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干预对策*
2014-08-15吴彩虹
吴彩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年进行的第33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中国6.18 亿网民中,25 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体的41.5%,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 小时。互联网正悄悄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习惯,上网浏览信息、学习与娱乐、交流情感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无拘无束的、自主遨游的广阔世界,对拓展青少年知识面和心理成熟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网络空间所具有的自由性、快捷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也会给正处于思想、性格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部分自控能力差、道德意识薄弱的青少年追逐低俗的网络文化、放任自我、产生了一些不良网络行为:部分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依赖、迷恋,无心学习,甚至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扰。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加以有效防范不良行为是摆在当前广大社会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一、网络行为与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
网络行为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在互联网空间里面的一切行为活动,包括发生在电子网络空间里的行为及那些不在网上发生,但其发生又直接依托和密切关联着互联网络的行为。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作为网络行为主体,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做出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违反学校或单位等制定的一些规章、纪律和章程的行为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网络的复杂性,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成瘾行为。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使上网者可以无拘无束地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冲浪,极具诱惑力,容易使单纯、控制能力低、意志力弱的青少年忘记上网的真正的价值,对刺激新鲜的内容流连忘返,不能自拔,产生“网络成瘾症”。
2.网络欺骗与侵害行为。网络欺骗行为也是青少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偏差行为,情节轻重不同,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上交流撒谎;轻易信谣传谣;利用网恋进行欺骗(骗财骗色);发布虚假求职信息。
3.网络非法色情行为。由于受不良色情网络环境的诱惑,一些青少年也陷入了网络非法色情行为,主要表现为:浏览色情信息,在论坛中过度谈论色情;不尊重异性,出现侮辱性的言论;玩色情游戏,沉迷堕落;传播色情信息,严重污染网络环境;贩黄牟利,违法经营;过度网恋,崇尚一夜情。
4.剽窃侵犯不良信息行为。网络为青少年便利地传播、使用、获取不良信息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为:转载垃圾邮件,非法上传无版权作品;发布传播恐怖信息,或危机社会公益的谣言;恶意炒作,过度宣传;下载版权文章或软件;恶性人肉搜索,伤害当事人。
5.网络黑客行为时有发生。黑客不仅可进入计算机系统偷看或偷窃其中的信息,而且可制造病毒,破坏计算机网络的程序和运行,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面瘫痪。一些自我表现欲望强的青少年学生,由于道德意识淡薄,可能出现损害网络安全、危害他人财产安全网络犯罪动机与行为。
二、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主要成因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习惯的原因,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主观因素。客观地认清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源是彻底根除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习惯的关键。导致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习惯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由于网络行为主体对网络虚拟性和自由性特点的认识产生偏差,势必导致网络规范意识淡薄甚至缺位。互联网络的开放性,为青少年提供了无拘无束的自我展示舞台,使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的快感。
由于网络行为规范处于监管真空的状态,而且青少年们法律意识淡薄,遵守网络法规习惯严重缺乏,他们会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缺乏鉴别,导致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黑客行为,或难以把持住自己网络行为的理性边界,造成网络行为变异、错位、失调状况。
(2)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由于网络社会作为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自律手段可能缺位,而网络的主体虚拟性会导致青少年责任感的丧失,加之青少年在上网时意志力薄弱(青少年通常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比较差,情感极其丰富,情绪敏感且不稳定,容易产生冲动与好奇,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爱追求非主流另类,随意性在他们网上行为过程中将有所增加,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误入歧途,网络不良行为及其危害性会增加。
(3)青少年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时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没必要向他人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时在互联网的基本运行规则当中,也没有明确要求人们对自己提供的所有资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而青少年由于自制力和辨别力有限,容易被多元的文化信息和价值体系弄得晕头转向但又乐此不彼,使得青少年网络行为道德评价标准混乱,网络中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有所弱化的情况。
2.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存在的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家长对网络和计算机表现出比较强的排斥心理,他们认为网络就像一张魔网一样深深的网住了他们子女的心,导致家长产生禁止子女从事一切网络行为的倾向。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会导致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怀、理解和赏识,就会促使其到网吧寻求感情的慰藉。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多数是在一种家庭监督缺失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引发青少年发生网络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许多家长面对沉溺网络的孩子,不是积极地正面引导,只是单纯地进行说教式教育,甚至打骂孩子,简单粗暴地将其与互联网隔离,这隐藏着极大的危机,他们可能利用各种方法来逃避家长的控制,最终投入网络空间。
