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坤教授治疗泄泻的经验
2014-08-15朱建东
朱建东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王道坤教授是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医药总局认定的全国第三批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者工作导师,在2010年时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项目工作的建设项目专家,是甘肃省中医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导师,并享受着国家的特殊津贴补贴。王道坤教授对与敦煌古卷有着大量的研究,并对“敦煌古医学派”提出构想。王道坤教授十分重视胃肠道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善于通过各种药物来对肠胃进行调理。在这些胃肠道疾病中,王道坤教授对消化道疾病泄泻的治疗颇有研究,对泄泻的辩证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泄泻病因
王道坤教授认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应该首先认清其发病原因,以便为临床上的正确治疗找到依据。通过对病人的面部特征、发病症状来分析他的发病原因,为制定药方找到依据。对于泄泻,其主要病变部位为胃肠道部分,大多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食物感染、不良饮食以及脾胃虚弱、内火导致。其中脾胃湿盛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首要原因。王道坤教授认为泄泻的外部原因与外部湿邪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他着重强调“湿邪盛,泄泻生”。对于泄泻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与脾虚有关,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物和湿气,若是脾虚便会使得水谷停滞,水份太多便会转化为湿气进而导致泄泻,可以说脾与湿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2 对泄泻的辩证看待
王道坤教授认为对于泄泻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分清其中的轻重缓急、虚实寒热。若是患者能够正常饮食便为轻症;若是泄泻严重,无法正常饮食,或是久泄不止,不能自制便为重症。那种久治不愈、发病时间较长、发病缓慢,因饮食不当而导致复发、以脾虚或是伤及肾部的为慢性腹泻;若是发病时间较短、发病急促的,属于急性腹泻。对于那些发病时间较长、腹部疼痛难忍、四肢僵冷、易疲惫的属于湿症;而对于那些泄前泄后腹部疼痛、痛时较急,泄前疼痛难忍,泄后疼痛减少的多属于实证、对于那些泄时大便清稀、食物难以消化的多属于虚症;对于那些大便恶臭、呈黄褐色肛门感到灼热的多为热症。泄泻的临场表现多为寒热并发、虚实相和,在对泄泻进行治疗时应该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病原因,在进行泄泻治疗时应该灵活的选择方案,对症治疗。
3 泄泻的分类型讨论
3.1 急性泄泻
(1)寒湿型泄泻:对于寒湿型泄泻临床上表现为大便清稀,状如水样,并伴有腹痛、腹胀和肠鸣等症状,胸闷 、较为乏力,舌苔发白,对于这类症状者常选用《丹溪心法》中所描述的胃苓汤,胃苓汤是平胃散与五菱散相结合而得的药方,具有平胃散热利脾的功效,使胃中湿气得到化解、气息顺畅、使胃中得到中和,湿热之气得到化解。五菱散的主要功效是祛湿利水,同时五菱散还具有调节脾胃功能,健脾利气的功效,将平胃散与五菱散结合使用可以健脾化气去湿热。
(2)虚寒型泄泻:对于虚寒型泄泻临床上往往表现为腹泻浠水、颜色发白且无臭味,或者是表现为食物不消化,肠鸣等症状。这种虚寒型的泄泻喜温热,按住会感到症状减轻,害怕寒冷、面部苍白且四肢无力。舌苔颜色发白、脉象沉着。因为体内有寒气,所以脾胃虚,难以消化腹中食物,将津液蒸发,所以排泄物浑浊,食物不消化。对于虚寒型泄泻进行治疗时应该选用里中汤并在其中加入葛根、肉桂、茱萸,以起到温和驱寒、养胃利脾的功效。在这个药方中选取中常常选用干姜,干姜具有辛热驱寒的功效,可以祛除脾胃中的湿寒之气,人参是滋补元气的大补产品,有助于身体的运化升降,调节身体机能;甘草具有益气中和的效果,而白术则可健脾利湿;将白术与甘草综合使用可以达到益气利脾的效果。这四者应该共同使用,祛除体中的湿寒之气,使身体温和,清热去浊,达到健身的效果。
(3)湿热型泄泻:湿热型泄泻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痛泄泻,泄泻急迫或是反复多次,大变色黄且臭,烦躁口渴,小变色黄且伴有灼痛感,舌苔发黄,脉象濡数或滑。湿热型泄泻是由于湿泄之气伤及脾胃所至。对于湿热型泄泻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选用葛根岑连汤来进行治疗,此方中含有黄岑、黄连和葛根。黄岑、黄连性苦微寒,可清热解躁;葛根解肌,可止泄。
3.2 慢性泄泻
(1)脾胃虚弱型:对于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上大多表现为便是有水、谷物不化,食油腻便会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不想进食,饭后不舒服等症状。面色大多发黄且易疲惫,舌苔发白,脉象细弱。这是由于长期的饮食失调或是过度疲倦所导致的脾胃虚弱,不能充分的消化食物,导致腹泻。对于此种腹泻的治疗多选用七味白术散或是参苓白术散来健脾止泻。七味白术散与参苓白术散都含有四君子汤,七味白术散中含有藿香,可提高药物的口感并化浊祛湿,木香味苦,可温和养气,有止痛的效果,葛根可以止泻;而参苓白术散加上白扁豆、薏米仁、山药、莲子、砂糖,与四君子相配可止泻。
(2)肾虚阳衰:肾虚阳衰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为食物不消化、在黎明时分腹痛、肠鸣,泄后则止痛,四肢寒冷,腰膝酸软,舌苔发白、脉象细弱。若是由于肾中阳气不足所导致的腹泻,会在黎明时分泄泻。因此在治疗时可选用四神丸来对肾做出调理,补中益气,以此止泻。肉寇温脾肾止泻、茱萸暖脾肾,可祛湿气,五味子也是温和之物,生姜可以驱寒,大枣也具有养脾胃的功效。
[1]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2]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