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体会

2014-08-15黄顺坛黄汉伟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蔡 雪,黄顺坛,黄汉伟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中山 5284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中,重症DKA患者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因病情严重、复杂或因抢救过程中某一环节处理欠妥,易合并急性脑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病死率为2.5%~9.0%[1-2]。 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对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重症DKA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6~86岁,平均56岁。其中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12例(4例为DKA首发症状的初发糖尿病);感染诱发12例(60.0%,肺部感染8例,尿路感染2例,其他感染2例),自行中断或减少胰岛素2例(10.0%),饮食不当3例(15.0%),无诱因3例(15.0%)。20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有关重症DKA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笔者采用以下诊断标准:1)血酮体>5 mmol·L-1或尿酮⧻;2)血 HCO3-<5 mmol·L-1或 pH<7.1;3)BP<90/60 mmHg(1 mmHg=0.133 kPa),并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4)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5)合并呼吸衰竭;6)合并急慢性肾功能衰竭;7)昏迷或合并脑血管意外。凡符合以上标准一项者即诊断为重症DKA[3]。

1.2 临床表现

重症DK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合并多种表现,其中三多一少症状明显者12例(60%),昏迷或表情淡漠为主者6例(30%),急腹症表现者2例(10%),有胸闷、气促者 1例(5%)。

1.3 实验室检查

血糖 15~45.6 mmol·L-1,β-羟丁酸 4.80~11.50 mmol·L-1,尿酮⧻, pH 值 6.89~7.03,血钠 127.1~157.0 mmol·L-1,血钾 2.3~6.0 mmol·L-1,HC03-1.1~5.9 mmol·L-1,有效血浆渗透压 281.4~346.0 mmol·L-1,血浆白蛋白 23.3~40.2 g·L-1。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诱因的同时,均给予标准DKA治疗方案。输液是首要的关键的环节,一般按照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原则,根据患者体质量和失水程度估计已失水量,开始时输液速度较快,在第1-2小时内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2000 mL,前4 h输入所计算失水量1/3的液体。24 h输液量一般为4000~6000 mL。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初始剂量为 0.1 U·kg-1·h-1,每 1 h 测血糖及酮体,每小时血糖下降控制在3.9~6.1 mmoL·L-1,以免引起脑水肿、低血糖。如胰岛素静脉滴注2 h后,血糖下降不理想,胰岛素剂量可加倍;血糖降至13.9 mmol·L-1时改用 5%葡萄糖加胰岛素(3~4∶1)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过渡到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酮体中酸性代谢产物引起,经输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酸中毒可纠正,一般不需要补碱,过快、过量碳酸氢钠的输入,有诱发、加重脑水肿及昏迷的危险,只有当pH<7.1或碳酸氢根<5 mmol(相当CO2CP<6 mmol·L-1)时才可补充小剂量 1.25%碳酸氢钠,应严格遵循宁酸勿碱的原则。合理补钾,除非患者已有肾功能不全、无尿及血钾>5.5 mmol·L-1暂缓补钾,一般补胰岛素时应同时补钾[4]。

2 结果

20例患者中,发病诱因不是单一的,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均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加强抗感染治疗,16例(80%)患者在24 h内临床症状缓解,血糖降至8.0~10.0 mmol·L-1,尿酮、血酮转阴,pH>7.3,电解质恢复正常,神志转清,能正常进餐;2例(10%)于第2天达到上述标准。均治愈出院。2例死亡(均合并重症肺炎),病死率为10%。

3 讨论

DKA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不足明显加重,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的高血糖、高血酮、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重症DKA起病急、病情重,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对DKA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是否恰当。在治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抢救失败。在诊治过程中,笔者体会如下:1)注意非高血糖的酮症酸中毒。约15%的DKA患者在起病时的血糖可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11.1~16.7 mmol·L-1),但仍然有酮症酸中毒[5]。 有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血糖诊断标准除已有的规定外,对有糖尿病病史(尽管血糖未达到 16.7 mmol·L-1),出现血酮体或尿酮体阳性(除外饥饿性或其他性酮症)者,均要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这种情况多见于脱水不严重或肾小球滤过率很高,可以大量排出尿糖的患者。患者一般较年轻,摄水量较多,空腹时间较长或妊娠患者或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者[6]。在本研究中所提及的死亡患者,血糖仅为16.3 mmol·L-1,就是典型的病例。及时确诊是治疗的基础,不要忽视了非高血糖的酮症酸中毒,从而导致延误病情,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2)注意低蛋白血症,防治脑水肿。重症DKA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水肿,病死率>70%,占以DKA为首发糖尿病患者死亡的50%,但其发生机制目前不明确,与缺氧、降糖过快、输液及补碱不当有一定的关系[7]。亚临床脑水肿见于大多数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补液是首要措施,但是补液量过多,有可能导致球结膜水肿、全身水肿甚至诱发脑水肿。量出为入是补液的原则,尿量的多少往往影响补液的速度及补液量。在治疗早期,患者存在着尿量偏少的情况,甚至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补液不当可能导致全身水肿或脑水肿。引起全身水肿或脑水肿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在DKA起病时,大量补液及胰岛素造成的白蛋白外移,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2)进行性的体液丢失造成肾脏有效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中分子低取代级羟乙基淀粉联合胃肠内补液,可减少补液量。中分子低取代级羟乙基淀粉作为一种多分散性溶液,其中的高分子量颗粒不断降解,补充中分子颗粒,有效地发挥胶体渗透活性,较长时间高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避免了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它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强,改善低血容量时微循环障碍区的血流量和组织氧释放,促进组织灌流,减少白蛋白从肾小球的滤过,低分子量颗粒不断由肾脏排出,改善肾功能[8]。因此,在DKA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组织的灌注是否足够,注意尿量变化、眼球结膜有否水肿等现象,坚持按每日丢失量来制定补液计划,既可以纠正血容量不足,又可以减少脑水肿的发生,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总之,重症DKA症状重、变化快,常伴有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尽快确诊、防治诱因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预防急性脑水肿、ARDS等非常重要。

[1]邵孝洪,蒋朱明.急诊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527.

[2]宁光.内分泌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40-344.

[3]杨芳,王红香.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135-136.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8-792.

[5]刘建民,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6):505-508.

[6]温健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4例抢救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9):60-61.

[7]李楚杰,卢兴,赵修竹.临床病理生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56-58.

[8]李汉诚,陈上云,劳干诚.羟乙基淀粉在胃肠内补液治疗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综合征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3):189-190.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