(2)学校教育的问题。导致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的学校因素很多。首先,学校竞争式升学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使部分青少年渐渐开始对学校的学习失去兴趣,他们在现实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只好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虚荣与快乐。其次,学校心理成长辅导不到位,心理咨询老师担负不起应尽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只能以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育来应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一些问题学生沉湎于网络。最后,学校正常文体娱乐设施、场所缺失,不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而常常以高分低能来标榜自己的办学质量与名校地位,使更多的青少年只好寻找虚拟网络世界来实现自我的心理满足。
(3)社会综合因素。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也是社会化问题。网吧这个不良行为的“高发地带”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综合治理因素之一。网吧对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起着重大影响,不仅可以在网吧肆无忌惮地实施各种网络不良行为,而且在网吧接触的人群也大都是现实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
由于网吧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上网身分难确定,加之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健康、不负责、不合法的网站、网页和暴力游戏,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极度的诱惑力与危害性,势必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导致他们有意无意地做出很多网络不良行为。
三、青少年不良网络行为的干预对策
1.加强法制预防,建立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制度体系
(1)完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规定,首先要建立健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评级制度,对于管理规范,环境干净、优雅的网吧,准许其划出专门空间,以相应的折价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这样既解决了网吧的盈利问题,又解决了未成年人上网问题,黑网吧的生存空间也被压缩了。其次要建立网络信息分类制度,使青少年避免面对网络中泥沙俱下的信息的侵袭。网络中充斥的不良信息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标准或出台立法,对电影、游戏、动画以及声音、图片、文字等网络信息实施分类管理,明确青少年能访问的信息和不能访问的信息的分类和鉴定方法。把那些青少年不宜浏览的信息标上特殊的标志,结合安装在家庭电脑终端的网络信息过滤软件实施过滤。
(2)网站制作者、网吧经营者必须肩负净化、监管网络环境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体系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抵制网络低俗现象,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其健康茁壮成长。
首先,打击不法网吧,完善监督机制。作为网吧和网络游戏的主管部门,文化部要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手段和模式,对那些没有营业执照的非法网吧进行整顿和规范,加大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严禁未成年人单独、随意进入网吧。
网吧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中,文化、工商、公安等网吧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协调配合,一旦发现非法经营网吧(经营者容留未成年人上网或者允许浏览不健康信息的网站),要严格依法处理,净化网络经营环境。网吧监管不仅要突击化,还要常态化。网吧问题严重、普遍时,要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要坚持监管日常化,消除难点和死角,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行为。
其次,网络从业者要自觉形成一种责任意识,规范信息发布,不断提高网络文明水平。网络从业者要树立文明网络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积极创建网络文明新风尚,不过分看重网络点击率;各网络公司在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互相监督行业内部之间的行为。
2.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推广使用力度
我们要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依靠技术手段,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过滤,净化网上环境,从源头控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为此,要加大对网络安全软件的开发力度与资金投入,并广泛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保证正面、健康的信息在网络中畅通传播。安装网络控制软件,管理上网与游戏时间,自动过滤不良网站,禁止访问色情网站,即时推荐学习网站,青少年登陆的网站和运行的程序被保存、记录下来,方便家长观察青少年上网,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对网络淫秽、色情、暴力、迷信、反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知识预防,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对待网络,充分发挥校园网、论坛、电视台、报纸等多方的渠道,通过讲座、报告会、墙报等多样的形式,凭借知识竞赛、师生互动与技能培训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青少年的上网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在预防教育中要告诉他们怎样利用网络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辨别网上信息的良莠;懂得利用网络去搜索信息、获取知识,使自己成长;还要向他们介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知道网络中存在的网络攻击、不良与有害信息、侵犯隐私、网上欺诈等不法行为。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一是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网络行为准则,提高网络使用免疫力;二是要求他们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预防教育对象既要学生参加,也要把家长、教师加进来,这样能使家长、教师能有较好的沟通技巧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大力推动青少年“网德”教育
在缺乏有力技术支持、没有健全网络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应该强化网络社会的伦理关系、网络失范的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控制机制,提升、规范青少年人格标准,应当依靠自身的道德理性来调节、控制自身的网络行为,更应当将青少年网络行为置于网络社会的整个利益之下,这是一条针对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的治本对策,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课题。
首先,重点是强化青少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可以使青少年免受侵害。教育自觉养成恰当合理地使用网络的习惯,以社会道德要求为标准慎重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倾向。学校要完善促进学生思想完善的激励机制、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对于青少年的不良上网行为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约束,通过适宜的激励制度让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学校在完善激励机制过程中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制度和文化激励等多种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动机,才能够对学生的网络行为构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制度学生的处罚力度,做到奖惩并重、刚柔结合,才能够有效地完善促进学生思想完善的激励机制。
