1.主持人:鲜明的个人特色

可以设想这档节目如果不是梁宏达来主持,而是由其他新闻节目主持人包括央视的当红主持人来做的话,节目很难达到制作者的预期效果。因为老梁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他早年的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主持人+说书人+演员……”的混合体。而这档节目明显看出是为老梁量身打造的谈话类节目。由于没有给老梁太多设限,所以他可以自由地发挥,将一件件新闻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

2.选题:从观众的兴趣点入手

分析《老梁有看法》可以发现,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对选题往往从观众的兴趣点入手。2014年1月17日之后的几期,标题就很吸引人:“东北‘二王’”,“明星违法犯罪受关注 迟志强流氓罪被判四年”,等等。相比之下,第13到17期的标题就逊色一些,像1月14日的“废止劳教制度”和1月16日的“英雄变成杀人犯”,由于选题的限制,尽管老梁使出了浑身解数,效果也明显与上述几个选题有差距。

一期新闻谈话类节目,首先标题醒目与否决定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程度,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策划团队的选题能力。好的选题能够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老梁侃侃而谈的背后体现了节目组整体策划的能力。综合现有节目资源分析,节目制作方在选题方面也在做尝试:试图把当下的新闻与讲述结合,或者就从历史旧闻中挖掘出观众的兴趣点:曾经发生的案件,观众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或者对新闻细节根本不了解的。

3.定位:从人性化的视角提出应对策略

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往往注重从人性化视角解读事件。例如《老梁有看法》节目的定位就是“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整体节目的确体现了温暖的基调,尤其是老梁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在1月20日《被交易的女人》这期节目,就在结尾介绍了年轻女性如果被陌生人纠缠,可以冷静地呼喊“人贩子,打110!”并向附近的警察、保安等求救,同时给对方致命一击,等等,这样的建议很实用,同时也很解气。此外1月21日《超级富豪绑架案》也提供了富人如何规避不必要风险的措施。这样的例子很多,老梁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人性的关怀,令观众看节目后长知识,受启发。

二、中国式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瓶颈

但是应当看到,新闻谈话类节目在受到业内追捧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视状况:河北卫视第一季度对收视率、收视份额调查显示,《老梁有看法》均只排在卫视参与调查节目的第四位,位置处于中游靠下,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纵观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在收视率数据的背后,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其原因如下:

1.传播主体资源稀缺性,导致了卫视熟脸撞车现象时有发生

如果说名人脱口秀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那么省级卫视的隐忧就是能否长期锁定像老梁这样的名嘴。但现实是,如果有一天老梁甩手不干了,这档节目就难以为继。给老梁更多的话语空间,给他相较其他卫视更多的权利,往往是省级卫视的无奈选择。由于名嘴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在省级卫视的市场中会四处受欢迎,这就导致像老梁这样的主持人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卫视节目主持工作中去。这样的结果可以预料,主持人投入在一档节目的精力被分散,节目质量难免会被削弱;并且观众在不同卫视看到同一人对同一事件侃侃而谈,时间久了也会厌烦。因而主持人资源稀缺的问题对节目的伤害会逐渐显现。

2.传播内容的困惑:选题同质化的背后是选题能力不足

由于老梁等名人的个人魅力,必然会产生稳定的收视群体,在追逐收看名人节目的过程中,观众会发现同一时期不同卫视的不同节目,名人讲述的内容往往相同或相近。长此以往,会给观众节目内容越来越“水”的印象。这固然有主持人个人精力有限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内容同质化背后,选题能力不足这个重要原因。以《老梁有看法》为例,3月17日播出了《复旦校园投毒案》,而这个案件在2月18日已经宣判,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家媒体已经做了相对充分的报道,此时再选择这个题材明显就不占优势,相反还给人一种“捡剩饭”的感觉。

3.传播效果差异:不容忽视南北文化差异导致的审美拒绝

即使老梁在相当大范围内受到观众追捧,也不难发现,他受欢迎的地域更多局限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他的风格鲜明,有相声演员和说书艺人的特质,这种风格更受北方观众的欢迎。并且他在讲述新闻事件、发表新闻观点给人淋漓畅快之感的同时,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说教的意味。观众往往都有防范心理,当其体会到栏目只有一个立场且太过强势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这种现象在南方观众中更为普遍存在。因而《老梁有看法》在南方城市收视率较低。相反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由于注意了观点的平衡与中立,利用三个人物的参与和辩论,最终达成了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的和谐与统一,从而巧妙地消解了南方观众的抵触心理,因而达到了更好的收视效果。

三、中国式新闻谈话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1.强化对新闻题材时效性的关注

国内新闻谈话类节目普遍缺乏时效性,评论缺乏新颖观点,导致观众收视意愿下降。尽管有观点指出,名人脱口秀节目作为社教类节目不必强调时效性,能够跟新闻点结合当然好,不能结合也不强求。但是从实践来看,名人脱口秀节目更需要新闻时效性。因为就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而言,如果能从新闻谈话类节目中获得所急需的资讯,很多观众就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相关新闻源,从而对节目的依赖性增强,有利于培养节目的粉丝。

2.在新闻题材的论点新颖性上下功夫

还以上文提到的《复旦校园投毒案》为例,若是在宣判之后立即播出谈话类节目,观众可以在老梁的讲述中,了解事件的前后细节以及由此得出的正确判断。而在宣判过去一个月后,电视节目若再做这个选题,就需要在“第二落点”——观点上下功夫,否则没有精彩的观点作支撑,老梁即使再口若悬河,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吸引高端观众的目的。

3.打造节目未来竞争力,从培养本台主持人入手

与其使用一位对节目未来走势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的主持人,不如着手培养本台自己的明星主持人。每个人的风格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应迷恋老梁等名人的现有能力,而要相信新人的魅力自成一派。省级卫视既要趁当前名人正火时机培养节目的粉丝,又要逐渐物色、培养跟节目气质相符的主持人,待时机成熟时再择机推出,让忠实观众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他并逐渐扩大收视人群份额。

面对主持人稀缺带来的节目内容同质化问题,提早发现这些隐忧,并在后备主持人培养与挖掘等方面提前布局,锻炼扶持自己的编辑策划团队等,相信是破解名人脱口秀节目隐忧的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老梁类节目卫视
完美无缺
完美无缺
老梁中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