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病人的护理

2014-08-15

护理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肝素血症血液

冷球蛋白血症是由于冷球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皮肤、肾脏、周围神经等病变,产生皮肤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和神经系统症状等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常见的是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我科于2013年8月收治1例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病人,经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2岁,因尿检异常7月余,血肌酐升高2月余,于2013年8月26日收入院。既往外院提示缺铁性贫血、右侧胫后静脉血栓、高血压。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双下肢水肿,不对称,右侧髌骨下10cm较左侧髌骨下10cm粗3cm。8月23日门诊行尿液检查:尿量1 900mL/d,24h尿蛋白2.63g,尿红细胞呈多形型,尿白细胞15/HP~20/HP。血液检查:血红蛋白64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100×109/L,IgM 18.7g/L,冷球蛋白2 490.57mg/L。入院后治疗:保肾(保肾片、百令胶囊)、降压(氨氯地平)、抗凝(低分子肝素钙)、输血(红细胞悬液)。9月6日行肾活检术,示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9月15日主诉偶有胸闷,予面罩吸氧5L/min,监测脉搏氧分压92%~95%,查体:双手、双下肢水肿,听诊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示容量负荷过重,予利尿治疗,9月16日行右侧颈静脉置管术及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9月20日病人病情稳定,准予出院。

2 护理

2.1 髙黏滞综合征的护理 高黏滞综合征是血液中存在过量IgM或血细胞成分异常,引起血浆或全血黏度增高、血流淤滞及出血等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综合征[2],表现为血浆黏度明显增高。

2.1.1 出血的护理 病人行右侧颈静脉置管术后,预防置管处出血,给予局部冰敷。冰敷方法:取冰袋1个(规格约8cm×10cm),放入条形布袋中,敷于隧道管上方皮肤处,待冰块融化后即更换,注意防止冻融水污染伤口[3]。置管期间置管处出现1次渗血,予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砂袋(重量约1kg)压迫30min,出血停止后更换置管部位并用3M透明敷贴固定。3M透明敷贴因对导管固定良好,且具有超薄、透明、透气、无菌屏障的特点[4]而广泛用于临床。

2.1.2 静脉穿刺的护理 病人由于血液黏滞,末梢循环差,静脉抽血血流速度慢,易发生凝固。抽血采用“离心式静脉穿刺法”(简称“离心法”)。“离心法”抽血: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向心方向抽取。“离心法”抽血与“常规法”抽血相比,除了具有节省时间、保护血管、便于操作、血管选择范围大、无不良反应等优点[5]外,还可在去止血带状态下顺利抽足血量,减轻病人肢体疼痛,保证血样性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此法的临床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6]。

2.2 皮肤护理 冷球蛋白血症病人遇冷体表温度降低,肢端血管中冷球蛋白沉淀可致毛细血管阻塞,血管壁缺血坏死及血管痉挛,皮肤出现紫癜和寒冷性荨麻疹最常见,也可发生坏死性皮肤损害(多发于接触冷空气的部位),部分病人出现雷诺现象。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保暖的重要性。调节室温至22℃~24℃,湿度50%~60%。住院期间病人着病员服,外出检查时穿我科专用外出检查服。每日给予晨晚间护理,班班查看病人皮肤有无异常改变。

2.3 用药护理 该病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选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采用垂直皱褶注射法[7],选择腹壁脐周皮下注射,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微屈,以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除外脐周1cm)注射,左右、上下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离2cm以上[8],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有斑或痣的部位。注射完毕停留3s~5s[9]。拔针后,用干棉签按压,按压时间为9min以上[10],压迫力度为皮肤下陷1.0cm~1.5 cm。定期监测病人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粪便常规、隐血情况。严密观察病人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如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黑便等。

2.4 CRRT护理

2.4.1 房间及病人准备 房间紫外线消毒1h,床边备氧气、负压吸引器。连接心电监护,于病人右手臂留置静脉留置针。

2.4.2 导管护理 观察透析管路有无扭曲、受压,保持管路通畅。每日更换敷贴,保持颈静脉置管处干燥,无渗血渗液。

2.4.3 容量监测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给家属发放有刻度的量杯、尿壶及食物秤,告知病人及家属记录出入量的方法,取得配合。入量包括输液量、进食(饭菜、水果)量、饮水量等,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物、引流物等排出体外的总液量。

2.4.4 病情观察 透析过程中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2.5 输血护理 接到血液后,护士双人核对发血单上信息与血袋信息是否一致,病人信息与病历信息是否一致,做好三查八对。用0.9%氯化钠溶液、8号针头建立静脉通道,并维持。输血前30min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mg。输入血液制剂时应先慢后快,输注前15min专人在旁观察,速度1mL/min。15min后无输血不良反应后,调节输血速度至2mL/min~3 mL/min。输血全过程加强监护,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迅速正确采取处理措施,并保留余血,记录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反应发生、处置全过程。血液输注结束,拔出针头,局部纵向压迫止血。血袋专区放置24h,以便回查,无特殊情况后按医疗垃圾处理,并有处理记录。

2.6 饮食护理 禁止食用肥肉、动物脑等食物,以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新鲜水果、粗粮、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7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指导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禁止按摩及按压,床边备氧气、负压吸引器,以防血栓脱落而发生肺动脉栓塞。每日监测患肢与健肢同一平面周径的变化。严密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8 心理护理 病人及家属担心疾病预后,出现焦虑情绪。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治疗的进展,使之对疾病有所了解,消除紧张情绪。

2.9 出院指导 出院时告知病人注意保暖,沐浴时控制水温。加强营养,鼓励病人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心情,注意休息,遵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 小结

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类相对比较少见的疾病,易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忽视。该病人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易出血,而病人存在下肢静脉血栓,需要抗凝治疗,病人的疾病决定了其临床护理的特殊性,故对于病人的病情观察,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护理的核心。

[1] Meyers CM,Seeff LB,Stehman-Breen CO,etal.Hepatitis C and renal disease:An update[J].Am J Kidney Dis,2003,42:631-657.

[2] 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52-276.

[3] 黎芳.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26(6):221-222.

[4] 李燕,袁玲.三种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2-53.

[5] 孙玉丽.浅谈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2):70-71.

[6] 张翀旎,刘琴,余琪,等.离心式穿刺去止血带静脉抽血法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87-1189.

[7] 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8] 开月梅,石兰萍,刘毅.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轻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致皮下出血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9):3-4.

[9] 王莹,刘云霞,郑玉风.介绍一种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方法[J].护理研究,2007,21(11B):2983.

[10] 石微微,樊全云,梁工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皮下出血与按压时间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5C):1375.

猜你喜欢

肝素血症血液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