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在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014-08-15徐丽
徐 丽
(浙江省永康市江南街道卫生院 浙江 永康 321300)
引言
加强社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创造社区支持性环境。通过明确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具体措施,规范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连续综合、价格低廉、方便可及的高血压防治服务,评价服务效果。
1 社区管理模式
针对高血压的防治,国家出台了多个指南,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2010版)》等。指南的发布对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为实践提供了依据。但面对高血压的复杂性、广泛性,在以指南为基础的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以分级管理为基础规范化综合干预模式:基层医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和危险评估,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纳入一、二、三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分级管理可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重点管理中、高危患者。多项研究对此进行了相关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取规范化综合干预方案后,高血压治疗率、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控制率均得到明显提升,部分研究还提示脑卒中发生率下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2 “三化”管理模式:即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指利用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如U1000慢病管理系统、中联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等)建立高血压综合防治信息化管理档案,同时将健康体检结果、随访内容及时输入系统。患者或医师能及时查询个体的相关信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3 “自我管理”模式:是指在社区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通过医务人员事先从高血压患者中间选择一些对象培训为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带领一支以15~20人为一个单位的活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协调下,大家共同学习高血压相关知识,互相督促遵医服药、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等,互相交流经验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学员提供咨询,对活动进行指导。部分地区实施结果表明,自我管理模式优于常规管理和社区医师管理。这种模式相对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患者的自主参与性。但此模式主要依靠非卫生专业人员实施干预,对解决部分复杂高血压治疗问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4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是加入了知己能量监测仪,监测患者实际运动能量消耗情况,并定时提醒患者运动量是否达标;同时结合知己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软件,进行个性化指导,目前主要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得到应用。
1.5 群组干预模式:由一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师、公卫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团队,定期开展活动,采取集中预约看病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管理模式。且干预管理者可以同时向多个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并可接受个别患者的个体化咨询。因此,其管理效果更好、节约时间,效率更高。1.6“健康责任员包干制或联村责任医师制”模式主要是靠医务人员走村入户,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责任制增加健康责任员的积极性及责任感,有利于医患沟通,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基于社区居民的登记薄建立起健康档案。研究社区共有居民982人,19.8%的居民(194例)伴随有高血压的症状。患者年龄介于32~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8±4.3岁;47.9%的患者为男性患者,52.0%的患者为女性患者。高血压诊断依据文献中的标准。患者未吃药之前,选择3天获得3次的血压测量值,若其收缩压不小于140m Hg或者其舒张压不小于90mmHg,则说明患者伴随有高血压的症状。
2.2 将患者根据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分为两组,采用高血压防治干预措施的为干预组,未采用的为对照组。干预组中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对照组中也是如此。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性别、年龄、学历、社会成分不具统计学意义,可纳入同一研究组进行比较分析(P>0.05)。
3 干预措施
建立健康档案与随访时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分类,评价,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每个月随访1次,血压稳定后2~3个月随访1次。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是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之一,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使人们养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
通过控制热量摄取与加强锻炼来控制研究对象的体重。使用适合的饭食:(1)控制盐类的摄取量,一个人每天吃的盐量少于5g;(2)尽量减少含脂肪较多的肉类的摄取机会;(3)补充钾和钙;(4)多吃蔬菜和水果;(5)限制饮酒。自我管理: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让患者自觉做锻炼,控制自己的饮食并每天写日记。给患者提供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指导的机会,让他们自觉采取措施,改掉不好的习惯。服药干预: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服药不规律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服药干预。医生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让患者认识到按时服药的好处以及不断服药可能伴随的并发症,让患者养成及时对自己血压关注的好习惯。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在方案中,要根据患者服药类型、服用多少及具有什么并发症做好记录,从而便于更好的观察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4.4±19.6),舒张压为(88.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4.30±17.90),舒张压为(81.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3.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没有差异。两组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差异。两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1。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干预组无高血压发生率,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2例恢复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
5 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健康”和提供连续性服务的最佳场所。探索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模式,规范高血压的管理,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展,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冯驹,严淑云,钟美琴,等.绍兴市马山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防治模式浅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25-26
[2] 刘玲,金先庆.社区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模式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25):2597
[3] 何关松,楼景,骆丽娜,等.义乌市北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