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
2014-08-15李文正王爽
李文正 王爽
(1.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阜阳 236041;2.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党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培养现代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不断的推行教育改革,并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科学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这为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创造了十分有益的外部保障,我国的教育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提高[1](P436-438)。然而,喜人的成绩下,还必须面对着这样的尴尬:广大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并没有像城市那样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资源的有限、师资力量限制、思想意识不到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现代化进程[2](P157-158)。本文以皖北农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的方式,全面的了解当地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在结合当地大量优秀民间音乐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符合当地实际的音乐教育发展模式。
一、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与面临的尴尬
(一)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
皖北农村在安徽省中出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对本地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为广大教育部门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参考,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解决策略,也能够对当地丰富的音乐资源进行全面的搜集,为广大音乐工作者更加广泛的了解、研究我国的民间音乐状况提供必要的文献参考。笔者通过对当地40所中小学发放问卷以及和当地民间艺人访谈,对皖北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的实施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次问卷调查中,发放给教师的总问卷数目为180份,回收问卷175份,回收率达到97.2%,给学生发放的总问卷数目为1000份,回收问卷984份,有效问卷980份,回收率为98%,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总结。现将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汇报如下:a.此次调查的的40所中小学中,中学音乐教师人数为15人,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数为12人。超过50%的学校仅有1名音乐教师,辅助教学设备仅仅为电子琴;b.教师构成人员为本省师范学院毕业、艺校毕业、职业高中毕业、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其中兼职情况最多,占到总人数的3%,师范毕业教师的数量仅仅为总人数的8%。兼职教师并没有专业的音乐修养;c.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学校并不加重视,音乐课被当成学生自习课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d.学生认得曲谱的情况十分罕见,绝大多数学生哼唱音乐作品都是从电视、网络中学得的。
(二)皖北农村音乐教育所面临的尴尬
1.教师队伍不足,且教师素质难以达到教学标准
通过对皖北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过程,师资力量是困扰学校音乐教学顺利展开的核心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a.教师队伍在人数上无法满足教学需求。40所中小学,全部拥有的教师人数仅仅为27人,这就意味着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不仅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授众多的学生,教学压力大。更加令人失望的是,数目不少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音乐教师,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进行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程中,根本就没有接触到音乐这门课程的机会。b.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7位音乐教师中,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总人数的比例是十分少的,尤其是高质量的师范毕业音乐教师,更是奇缺[3](P146-147)。而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只是兼职,他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因为自身本来就没有音乐素养,只是单纯的爱好音乐,他们教授的音乐课基本上单纯就是教学生唱一些民歌和通俗乐曲,学生难以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3](P146-147)。c.音乐课在学校的教育系统中,并不是象想语文数学那样是必不可少的主课,而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这就客观上导致了广大音乐教师并没有觉得受到重视,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转行、辞职的情况屡见不鲜,教师队伍本来就不足,教师流失现象又使得教师队伍雪上加霜[4](P7-8)。
2.音乐课堂进行中严重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拥有教学基础的硬件设施是音乐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障,是音乐教师能够高效开展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这已经成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普遍认知的一条规律[5](P256-257)。然而,通过对皖北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学校在音乐设备上是十分匮乏的[6](P157-158),相关的教学、辅导资料并没有达到教学的标准。有93%的学校不具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钢琴更是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候基本上是电子琴[7](P118)。此外,学校的教辅资料也没有普及,新课改要求使用的书本资料、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远远没有在教学中配套使用,音乐教学硬件设备的缺失,使得整个教学无法顺利、高效进行,大大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3.音乐课的课程设置随意,并没有体现音乐教学的重要地位
此次调查问卷中有一项是关于本校音乐课的每周课时是多少,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音乐课一周仅仅为一节,且通常设置在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课这门课程。设置该门课程的学校,在课程实施时,通常会有这两种情况:第一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定时授课,教学过程中不参考任何教材、没有音乐欣赏、没有教授器乐演奏的过程,只是单纯的进行歌唱教学,学习内容主要是流行音乐。个别拥有音乐教材的学校,一个学期结束了,学生的教科书还是像新发下来的一样崭新。第二种情况就更为糟糕,每逢重大考试,音乐课便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各科教师理直气壮可以占用的公共课,跟本就不给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机会。随意的课堂设置使得音乐教学处境尴尬[8](P38)。
4.学生音乐素养亟待提高
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下,皖北农村的学生音乐素养不容乐观[9](P33-39)。此次调查发现,能够识得乐谱的学生数量仅仅为总人数的8%,能弹奏简单乐器的人数为3%,唱歌跑调的情况十分普遍,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这种情况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教育部门全面倡导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注重艺术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从小学抓起,让学生们从小便能够接触到基本的音乐知识,然而此次调查的结果却十分令人沮丧,学生对现代音乐的接触、演奏器乐能力是十分低下的,基本音乐素养无法达到基本的要求,这是皖北农村音乐教育所面临最大的尴尬。
二、新时期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探究
(一)将民间艺人引进到音乐教学中,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
要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科班人员出身的师范学生必然是学校需要首先考虑并选用的人才,然而对于皖北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要顺利的实现对高质量教育人才的引进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硬件软件设施跟不上,工资待遇等问题都是制约着学校师资力量可以走现代化路子的客观条件[10](P164-165)。鉴于此,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可以走另外一条路子,即大力发展当地的民间音乐。在当今中国教育大环境中,“特色”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将民间艺人引进到音乐教学中,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课堂,未尝不是解决现今皖北农村音乐教学的可行手段。
