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2014-08-15王嫦莎
王嫦莎
(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03)
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进行常规性血液的检验,但由于检验技术和检验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等,导致检验的结果有时会发生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严重的影响到血液检验后的技术操作质量[1]。所以为了保证常规性血液检测的质量,需要加强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探讨,并做好血压常规性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注重检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步骤等,严格控制检验过程,这样才会得到精密、准确、经济、快捷的血液常规性检测结果,更好的为血液检测工作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进行血液常规性检测的病例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恢复性分析,所以研究对象均为随机性抽取,并且进行筛选,排除了抽取对象中存在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症状的情况。研究对象中男性为68例,女性为52例,年龄区间为16-71岁,平均年龄为(44.2±26.3)岁。并将筛选的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抽取的120研究对象中其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上都没有太大差异性(P>0.05),存在研究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血液检测方法;研究组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采用血液常规性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血液常规性检验均分为三个检验流程,即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每个流程都采用的是特定的检验方法,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为提高血液检验的质量首先要获取质量高的检验标本,保证检验对象中的细胞的完整性,严格控制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抗凝和存储等过程。并且要做好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和保存,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确保检测过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3 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对血液常规性检验的准确度为98.3%,仅有1例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其余例数检验结果符合常规性检验的标准,未出现血液检查错误和偏差的情况。而对照组中血液检测中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偏差的有25例,结果准确度为 79.1%,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可比性(P<0.05)。
3 讨论
对照组中采用的传统的血液检验方法,检验的结果存在误差率较高,准确性大大降低。而研究组中在传统血液检验的基础上同时优化了血液检验的措施,提高了检验的水平和质量,其具体的措施包括。
3.1 血液样本的采集(1)样本采集:血液检查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检验标本的质量,不同部位的血液的稳定性不同。据调查显示,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静脉血差异性最小的血样,且稳定性好,而静脉血稳定性也较好,且跟手指血相比,重复性和准确性更好,所以很多情况下的血液检测,医务工作者都会选择采用静脉血进行分析和检测。(2)样本的抗凝处理:血样在采集过程中的质量除了受生理因素和采血位置的影响外,另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受抗凝剂的影响。血液的常规性检验必须要通过抗凝剂的处理,而目前抗凝剂使用较多的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该物质对血液的血小板和细胞形态影响较小,比较适合用于血液的常规性检验。但血液标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抗凝剂跟血液的比例,比例过高和过低都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造成影响。抗凝剂过多,则会血液通过EDTA抗凝后,就会导致白细胞形态改变,渗透压过高,中粒细胞肿胀等,造成血小板崩解等现象,影响检测结果[2]。抗凝剂过少则起不到抗凝效果,血浆中的微凝血块就会增多,微凝血块会造成仪器阻塞,降低血液检测效果。通常抗凝剂的比例需要按照国际血液检测标准制定,每毫升血液中添加1.8mg抗凝剂,视情况酌情加减。(3)储存样本:血液标本收集之后需要储存,通过抗凝剂处理后,因为抗凝剂使用的时间和浓度不相同,势必会对血液中细胞形态造成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采用EDTA抗凝剂处理后的静脉血标本,最佳的检测时间为处理后5-30min内,并且要保存在室温环境下,室温下保存的的抗凝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都可以稳定在0.5-4h。
3.2 仪器的准备 仪器主要只是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的使用主要注意的是电压的稳定、接地装置的安置和环境的清洁等问题,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器的检校、维护和试剂等,保证仪器的运行状态。
3.3 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素 很多情况下,血液检测的质量会受到操作人员的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所以在做好仪器调校、检验、维护和获取高质量检验标本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血液常规性检测的知识,认识到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总之,血液的常规性检测必须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范进行,提高检验的质量。
[1]王国有.血液常规检验质量保证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1132.
[2]曾素根,贾永前,黄玉霞,庄利芳,江虹,粟军.血液常规检验人员技能培训和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4:2386 -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