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注音中的反切选择问题及其思考——以肉部字为例
2014-08-15刘华江
刘华江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历经几代专家学者的努力,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体例上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内容上也不断得到了校订。然而毋庸讳言,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中仍然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辞源》修订本在其出版说明中规定了其如下注音原则:“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广韵》不收的字,采 用 《集 韵》或 其 他 韵 书、字 书 的 反 切。”[1](P1)《辞源》修订本重排版在《辞源》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与改动,但从其出版说明上看,其上述注音原则并没有改变。今细读其书,我们发现,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很多地方的实际注音其实违背了其上述注音原则,反切选择即为其一。今以《辞源》“肉”部字为考察对象,就其注音过程中的反切选择作出梳理和探讨,以便《辞源》的再次修订和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工具书的作用。
经过梳理与概括,修订本重排版《辞源》注音过程中在反切选择上涉及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问题,不同韵书或字书反切的选择问题,以及同一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问题。
一、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问题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上存在着大量一音多切现象,即同一个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下,同时加注有多个反切。这些为同一个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加注的多个反切,有的折合成今音后今音相同,有的折合成今音后今音不同;有的与《辞源》标注的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所注的音相合,有的与标注的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所注的音不合;有的反切对应的意义有别,有的反切对应的意义无别。一定的音总是表达一定的义,一定的义的总是与一定的音相结合。这是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那些意义有别的反切,《辞源》应当另立新的音项,并用对应的新义项与之匹配。对于那些意义无别的反切,《辞源》可以择优选择其一,而不必全部罗列。至于保留反切的选择标准,可以考虑两点:首先,切合今音。即首先应当尽量考虑选择保留的反切折合成今音后与今音相合。其次,音义匹配。即在选择保留的反切时还应当考虑所保留的反切能否匹配《辞源》中所收的义项或能够涵盖《辞源》中收列的义项。至于音义无别的反切,《辞源》可选择其一即可。下文结合《辞源》中的具体注音就上述几点思考作如下说明:
(一)切合今音
肧(2779)①:《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pēi,下并列芳杯切和匹尤切,对应义项为:俗作“胚”。㊀未脱母体的幼体。㊁凡物尚未成形者。今考《广韵》灰韵肧小韵,芳杯切,折合今音为pēi,训为“怀胎一月”。《广韵》尤韵 小韵匹尤切下收有“肧”,折合今音为fōu,训为“孕一月”,又普回、普来二切。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选择保留首切芳杯切,删除匹尤切。
胘(2787):《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xián,下并列胡田切和胡涓切。义项为“牛胃”。今考《广韵》先韵贤小韵下收有“胘”,折合今音为xián,训为“肚胘,牛百叶也”。《广韵》先韵玄小韵胡涓切下收有“胘”,折合今音为xuán,训为“牛百叶”。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胡田切,删胡涓切。
胠(2787):《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qū。下并列去鱼切和近倨切(当校作丘倨切)。今考《广韵》鱼韵虚小韵去鱼切下收有“胠”,折合今音为qū,训为“腋下,又《胠篋》,《庄子》篇名”。《广韵》御韵去小韵丘倨切(泽存堂本《广韵》原作近倨切)下收有“胠”,折合今音为qù,训为“胁也”。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去鱼切,删近倨切(当校作丘倨切)。
