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市农副产品进出口情况调查与思考

2014-08-15李跃军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永州市全市

李跃军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为加快永州市农副产品扩量提质,打造永州市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实现永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笔者于今年上半年先后两次对全市11个县区、两个管理区和经开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及进出口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永州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及进出口现状

1.农副产品生产现状

2013 年,永州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434.3 亿元,完成增加值244.17 亿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52.46 千公顷,产量317.22 万吨,居全省第4 位;油料种植面积69.95 千公顷,油茶籽产量8.58 万吨,居全省第3 位;蔬菜种植面积165.11 千公顷,产量477.93 万吨,居全省第2 位;水果产量116.87 万吨,木材产量70.02 万立方米,松脂产量1.76 万吨,均居全省第1 位;年出栏生猪798.66 万头,居全省第4位;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63.29 万只,出售和自宰的家禽8576.77 万羽,均居全省第3 位。现有粮食生产大县8 个,生猪调出大县8 个,省级蔬菜产业重点县8 个,油料大县2 个。目前,在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由小规模分散方式走向了规模化连片发展模式,已经建成了200 万亩优质稻、60 万亩油茶、70 万亩水果、100 万亩蔬菜、20万亩中药材、100 万亩速生林、500 万头生猪、4000 万羽樱桃谷鸭和道州灰鹅、500 万只九嶷山兔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现状

2013 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132 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 家,实现销售收入140 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到203 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27 家,市级17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9 家。原地现代公司的“原地”等7 个品牌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瑶山雪梨、舜皇土猪取得农副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目前,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 件,中国名牌产品2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5 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1 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个,国家农副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 个,通过“三品”认证的农副产品达到366 个,其中,无公害农副产品278 个、绿色食品85 个、有机食品3 个,在2012 年召开的首届湖南农副产品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暨品牌颁奖大会上,永州市有1 个品牌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农副产品品牌”,有3 个品牌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市场畅销农副产品品牌”,有12 个品牌被评为“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百佳农副产品品牌”,有3 个品牌被评为“市场畅销农副产品品牌”。例如,“果秀”品牌2013年带动出口1043 万美元。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大米加工、果蔬加工、竹木加工、油脂加工、禽畜加工、烟草加工、药材加工等七大重点农副产品加工业。湖南果秀食品公司是国内柑橘加工行业中龙头之一,近两年通过同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发展飞速。今年以来,该公司柑橘加工产量、销售收入和出口交货额都稳居行业首位。湖南希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美国、湖南泉辉食品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西班牙分别建立了分公司,率先走出了国门。

3.农副产品进出口现状

(1)农副产品进口现状。永州市农副产品以出口为主,进口较少,每年进口额较为稳定。农副产品进口有三类,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使用的机械,如“果秀”公司的食用菌生产线、大米加工企业的色选机等。二是乳制品、牛肉、各种时令水果等大宗产品。三是农副产品加工用原料,主要是白糖、大米及部分生物提取物所需的原料。据海关统计,2010 年以来全市农副产品进口额年均在60 万美元左右。

(2)农副产品出口现状。2013 年永州市的主要出口农副产品有活动物及动物产品(11 万美元),植物产品(2304 万美元),谷物(229 万美元),动植物油脂(7 万美元),糖及糖食(12 万美元),蔬菜、水果(1953万美元),杂项食品和饮料、酒及醋(143 万美元)。主要特点:一是出口总量不断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农副产品出口额从2010 年的3035 万美元增加到2013 年的4659 万美元,占全省农副产品出口的11.2%,年均增长14.4%;据检验检疫统计,出口供货值从2010 年的7387 万美元增加到2013 年的7602万美元。可见全市农副产品实际出口额较为稳定,自营出口额逐步增长。二是出口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已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资质的农副产品生产或销售企业72 家,有出口实绩的12 家。2013 年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7 家,其中宝达、“果秀”超过500 万美元,希尔超过2000 万美元。三是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农副产品出口市场由过去的单一国别和地区拓展到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东盟、欧盟、俄罗斯、中东、非洲、南亚及港澳台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统计2013 年,美国市场占40%,东盟、日本、港澳台占50%,欧盟、俄罗斯等国占10%。四是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 件,中国名牌产品2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5 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1 个。其中“果秀”牌罐头,希尔牌植物提取物获湖南省外贸出口名牌产品。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农副产品达到364 个,其中无公害农副产品278 个,绿色食品85 个,有机食品3 个。经湖南省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委员会认定,永州市被评定为2013 年度“湖南省果蔬罐头专业型出口基地”。五是边贸发展不断扩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永州市对港澳、东盟、俄罗斯等地边贸迅速发展,江永的香柚和香芋、回龙圩的脐橙、雅大科技的酒曲、异蛇酒和南6 县的蔬菜等通过边境贸易出口,成为全市农副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全市农副产品边贸出口额达2 亿多美元。

