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围术期护理

2014-08-15

护理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耳部前庭耳蜗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性耳聋,是在生活中慢慢发生的,患儿在出生时听力可能正常,以后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并在外界多种诱因的影响下表现出听力波动或听力时好时坏的现象,少数病人可以伴有头晕、走路不稳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多不被家长重视,常常以为是感冒影响听力,因此在疾病早期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往往是在一次突然出现的严重听力下降后才会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最终获得诊断。此病是导致儿童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电子耳蜗的基本原理是人工耳蜗的言语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编码的电信号,由植入的电极刺激螺旋神经节细胞,再由听神经将信号传入大脑产生听觉[1],植入人工耳蜗是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伴有重度感音神经聋的治疗和康复手段[2],而精心、专业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2008年8月—2013年1月我院对305例病人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病人共305例,其中男160例,女145例。年龄1岁~43岁,平均年龄10.2岁。其中102例病人对大鼓声有听性反应,但无语言能力;86例病人对大声讲话有听性反应,能说简单的日常用语,但吐字含糊不清,可借用助听器进行交流;31例有眩晕、走路不稳。我院对这些病人进行电子耳蜗植入治疗后,经过语言训练,病人均可获得再次听力,可与人进行正常沟通。术后病人出现头皮水肿者21例,经放松加压包扎后消退;皮下血肿者3例,经加压包扎或穿刺后治愈出院;3例病人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出院。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多与家属沟通,讲解成功病例,帮助病人及家属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病人和家属往往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需帮助其正确认识人工耳蜗,使之建立适宜的期望值,强调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使病人和家属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介绍手术的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的目的及内容、用药的作用、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医疗处置,使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消除紧张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2.1.2 术前评估与护理 ①安全评估:评估病人的年龄、听力情况以及自理能力,护士提供安全护理服务,如加床档、为有读写能力的病人准备纸和笔便于交流。留1名家属陪同,可以给予病人安全感。勿食用坚果类食物防止误吸入气管,热水瓶要放在患儿不可触及的地方。②评估病人的耳部情况包括听力下降、头晕、耳鸣、头痛及耳部畸形等症状,根据病人的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例如止痛、抗眩晕治疗。③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及全身状况;了解病人的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④疾病认知的评估: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程度。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1.3 术前准备

2.1.3.1 专科检查 帮助病人联系各个检查部门,做好相应的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包括纯音测听、小儿行为测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畸变耳声发射、助听听阈、40Hz相关电位、前庭功能检查,颞骨CT、核磁等检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3]。

2.1.3.2 术前宣教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术前1d备光头或患侧的耳后4指皮肤。要求禁食水6h~8 h,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保持口腔清洁,术前1d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成年男性剃胡须。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术前晚给予镇静剂。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病人安返病房后,责任护士与麻醉护士严格交班,了解病人的麻醉、术中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血量、意识恢复状态及皮肤的完整性。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意识、呼吸道的通畅情况;观察药物作用及用药后的反应;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术后常见的反应。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 体位护理 要求病人术后平躺2h~4h,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耳朝上,以免呕吐物误吸发生窒息,清醒后可采取自由体位,但要注意防止电极移位:告知病人头部不要磕碰,不要用力摇头,不要打逗、跑跳,防止电极移位。术后5d行颞骨斜前位的X线片检查,判断植入体是否移位。

2.2.3 耳部伤口敷料的护理 观察耳部伤口敷料包扎是否牢固,有无渗血,保持耳部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伤口的疼痛、渗血、渗液情况及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2.4 心理护理 降低病人及家属的期望值,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成功后的言语训练是病人重建语言环境、回归有声世界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需要病人及言语治疗师的共同努力。

2.2.5 安全管理 在生活上协助家属避免病人打逗、跑跳,防止电极移位。年龄小的病人,血管细,减少穿刺的次数,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妥善固定留置针。注意护理操作的安全性,病人无听力,入院时即戴上腕带,写明基本信息,以便操作时核对。也可与病人进行书面交流。病人在卧床期间,要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受压。

2.2.6 小儿哭闹的观察 病人的年龄小,哭闹是表示不适或不满的唯一方法,应认真分析病人的哭闹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有的病人哭闹给予饮水后停止哭闹,那么该病人可能是由于口渴而哭闹。有的病人哭闹,由妈妈抱起后停止哭闹,那么病人可能是体位不适。有的病人哭闹并且拒绝进食,并抓挠伤口,那么可能是伤口疼痛,可给予相应处理。

2.2.7 疼痛护理 询问病人疼痛的程度,告知病人术后头部轻微疼痛或耳部胀痛属正常现象。由一名家属陪护,安慰病人勿紧张,倾听病人主诉,如有不适及时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可适当分散病人注意力(看电视、看书等)。避免压迫患侧。

2.2.8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8.1 预防感染 术后要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观察病人的耳部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渗出物的颜色、量、性质等,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护士协助病人每日刷牙2次,每次饭后漱口。年幼病人可每次进食后饮清水,以达到清洁口腔、预防感染的效果。3例病人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及换药后治愈出院。

2.2.8.2 头皮水肿、血肿 由于敷料包扎过紧,易造成头皮水肿,可适当放松,避免头部过低。观察病人头皮有无血肿,质地比水肿硬,少量皮下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可采用穿刺抽吸、加压包扎,防止进一步发展成皮瓣坏死。本组病人中术后出现头皮水肿21例,经放松加压包扎后消退。皮下血肿者3例,经加压包扎后2例病人血肿自行吸收,1例病人行皮下血肿穿刺后给予加压包扎后治愈。

2.2.8.3 面神经损伤及麻痹、面瘫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本组病人未出现此并发症。

2.2.8.4 皮瓣坏死 病人出现头部血肿,进一步发展为皮瓣坏死,密切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拆线时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温度及周围有无渗出。本组病人未出现此并发症。

2.2.8.5 脑脊液耳漏 观察病人耳部敷料有无淡黄色液体的渗出,如有则考虑脑脊液耳漏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定性。卧床期间保持病人床头抬高30°,严禁打喷嚏、剧烈咳嗽、擤鼻、过度低头或用力排便,并观察渗出液的颜色、性质、量。遵医嘱给予降颅压及抗感染治疗。一般2周自行痊愈。

2.2.9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术后随访,及时开机调试,并坚持言语训练。防止对手术区局部的撞击,避免剧烈的头部活动,防止内植部件移位。对外部件保持清洁,避免潮湿和淋雨,防止粗暴操作导致外力损坏及防止静电,远离高压电、强磁场。人工耳蜗需要电池的供应,要及时更换电池。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要用力抓挠手术区域,防止感染;如有感染及时就医。吃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 小结

植入人工耳蜗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并且终身受益的治疗。鼓励病人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创造声音环境,使病人听力接近正常人。通过对病人的精心护理,可促进病人康复,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同时也使得病人及家属心理期望值在适宜范围,促进病人早日回归社会。

[1] 刘博,董瑞娟,陈雪清,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力特点与效果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6):1.

[2] 韩德民,赵啸天,李永新,等.人工耳蜗在前庭水管扩大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2):1.

[3] 陈燕.儿童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3(中旬刊):1.

猜你喜欢

耳部前庭耳蜗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银地清疮汤加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成人耳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基于Gammachirp耳蜗能量谱特征提取的音频指纹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