胗(2788):《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zhěn,下并列章忍切和居忍切。义项为:㊀唇疮。㊁皮肤生红色斑点。今考《广韵》轸韵轸小韵章忍切下收有“胗”,折合今音为zhěn,训为: 胗,皮外小起。《说文》曰:“唇痬也。”又音紧。《广韵》轸韵紧小韵居忍切下收有“胗”,折合今音为jǐn,训为“唇痬也”。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章忍切,删居忍切。
胞(2789):《辞源》列有3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bāo,下并列布交切和匹交切。对应义项为:㊀胎儿的裹膜。㊁同父母所生者为同胞。今考《广韵》肴韵包小韵布交切下收有“胞”,折合今音为bāo,训为“胞胎”,又匹交切。《广韵》肴韵胞小韵,匹交切,折合今音为pāo,训为“胞胎”。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布交切,删匹交切。
脄(2791):《辞源》列有1个音项:méi,下并列莫杯切和莫代切。义项为:脊侧肉。同“脢”。今考《广韵》灰韵枚小韵下收有“脄”,同“脢”,折合今音为méi,训为“脊侧之肉”。《广韵》代韵 小韵莫代切下收有“脄”,折合今音为 mài,训为“背侧肉也”。莫杯切、莫代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莫杯切,删莫代切。
胯(2791):《辞源》列有1个音项:kuà,下并列苦化切、苦瓜切和苦故切,义项为:㊀两股之间。㊁革带上的饰物。今考《广韵》祃韵跨小韵苦化切下收有“胯”,折合今音为kuà,训为“两股间也”。《广韵》麻韵誇小韵下收有“胯”,折合今音为kuā,训为“两股间也”。《广韵》暮韵绔小韵下收有“胯”,折合今音为kù,训为“股也。韩信出于胯下”。苦化切、苦瓜切、苦故切三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苦化切,删苦瓜切、苦故切。
胮(2793):《辞源》列有1个音项:pāng,下并列匹江切和薄江切。义项为“浮肿”。今考《广韵》江韵胮小韵匹江切,折合今音为pāng,训为“胮胀”。《广韵》江韵庞小韵薄江切下收有“胮”,折合今音为páng,训为“胮肛,胀大貌”。则匹江切、薄江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匹江切,删薄江切。
胫(2797):《辞源》列有2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jìng,下并列胡顶切和胡定切。义项为“脚胫,自膝至脚跟的部分”。今考《广韵》迥韵婞小韵胡顶切下收有“胫”,折合今音为xìng,训为“脚胫”,又胡定切。《广韵》径韵胫小韵胡定切,折合今音为jìng,训为:脚胫。《释名》曰:“胫,茎也。直而长似物茎也。”则胡顶切、胡定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可选择保留胡定切,删胡顶切。
脢(2798):《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méi。下并列莫杯切和莫佩切。义项为:㊀脊骨肉。㊁见“脢胎”。今考《广韵》灰韵枚小韵莫杯切下收有“脢”,折合今音为 méi,训为“脊侧之肉”,又亡代切。《广韵》队韵妹小韵莫佩切下收有“脢”,折合今音为mèi,训为“背肉也”,又莫杯切。莫杯切、莫佩切对应的义大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莫杯切,删莫佩切。
腌(2799):《辞源》列有2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yān,下并列於严切和於辄切。义项为“以盐渍食物”。今考《广韵》严韵醃小韵於严切下收有“腌”,同“醃”,折合今音为yān,训为“盐渍鱼也”。《广韵》叶韵 小韵於辄切下收有“腌”,折合今音为yè,训为“盐腌鱼”。於严切、於辄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於严切,删於辄切。
腒(2799):《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jū,下并列九鱼切和强鱼切。义项为“乾鸟肉”。今考《广韵》鱼韵居小韵九鱼切下收有“腒”,折合今音为jū,训为“鸟腊”,又音渠。《广韵》鱼韵渠小韵强鱼切下收有“腒”,折合今音为qú,训为“鸟腊”。九鱼切、强鱼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九鱼切,删强鱼切。
腓(2799):《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féi,下并列符非切和扶涕切。义项为:㊀胫骨后的肌肉,即小腿肚。㊁病,枯萎。㊂庇护。今考《广韵》微韵肥小韵符非切下收有“腓”,折合今音为féi,训为“脚腨肠也”。《广韵》未韵小韵收有“腓”,折合今音为fèi,训为“又音肥”。此当脱训释。周祖谟指出:“此字脱训释,故宫本敦煌本王韵及唐韵均训病,当据补。”[3](P369)周校是,可从。《现代汉语词典》:腓1:féi,腿肚子。腓2:féi,(书)病。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符非切,删扶涕切。