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同当地民间艺人的交流、访谈,发现尽管在经济上,当地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然而在地方特色上,当地却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音乐传统。该地区有数目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目,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客观地讲,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演奏水平,特别是坠子戏、梆子戏、淮北花鼓、二夹弦、唢呐更为人称道。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隋景山曾经这样说过:“安徽民间吹打水平,在我国众多的民间演奏中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音色上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安徽本地人民在日常的红白喜事中都有请唢呐乐班演奏的风俗。因此,在皖北地区,这些唢呐乐班并不少见,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两个及其以上的乐班,并且以很旺盛的生命力蓬勃发展着。当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对学生进行地区特色明显的音乐教学。这种方法是十分可行的,通过和艺人们的访谈,笔者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艺人们的生活是相当清闲的,重大节日是他们最为忙碌的阶段,因此他们完全可以在时间上予以配合。此外,艺人们由于生活在当地,并不以教学为生,他们并不会像“眼光高”的师范毕业生一样对薪资待遇十分挑剔。此外,技艺纯熟的艺人通常自己也会带有一定数目的土地,这就为他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一项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们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迅速改善当地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也可以有效地弘扬当地音乐传统,是一举两得的举措[11](P190-192)。
(二)大力使用小乐器,通过自制乐器弥补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生活在当地的学生无法向城市的孩子一样,接触到各种高端的乐器与音乐作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阶段学习音乐的权利就被剥夺了,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更加自然、纯真的环境,他们身边有着更加天然的音乐演奏“乐器”。只要善于发掘,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便能够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魔力,演奏出神奇的音乐。
举例来说,在音乐课的进行中,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特点,进行乐器演奏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熟练地运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空饮料盒、沙子、豆子这些常见的事物通过有效地组合,制作出可以充当沙锤乐的乐器;教师教导学生学习高音时,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面带来空的啤酒瓶,在课堂上对不同的瓶子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引导学生敲击这些瓶子分辨高低音。为了达到乐队演奏的效果,教师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锅碗瓢盆餐具,通过这些物件的组合,形成一个小小的击打乐队,提高音乐教学的生动性。此外,文具盒、小石子、竹子甚至是植物本身都可以用来当做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除此之外当地的唢呐戏班如果进入课堂,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接触到唢呐、笙、二胡等乐器的机会,使学生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大的乐器想要引进课堂,必然会对经济条件不富裕的学校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学校可以将小乐器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那些价格并不是很贵的竖笛、口琴、葫芦丝等乐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家长为学生购买,这些并不是很庞大的教学乐器,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的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乐器,学生们一定会很喜欢,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肯定更加上心。
(三)对音乐教材进行改编,为皖北地区的学生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教材
皖北地区经济落后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扭转的客观现实,学生们使用的教材已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严重的脱节了,使用这样的教材,不仅仅会让学生觉得教材无用,一个学期下来,把崭新的教材随手扔掉不仅可惜,更浪费了巨大的财力资源[12](P136-137)。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教育局应当联合起来,通过多方组织、协调与出版社商议,使他们编出一些高质量的、与当地教学实际相吻合的音乐教材。具体来说,改编的教材应当注重对生活中小物件改造成乐器的实践活动、多融入一些小乐器的演奏方法等。这样的教材一旦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用到的器乐完全在教科书中有提到,并且有详细的解说,他们便会自觉的参考教材,主动的进行乐器演奏学习,这对于提高他们音乐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不应当紧紧地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局限在课堂知识上,而应当积极的为他们创造展示、表演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切身的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歌演唱;可以将简单的事物带到课堂上,看学生们谁能够把这些东西组合成为一件成功地小乐器;可以找出一首诗,是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展开舞蹈、朗诵表演,教师在旁边吹奏民间乐器演奏,积极地组织学生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音乐练习活动中,为他们在清苦的环境中,感受到音乐鲜活、生动的魅力创造更加有益的外部环境,为改善当地学生音乐素养亟待提高的现状,做出各种有益的尝试。
三、结语
新时期下改善皖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模式的尝试中,核心在于抓住当地特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能够学习音乐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本文通过现实研究,提出引进当地艺人进入课堂、积极创建小乐器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对教材进行本土化的改编、改变教学方式的基本手段,这些措施是转变当前皖北农村教学模式落后、学生音乐素养难以达到应有标准客观条件,是能够立竿见影起到效应的具体措施。当然要真正的实现皖北农村地区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当地政府必须转变思想,加大对当地的教育投资,提高当地学校的基础教学设备完善程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必须作为改革重点,尽快使学生们接触到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政策倾斜、优惠,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们参与到教学中,这是从根本上改善皖北地区音乐教学的出路。
[1]朱黎光.现阶段农村音乐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9(13).
[2]李萍.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谢红,王晶.当前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4]金世余.关于农村音乐教育“复合型”师资建设的初步构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6(5).
[5]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2(8).
[6]康晓蕴.浅议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4).
[7]王景池.关于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0(6).
[8]孙立平.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0(6).
[9]郭立红,马 .改善农村音乐教育,师资是关键—谈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建设[J].艺术教育,2010(7).
[10]鲁明红.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考试周刊,2009(2).
[11]冯继,祁锡峰,宋迎琴.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1(13).
[12]南莲凤.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