二、永州市农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尽管永州是农业大市,但农副产品出口规模不大,一些特色产品如异蛇酒、猪肉、茶叶等农副产品出口处于持续萎缩状态。农副产品出口除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外,主要体现在“弱、少、难、小、阻、高、乏”七个字上。

1.出口主体弱。 一是出口企业规模小。尽管全市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有200 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达到39 家,但真正做进出口贸易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除熙可、希尔两家规模企业外,其他的都规模较小。由于规模小,企业产品开发、储藏运输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二是企业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他们非常愿意走出去开拓市场,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信息不畅通,失去了许多走出国门参加展览展销的机会。同时,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和资金,无法走出去。三是缺乏与大型代理公司合作的经验。一部分企业本身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对国际市场的不了解,尤其是缺乏与代理公司合作的经验,导致产品进不了国际市场。

2.精深加工少。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据初步统计分析,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初级产品占60%以上,初加工产品占30%,精加工产品不到10%。出口农副产品大多以粗加工、简包装为主,多是有“品”无“牌”,出口后大多只能贴上别人的品牌销售,产品出口附加值低,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地区优势不明显,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少之又少。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例如永州市最具特色、有一定规模的柑橘罐头等优势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不强,80%的出口是以初加工为主,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优势产品出口效益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3.贷款融资难。多数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自身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特别是由于农副产品出口企业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订单的承接和发展。如果秀、泉辉、原地、六月雪等水果加工企业在果实成熟季节收购原材料时需要大量资金,收购回来后储存加工还需要流动资金。同时,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性优惠信贷,除了规模和力度偏小之外,支持范围也有限,支持农副产品的条件限制较多。2013 年全市申请贷款总额91.48 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总额只有6.96 亿元,几家有规模的进出口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额度不足,如熙可公司全年只申请贷款1.2 亿元,希尔药业申请贷款5550 万元,其他规模较小的企业申请贷款额度更加小。

4.出口基地小。 永州市农村土地总面积2291 万亩,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303.35 万亩,流转率仅为13.24%。全市受让流转土地的专业大户4556 户,带动流转面积96.9 万亩。近年来,随着出口企业规模的扩大,稳定的原料基地倍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自己的原料基地。例如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在祁阳县肖家村镇投资建设黑茶原料基地,已种植实际面积达1000 亩,基地建设投入达800 多万元。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流转机制不完善、种养大户融资困难,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造成大多数流转土地的合同期较短,流转的整体速度比较缓慢,“万字号”的不多,出口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都偏小。

5.通关渠道阻。 一是平台建设滞后。近两年永州市虽已获批成立了长沙海关驻永州办事处、湖南检验检疫局驻永州办事处两个机构,但专门的查验场所尚未建立,造成通关时间长、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进出口贸易需求。如希尔药业提出,在永州市海关无仓库储存,无法与其他企业一起拼货出口,只能到长沙海关出口。二是配套服务滞后。相对于沿海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永州市报批手续仍然繁琐,不能将报关、报检、验货等手续集中办结,企业办理进出口关税减免、电子口岸等业务仍需到长沙、衡阳海关办理,县区企业报检需前往市区,费时费力,增加了企业成本。如永州市供港澳的蔬菜,受国家《供港澳蔬菜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制约,在永州市进行报检检验后,得不到深圳口岸的认可,造成出口报检重复及通关不便。2013 年出口蔬菜21322 吨,货值约2005 万美元,体现在海关数据的仅为80 多万美元,即本地出口蔬菜有1925 万美元是出口供货形式,未体现在海关数据中。

6.物流成本高。 目前,全市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共683 家,其中规模稍大只有金桔尔等少数几家,主要业务为运输、托运和少量的搬运装卸,至于深层次的配送、信息等服务则很少涉及到,行业附加值很低。永州市公路、铁路口岸尚在建设之中,并且没有一家综合性的物流企业,产品运输时需从其他物流业发达城市调度,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优势。例如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在输送产品时,因为永州市没有专门的物流企业能直接配送,只能与长沙西联捷运公司合作经长沙中转,增加了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据永州东站发往各站的集装箱运费统计,20(一组)英呎的集装箱货柜从永州市发往湛江口岸需6365 元,发往深圳口岸需8886 元,而发往上海口岸则需11573 元。