腱(2801):《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jiàn,下并列渠建切和居言切。义项为“连接肌肉与骨骼的一种组织”。今考《广韵》愿韵渠建切下收有“腱”,折合今音为jiàn,训为“筋本也”。《广韵》元韵小韵居言切下收有“腱”,折合今音为jiān,训为“筋也,一曰筋头”。渠建切、居言切对应的义大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渠建切,删居言切。
腢(2802):《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ǒu,下并列《集韵》语口切和鱼侯切。义项为“肩头”。今考《集韵》厚韵偶小韵语口切下收有“髃腢”,折合今音为ǒu,训为“《说文》肩前也,或从肉”。《集韵》侯韵齵小韵鱼侯切下收有“腢”,折合今音为óu,训为“肩头也”。语口切、鱼侯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首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语口切,删鱼侯切。
膨(2808):《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péng,下并列薄庚切和蒲孟切。义项为“胀满”。今考《广韵》庚韵彭小韵薄庚切下收有“膨”,折合今音为péng,训为“膨脝,胀貌”。《广韵》映韵膨小韵蒲孟切,折合今音为pèng,训为“胀也”。薄庚切、蒲孟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薄庚切,删蒲孟切。
膬(2808):《辞源》列有1个音项cuì,下并列此芮切和七绝切。义项为:㊀脆嫩,不牢固。同“脆”。㊁鸟兽的绒毛。今考《广韵》祭韵毳小韵此芮切下收有“膬”,折合今音为cuì,同“脆”,训为“《说文》小耎易断也”。《广韵》薛韵膬小韵七绝切,折合今音为què,训为“耎而易破”。此芮切、七绝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此芮切,删七绝切。
膴(2808):《辞源》列有2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hū,下并列荒乌切和武夫切。义项为“祭祀所用切成大块的肉”。今考《广韵》模韵呼小韵荒乌切下收有“膴”,折合今音为hū,训为“无骨腊”,又音无。《广韵》虞韵无小韵武夫切下收有“膴”,折合今音为wú,训为“无骨腊”,又荒乌、亡甫二切。荒乌切、武夫切对应的义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荒乌切,删武夫切。《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hū”注音下俱(首)列荒乌切。
臇(2811):《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juǎn,下并列子兖切和遵为切。义项为:少汁的肉羹。也作“”。动词用为烹煮肉羹。今考《广韵》狝韵臇小韵子兖切,折合今音为juàn,训为“少汁也”。《广韵》支韵剂小韵遵为切下收有“臇”,折合今音为zuī,训为“臇也”,又子兖切。子兖切、遵为切对应的义大同。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子兖切,删遵为切。
(二)音义匹配
背(2785):《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bèi,下并列补妹切和蒲昧切。义项为“脊背”等。今考《广韵》队韵背小韵,补妹切,折合今音为bèi,训为“脊背”。《广韵》队韵佩小韵蒲昧切下收有“背”,折合今音为bèi或pèi,训为“弃背,又姓也”。《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此音项俱列“补妹切”,下亦俱首设义项“脊背”。根据音义匹配的原则,则《辞源》可选择保留训为“脊背”的补妹切,删蒲昧切。
臠(2813):《辞源》列有1个音项,汉语拼音注音为luán,下并列落官切和力兖切。义项为:㊀切成块状的鱼肉。㊁碎割。今考《广韵》桓韵銮小韵落官切下收有“臠”,折合今音为luán,训为“臠臠,病瘠貌”。《广韵》狝韵臠小韵力兖切,折合今音为luǎn或luán,训为:肉臠。《说文》曰臞也。一曰切肉也。根据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力兖切,删落官切。
(三)切合今音、音义匹配
能(2790):《辞源》列有4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néng,下并列奴登切和奴来切。对应义项为“传说中的一种兽”、“才能”、“能够,胜任”等。今考《广韵》登韵能小韵奴登切,折合今音为néng,训为:工善也。又兽名,熊属,足似鹿,亦贤能也。又奴代、奴来二切。《广韵》咍韵能小韵奴来切,折合今音为nái,训为:《尔雅》谓三足龞也。又兽名,禹父所化也。又奴登切。根据切合今音和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音项1可选择保留首切奴登切,删奴来切。
