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
2014-08-15刘丹林
刘丹林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中医护理对实践要求比较高,中医护理是人文和自然学科的一种融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长,中医护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的壮大,根据实践表明中医护理的效果确实很好,因此在西方国家也是比较认同的。
1 中医护理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1.1 中医护理队伍的水平不高。我国的中医护理人才比较缺乏,该学科要求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而我国的中医护理最初都是一些江湖郎中,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不高,但是在中医的发展中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后来的中医护理人才都是一些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算是比较早期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是因为起点不高,因此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难以有突破。种种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的中医护理人才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现阶段的中医护理人才水平普遍不高。
1.2 中医护理的应用度较低。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个人养生和保健的问题也是比较关注的。中医护理没有大的创伤和痛苦,因此得到了不少群众的支持,像是针灸、按摩、刮痧等等方式,在平常百姓群体中是比较常见的。可是目前的法制观念比较强,医学的分科也比较多,因此如果不能够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那么中医护理的正名和应用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这也是为什么应用度一直不高的原因。
2 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目前很多的外科疾病治疗都是通过西医来治疗,虽然我们知道西药里面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说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如若单纯的采用西药来治疗,一方面药物当中的化学成分含有激素,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消化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如果选用中成药,其中含有的川乌、朱砂等毒性药物,这对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骨性关节炎而言将导致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通过中医护理当中的按摩、拔罐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周期比较长,但在此期间辅以西药的配合治疗,则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其效果异常显著。
2.1 中医护理的特征。
2.1.1 中医护理侧重心理护理。实践证实,很多疾病的产生与人们的异常心理的发作有很大的关联。比如人们的情绪或者心理发生巨大的波动时,就会使身体的气血混乱,腑脏机能降低。所以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治疗,还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治疗,以此让病人的心境缓和。
2.1.2 中医护理也是一种辩证护理。所谓的辩证护理即是人们所熟知的望、闻、问、切,通过这四种诊法对病情进行分析,来确定疾病发作的根源。
2.1.3 中医护理讲究三因制宜。所谓三因,即不同病患、不同疾病、不同疾病的治疗阶段。中医护理人员需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因人而异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案。
2.2 中医护理的优势。
2.2.1 卫生保健理念先进。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就提出了“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的理论,强调重视人体的统一完整性,随之形成了一种兼具动态和平衡的健康观,而这种保健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2.2.2 护理方式多样化。中医护理不会造成大的痛苦和创伤,这是其得到比较多支持的原因之一,在国内外也是享有盛名的。而且其方式多样,可以灵活的选择使用,因此在家庭和社区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2.2.3 历史文化长远。我国的中医护理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护理过程中对于护理的重要性比较重视,因此百姓对于中医护理的价值也给予了肯定,这是其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在我国中医护理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在群众中具有比较深的基础。
2.2.4 发展方向确定。目前的中医护理发展,需要和西医治疗相结合,中西结合的方式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中医护理目前的发展确实不是很乐观,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对于中医护理的防护重于治疗的理念进行深化,让大家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优势是不容易质疑的,在外科疾病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效果值得肯定。中医护理是我国的医学领域的瑰宝,因此我们必须将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如今的国际交流比较频繁,中医护理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名声,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我们需要对中医护理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推广做出努力,让中医护理成为人类医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和其他的医学治疗进行融合,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治疗方法,让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重视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帮助。
[1] 池建淮,袁娟,牛德群,陆义芳;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2] 冯立民;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4年06期
[3] 冯运华;以标准化推动中医护理规范化——关于认真贯彻《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几个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5期
[4] 周佩奇,沈霖,杨艳萍,等.中西药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10(4):23-25
[5] 陈佩仪,丁富平,卢咏梅.试论中西文化对护理学影响的差异.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7(2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