当网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学校老师同样可以采用网络来影响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学校可以采用网络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上获得更多正面的新闻和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和学生进行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法融入到网络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从而避免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思政工作,跟踪学生上网行为并分析产生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然后结合相应的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水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其次,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强化阵地的载体。科技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空间和平台提供给思想政治工作更大的挑战。网络不良行为的频繁发生,应该时刻提醒青少年远离危害,并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所以,网络阵地要唱响网络主旋律,开发出更多的、健康的网络产品,吸引广大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利用网络为青少年排忧解难,真正起到为青少年服务的作用,传递正确的声音和观点,通过网络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到每个青少年当中。
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将网络教育与网络规则制定相结合,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引导青少年制订网上活动自律规范,使其认识到遵守自律规范实际上是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和承诺,从而提高自律性与自觉性。目前校园网应用比较普及,可对入学新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培训,考试合格方准许使用校园网。针对青少年可能遇到的网恋失恋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最后,打造一支工作队伍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素质的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的熟悉、掌握和运用,凭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网络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和引导。因此,要建立职业化思政队伍,从业人员标准应明确规定。另外,强化培训是另外一个途径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把头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方式逐渐被转变,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4.发挥社会力量有效监管青少年网络行为,建立综合预防机制
(1)加强社会预防,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加强正确的社会网络舆论导向,提倡青少年绿色上网,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是指引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桥梁。我们要规范大众传媒的发展,充分调动大众传媒的积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加强校园预防,建立网络行为巡查评定机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组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民间监督力量,保障社会市场化网吧和各大网站的信息清洁,将青少年遵守网络纪律情况纳入操行评定范围;建立校园巡视队,巡查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情况,纠正违纪行为;对“问题”青少年实施重点监护,密切关注其思想、行为动态。
(2)父母加强对青少年的关心和教育,有效监管青少年网络行为。第一,在网络时代,父母一定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地承担起监督青少年安全上网的责任,要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或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家长要提高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青少年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平衡促进发展他们网络应用的能力,从网络娱乐向了解信息、帮助学习移转,防范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防止青少年成为“网虫”。第二,当父母发现青少年出现上网时间增多而学习心不在焉、旁人路过电脑时关闭电脑、上网络结束后将浏览器历史记录清除时,家长一定要开始提防青少年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因为这些迹象都极有可能暗示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时存在不良的行为倾向。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误入不健康网站或者是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信息,应及时清除,并及时教育引导,耐心地批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千万不要用粗暴的打骂方式,否则极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第三,父母的高期望、大压力,成了青少年利用网络,逃避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对青少年适度严厉的爱,能够使青少年某种意义上形成善良、自信、自尊、责任意识等积极情感。要让青少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成为网络的主宰者与所有者。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从对网络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1]董雅,张鹰.青少年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2,(02).
[2]刘畅.网络不良行为对思政教育的启示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陈志.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控制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4]王红娟.网络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朱广荣,赵永杰.中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6]张杰,赵永杰.中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心理透视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05).
[7]张薇.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8]李超民.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