膠(2806):《辞源》列有3个音项。音项1汉语拼音注音为jiāo,下并列古肴切和古孝切。义项为:㊀用以黏合器物的物质,以动物的角或皮制成。㊁黏着。引申为舟船搁浅。㊂牢固。㊃周之大学。㊄欺诈。㊅姓。今考《广韵》肴韵交小韵古肴切下收有“膠”,折合今音为jiāo,训为:膠漆,亦太学也。又姓,《史记》纣臣膠鬲。《广韵》效韵教小韵古孝切下收有“膠”,折合今音为jiào,训为“膠粘物”,又音交。根据切合今音和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古肴切,删古孝切。
(四)音义无别
肭(2780):《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nà,下并列内骨切和女滑切。今考《广韵》没韵讷小韵内骨切下收有“肭”,折合今音为nè或nà,训为“腽肭”。《广韵》黠韵豽小韵女滑切下收有“肭”,折合今音为nà,训为“腽肭,肥貌”。内骨切、女滑切折合今音后无大别,二者对应义项亦同。则《辞源》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选择保留女滑切,删内骨切。
肸(2780):《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xī,下并列羲乙切和许迄切。义项为“声响振起”。今考《广韵》质韵肸小韵,羲乙切,折合今音为xì,训为“肸蠁”。《广韵》迄韵迄小韵许讫切下收有肸,折合今音为xì或qì,训为“肸蠁”。“羲乙切”、“许讫切”折合今音后无大别,二者对应义项亦同。则《辞源》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选择保留羲乙切,删除许迄(泽存堂本《广韵》原作“讫”)切。
二、不同韵书或字书反切的选择问题
《辞源》修订本的注音原则是在单字的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后面加注《广韵》的反切,《广韵》不收的字,再采用《集韵》或其他韵书、字书的反切。然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亦有不少该注《广韵》反切时却标注了《集韵》或其他韵书、字书的反切。反之也有。
胖(2787):《辞源》4个音项,音项1:pàn,《集韵》普半切,去,换韵。对应义项为:古代祭祀时用的半边牲肉。今考《广韵》换韵判小韵普半切下收有“眫”,训为:牲之半体。周祖谟指出:“眫,段改作胖,是也。故宫本敦煌本王韵唐韵均从肉作胖。”[3](P427)周校“眫”为“胖”是。则《辞源》“胖”字音项1当改为:pàn,普半切,去,换韵,滂。
朐(2789):《辞源》列有1个音项qú,《集韵》权俱切,平,虞韵。义项为:㊀弯曲的肉脯。㊁车轭。通“軥”。今考《广韵》虞韵衢小韵其俱切下收有“眗”,训为: 也,一曰屈也。亦山名,在东海。又姓,出《姓苑》。周祖谟指出:“眗, ,切三并从肉作朐、作脯。脯字,北宋本巾箱本黎本均不误;眗字当改作朐。”[3](P74)该小韵另收有“ ”,训为“脯名”。“ ”,周祖谟校为“朐”[2](P77)。上述周校并是,可从。《辞源》此音项当标注《广韵》反切“其俱切”。
膱(2808):《辞源》列有1个音项zhí,《集韵》质力切,入,职韵。义项为:脯脠,即干肉条。同“ ”。《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俱标注《广韵》之翼切。今考《广韵》职韵职小韵之翼切下收有“ ”,训为:脯长尺有二寸曰 ,《仪礼》作膱。则《辞源》“膱”字音注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标注《广韵》反切之翼切。
三、同一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问题
在同一种韵书如《广韵》中,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亦有该标注A反切却标注了B反切的情况。
脱(2794):《辞源》列有2个音项。音项1为tuō,徒活切,入,末韵,定。义项为“肉去皮骨”等。《王力古汉语字典》该音项标注他活切。《汉语大字典》该音项标注他括切。《汉语大词典》该音项并注徒活切和他括切。今考《广韵》末韵“脱”字两收。一收于夺小韵徒活切下,折合今音为duó,训为:肉去骨,亦姓,出姓苑,又土活切。另一收于侻小韵他括切下,折合今音为tuò,训为:骨去肉,又徒活切。各书该音项汉语拼音注音皆作tuō,则似以标注“他括切”为善。《王力古汉语字典》标注“他活切”殆误。
膳(2808):《辞源》列有1个音项shàn,常演切,上,狝韵,禅。义项为“饮食”等。今考《广韵》狝韵善小韵常演切下无“膳”。《广韵》去声线韵缮小韵时战切下收有“膳”,折合今音亦为shàn,训为“食也”。《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俱列《广韵》时战切,可从。则《辞源》该音项可修改为:shàn,时战切,去,线韵,禅。
注释:
①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字头在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中的页码。下同。
[1]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重排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周祖谟.广韵校本(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周祖谟.广韵校本(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