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
2014-08-15翟希文
翟希文
(大庆市大同区同信医院 163515)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肥胖应积极治疗。同时,对于继发性肥胖,如皮质醇增多症、下丘脑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必须针对原发病治疗。现介绍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的经验。
1 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
中医典籍对肥胖早有记载。《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注解谓:“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肉也者,所以主一身之肥瘦。”脾主肌肉,脾脏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形体的肥瘦。
1.1 脾与肥胖的关系 脾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运行水液。人体气血、津液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均来源于水谷精微,故李东垣《脾胃论》谓:“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通于口,脾气健运则口能知五味。在生理上,脾将饮食化生的营养输送全身,充养肌肉四肢。因此,食欲与营养的消化、吸收与脾有直接的关系。
按照经络学说,脾为足太阴经,胃为足阳明经,二者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水谷,为胃行其津液。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胃喜润;升降互用,润燥相济,共同完成饮食摄入、吸收、消化和传输人体所需热量的生理功能,故李东垣谓:“脾胃旺,能食而肥”。
1.2 湿、痰与肥胖的关系 朱丹溪(元)曰:“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必多痰”。说明肥胖者与痰湿关系密切。痰湿的产生有内外二因,内因与脾之健运有关:脾恶湿喜燥,如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则水湿凝聚不化,留中滞膈,化而成痰;外因与饮食有关: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内湿,多因久病脾虚或饮食不节、贪食生冷、嗜饮酒类,损伤脾气,以至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气化不利。”东垣《脾胃论》谓:“油腻厚味,滋生痰涎”,谈到了饮食与痰湿的关系。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也说:“由于脾胃寒湿生痰或饮啖过度,好食油面猪脂,以至脾气不利,壅塞为痰。”
此外,痰湿日久可以化热,热郁也能生湿,故又有湿热与寒湿之分。因此,《杂病源流犀烛》曰:“盖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然则湿之为病,内外因故具有之,其内因者则本脾土所化之湿,火盛化为湿热,水盛化为寒湿。”
1.3 气虚与肥胖的关系 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正常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都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若饮食失调,劳倦伤脾,或长期不作体力活动,均可致中气虚损。朱丹溪《脉因证治》曰:“肥人沉困怠惰是气虚。”张景岳《景岳全书》曰:“夫人之多痰,系由中虚使然。”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认为:“人之肥者气必虚。”说明沉困怠惰,气虚阳微,可导致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失常,津液停聚为痰,湿痰滋漫周身腠理,湿痰停滞而致肥胖。
2 中医分型辨治肥胖症
2.1 脾肾两虚型 (1)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腰酸腿软,纳少,面浮肢肿,大便稀软,甚则形寒肢冷,小便频数,女子带下清稀,男子阳痿遗精,舌胖质淡,边有齿痕,苔白或滑,脉沉迟弱。(2)治则:健脾补肾。(3)健脾补肾汤:党参30克,黄芪30克,黄精12克,山药20克,山萸肉12克,泽泻12克,莲子12克,炒薏苡仁20克,芡实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制附子6克,生姜3克,白芍12克,山楂12克,补骨脂15克,沙苑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可配参茯丸、补肾丸口服。
2.2 脾虚肝郁型 (1)临床表现:精神抑郁,胸闷腹胀,两肋胀痛,纳呆便溏,女子带下,月经不调,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2)治则:健脾化湿,疏肝理气。(3)舒肝健脾汤: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苍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柴胡12克,郁金10克,白芍15克,枳壳15克,山楂12克,泽泻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可配舒肝丸、胃立康口服。
2.3 湿热内停型 (1)临床表现:头身重困,肢体浮肿,胸闷腹胀,纳呆脘痞,渴不欲饮,溲赤不利,女子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舌苔黄腻,脉滑数。(2)治法:清利湿热。(3)清热利湿汤:柴胡12克,栀子12克,龙胆草12克,茅根20克,生薏苡仁20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茵陈20克,虎杖15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草决明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可配热炎宁、清浊丸口服。
2.4 脾虚湿盛型 (1)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嗜卧,纳呆呕恶,大便溏薄,甚则肢冷畏寒,痰饮内停,水湿泛溢,舌体胖大,苔白腻,质淡边有齿痕,脉虚或弱。(2)治法:健脾除湿。(3)健脾汤:党参20克,山药20克,莲子15克,白扁豆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2克,泽泻12克,陈皮12克,山楂15克,木香12克,半夏12克。可配参术丸、五苓丸口服。
3 小结
理脾的功能失常;或过食油腻厚味、酒肉肥甘,损伤脾胃;或气虚沉困怠惰,缺乏体力活动,使痰湿停滞滋漫;亦即脾失健运、湿痰、气虚,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肥胖症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以及痰、湿、热等邪气,总以祛湿化痰、健脾疏肝为法则,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方能取得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