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4-08-15惠套斌
■文/惠套斌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古典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性情、增强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有责任将古诗词传承到一代又一代人手中,让其生生不息地哺育下一代。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大脑,深刻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情趣。其次,古诗词是历史资料的反馈,可以了解社会的诸多事宜,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学习我们先人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高度智慧,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文学修养。还有,古诗词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份额是不能忽视的,而且古诗词名句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出现会让文章增添色彩,提高文章的价值。
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词和散文,背诵了许多名句甚至许多篇章,也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但是在高中教学当中古典诗歌教学却成了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期望的相差甚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好多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如何使学生通过诗歌学习,使之得到培养与熏陶,从而在高考中驾驭自如、得心应手,既提高了应试能力又得到素质培养,使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古诗文教学的对策
1.丰富形式,激发兴趣。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就能参与进来,从而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变得生动活泼。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将情境创设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在诗词教学中,应从形象入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或多幅画面,从而能在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
2.以读促教,激活课堂。
古诗文学习离不开“读”。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朗诵,让学生多体悟,结合适当典故教学,借助大量的丰富的文化积累来理解,了解内容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物,诉说了一个什么道理。“读”是关键,教师讲得再多再细,设计的活动再新再奇,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大声地读,去反复地读,那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教师还应针对“读”开展丰富的活动。“以读促教”应该成为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缺少了“读”的环节,古诗文教学就少了活力,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3.线式展开,纵横挖掘。
如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们可以比照《声声慢》来解读,纵向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作品风格的变化,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对词人的理解深入化。在学习《阿房宫赋》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结合《过秦论》来对比分析指出对秦亡原因的不同理解,也可以来谈“赋”与“论”两种体裁的不同写作手法。
古诗词是一笔财富,如果教育者能好好利用,精心设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感受古诗文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此,才能让古诗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