7.外贸人才乏。 一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乏。全市在有进出口经营权的72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初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分别为448 人和126 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只有7 人,且具有外经贸业务对口专业人员不多,尤其是熟悉报关、报检、报柜和出口退税流程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二是外经贸复合型人员奇缺。根据永州市外经贸发展的定位,未来10 年,全市必须具备“外语+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五重复合的智力结构人才,至少在未来5 年必须有三重复合或二重复合的智力结构人才,这些均达不到。三是专业队伍知识结构不优。目前,全市外贸人才大部分在职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边学边干,人员结构存在知识老化的倾向,技术和管理骨干队伍的综合平均素质不高,后备人才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永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永州市农副产品出口总值占全市农副产品总值的比重只有0.6%左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扩大永州市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笔者认为,必须在夯实出口基础、增强出口后劲、扩大出口规模、降低出口成本、优化出口环境等方面求得新的突破。

1.提升种养条件,夯实出口基础。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要按照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的模式,形成优势产业区。南六县重点支持道县濂溪万亩蔬菜示范片、新田莲花乡外销蔬菜示范片等外销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建设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业生产设备,力争将其纳入省“百片”建设,争取省财政扶持。北五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实行农副产品区域化、专业化生产,重点支持永州农业科技园、湖南熙可柑桔加工示范园等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园区建设,纳入省“千园”市“百园”重点扶持园区范围。二是加快土地流转。积极研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措施,重点支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进入农村土地开发主战场。三是加强特优基地建设。把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切实从政策项目、工作指导、资金整合、技术服务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对现有基地加大投入,改造扩容,按照国际标准和出口国别标准组织种植生产,逐步建成标准的出口基地。加强基地和企业的有机联合,鼓励企业走“出口企业+出口基地+农户”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的农副产品经营模式。

2.打造品牌优势,增强出口后劲。 一是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基地生产环境、农副产品质量、农资市场等环节的监管,逐步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推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的良好质量管理格局。加快湘南进出口食品(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进度,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确保永州农副产品检测精度达到出口目标国要求。二是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永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实现重大关键科技创新的突破。牵手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实体,引导企业和农户将创新成果转化为高科技含量和深加工能力,提高农副产品出口的附加值。三是打造出口产品品牌。优先支持企业培育农副产品出口品牌,鼓励发展优质、安全、健康和原产地标识注册的无公害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动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度,对符合出口免检有关规定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副产品依法优先予以免检;对信誉良好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副产品出口企业实行便捷通关。

3.培育出口主体,扩大出口规模。 一是鼓励一批外贸流通企业自营出口。充分发挥外贸流通企业的作用,利用本市的外贸流通企业并引进外地的外贸公司吸收本市小额出口供货在本地进行自营出口,以提高本地的出口业绩,促进本地的就业和税收。二是争取一批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出口业务。鼓励一批竞争力较强、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出口业务。支持建立特色农副产品出口行业组织,选择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产品建立健全行业组织和商品协会,实行企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规范农副产品出口秩序,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三是加快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恒惠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副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将它们纳入省“百企”、市“十企”给予重点扶持,通过资源整合或招商引资,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出口企业集团。

4.发展现代物流,降低出口成本。 一是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鼓励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发展一批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的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及货代企业到永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在永州设立采购中心,引进国际物流总部,建立沟通国际市场的物流网络。二是推进监管查验场所现代化。加快保税物流中心的申报和建设,拓展保税区的中转和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建立“大通关”长效运作机制,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协作,全面推行与海关一次申报(一次录入、分别申报)、一次查验(一次开箱、关检依法查验/检验检疫)、一次放行(关检联网验放、无纸化通关)的“三个一”工作。三是推进物流渠道便捷化。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港口、机场、车站运输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农副产品外贸物流的流通体系。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合作,实行市场监督,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优化出口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借助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契机,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

5.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出口环境。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要根据《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 号)、《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3]2 号)等文件精神,尽快出台相应实施意见,从水电、用地优惠、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支持、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强化信贷支持。建立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政府适当注入引导资金,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副产品出口生产者和出口企业提供政府贷款或有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并根据出口情况,确定不同时期提供优惠贷款的科目。引进中农高科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惠农创业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等试点。积极引进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农业投资银行在永州市设立分支机构,办理出口保险和借贷业务。三是突出平台建设。主要是加快永州无水港及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建设,争取今年年底长沙海关驻永州办事处正式挂牌运行,开通港澳直通车和申报进境水果等指定口岸,积极推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通关平台建设,打造“北有无水港,南有验放场”的便捷通关格局。四是加快引培人才。重点引进口岸物流、对外贸易、报关、商贸金融等当前急需的、紧缺的、在国内有重要专业影响力的各类高端人才。充分利用永州职院打造涉外人员培养培训基地,用“以国际视野办学,育国际商务湘军”的办学理念,培养造就一批口岸师、商务师等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永州市全市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This is my family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