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阅读,演绎精彩课堂

2014-08-15孙少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知识习惯

■文/孙少军

阅读,是我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数学化,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学,不可能终身依靠老师,阅读教学是自学的主要手段,数学教材严谨简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题,是顺利、有成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在阅读中创新,在创新中阅读无疑为数学课堂插上理想的翅膀,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一、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陈献章提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疑是学之端、思之始。质疑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既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思维,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教学时,我首先教学生认真阅读插图,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岩石缝里共有多少朵花?”……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伴随着一连串的疑问,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了,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具体含义,边读边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发现其规律及其本质,数学的公式、定义、法则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主动思考,才能真正弄懂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1)画:在课本画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平时阅读;画出文档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阅读时及时提醒;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自己及时提问和质疑。画出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以便学生分析题意,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计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只有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在草稿本上计算,在计算中通过分析比较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出本质、在计算中验证最终的结论。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过程中发现题目中蕴含的规律、本质并得出最终的结论,学生的身心应该是非常愉悦的。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中的信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动作思维中获得鲜明的直接感知。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将自己准备的圆平均分割成16或32等份、再把圆形通过剪、移、拼转变成近似长方形,这为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积累了感性材料。

3.自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善于总结、自省的习惯。时常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在阅读中探究、发现、创新

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强再加上又非常抽象,这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想善想,不能只是用眼看,而应是眼、口、脑等器官共同合作参与。学生数学阅读还应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相融相伴。只有在阅读中探究,在阅读中发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数学阅读,着力培养学生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载体的自主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让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因数学阅读变得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知识习惯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上课好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谈独立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