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宋志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督导心理学

宋志英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 安庆246011)

一、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对象:准入门槛低,专业背景千差万别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国外心理咨询的从业者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国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只要求学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对所学专业不做限制。从笔者参与的几个培训机构的统计情况来看,培训对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约为75%,即约有25%的学员不具备本科学历。而学历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技能的熟练和学习能力联系在一起的。此外,培训对象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背景的比例约占15%左右,其余培训对象则广泛地归属于历史、中文、政治、财会、物理、化学、数学、音乐、体育等30多个专业。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笔者也了解到,绝大多数培训学员在培训前对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具有如此“基础”的培训学员即使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试行)》所规定的培训学时,学习了有关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能保证受训者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所以说,10多年来全国各地所开展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导致许多低水平或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对此,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指出:“面对低投入、高回报、低经济风险的心理咨询行业,很多缺乏必要心理学素质的人已迈入了这个专业性极强、专业风险高的行业门槛,而这种‘闯入’恰恰是极度危险的”。

(二)培训内容:偏重理论提升,忽视人格因素

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了职业道德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与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职业技能部分(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这些内容是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对心理咨询职业做出了规范。然而,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虽然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必需的,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也不能促进来访者的良性改变。在每一次咨询中,咨询师都会带着个人的成长经验和个人特质与来访者互动。那么咨询师以何种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人格特质面对来访者是左右咨询质量的最有力的因素。所以,正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心理咨询中受益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心理咨询师。美国心理学者卡瓦纳[1](M.Cavanagh)指出:“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是心理咨询工作的支柱,是咨询关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助人的人格特质,他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就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可能有害”。

我们不能选择当事人,但我们可以选择咨询师,或者选择那些更有潜能做好一个合格咨询师的人来学习心理咨询。然而,在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找不到任何关于受训者人格特质方面的入职要求。

(三)培训模式:应试教育,讲授为主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心理咨询员培训不少于72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不少于520标准学时,高级心理咨询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2]。而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时间普遍相对较短,参考几个培训机构的面授课程安排,其培训学时最少的每门课程只有1d时间,最长的也不过2.5d,这样算来,真正的培训学时界于72~250标准学时之间。各培训机构大都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授课,参加5月份考试的授课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5月份,参加11月份考试的授课时间集中在每年的9~11月份,授课形式大都为典型的应试教育。更有个别培训机构仅以光盘授课。可以想象,这样短时间的突击培训,不用说咨询技能的实际运用了,就连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难以理解和把握。对那些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学员来说就更是一知半解了。对比国外在此方面的相关要求(如美国要求有3年以上的课程培训及正式督导下的600h的临床心理咨询实践;英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协会(BACP)的心理咨询师认证的培训课程则包括450h左右的授课,不少于450h有督导在场的实习,培训和实习要在3~6年间完成,实习期间每月接受督导的时间不少于1.5h)[3],国内的培训模式所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很难保证专业性。

二、提升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一)实施分层培养,满足不同水平学员的发展需求

根据报考心理咨询师的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要有针对性、灵活性,不能坚持一刀切的做法。目前,全国各地报考心理咨询师的学员主要分2种:一种来自心理学专业背景,一种较少(如教育学、医学背景等专业背景)或没有(如财会、化学、物理等专业背景)接受心理学训练。对于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学员来说,目前国家心理咨询师3级的培训内容都是重复课程,如果在培训过程中不能提升其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培训的意义就不大了。而对于没有接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学员来说,这种培训又是拔苗助长。针对心理咨询师培训中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有学者提出严把入口关,把培训学员限定在与心理学及与心理学专业差距不大的相关学科(如教育学、医学)范围内[4]。鉴于心理学科学发展时间较晚,尤其在国内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心理学、心理咨询,甚至有人误解心理咨询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会把很多对心理学有兴趣、想学习心理学的人拒之门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心理科学的普及。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培训后的绝大多数学员并没有从事心理咨询相关职业,目前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普及教育[5]。但这一事实与国家设置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根据不同水平学员的发展需求,考虑分层培养既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提升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二)增加个人成长模块,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完善

考虑到心理咨询对从业人员在心理健康、人格特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国外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机构,都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如在英国的一些培训机构开设了心理咨询师发展个人方法的训练,主要包括自我探索、咨询理念构建、个案实践、个案督导、建立职业认同等等[3]。我们也认为,心理咨询师培训过程不仅是学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过程,更是学员自身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增加个人成长模块,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中的重大主题:人性观、价值观;童年期经历的影响;生与死、权力地位与金钱;重大生活事件的态度;处理自己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使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使自己获得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会给咨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建立一种真实地基于咨询师的个人经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对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且彭娟、杨映萍等人的研究已表明,自我认知团体辅导有助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及专业素质的提高[6]。

(三)突出体验式教学,生成心理咨询师的实践性知识

心理咨询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活动。而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由于时间、资金、实践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很难为学员提供一个真实的、可以实践的专业场所,学员无法形成面对来访者并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的实践性知识。实践表明,体验式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在笔者所参与的培训中,结合培训内容采用高、低两个水平的体验式教学生成学员的实践性知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低水平的体验式教学是单项技能训练。在学习心理咨询师3级“心理诊断技能”中的“初诊接待”时,直接由学员现场演练,并从众多模拟中分析最恰当的接待方式;在学习3级“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的建立”时,讲者给出问题情境,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学员,运用尊重、共情等咨询特质进行反应;在学习“心理咨询中的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时,讲者给出咨询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练习“倾听、询问、具体化、内容与情感反应、内容与情感表达”等技术。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高水平的体验式教学是随机问题模拟咨询。在学员学习了心理咨询师3级技能后,由各培训教师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两两自愿组合,自备心理咨询问题,开展模拟咨询,小组成员聆听咨询过程并在咨询结束后做出反馈。

(四)强化后续培训,保障心理咨询师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从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自觉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不仅关系到来访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的心理健康。

学习者在选择后续培训时,建议考虑以下2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者要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和体验会因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国内的培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某种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果学习者本着系统学习理论与技术的目的参加培训,可考虑选择这一类;另一类是在培训中通过参与式教学,亲身体验某种理论或技术的作用,获得自我成长的相关培训。如果学习者本着完善自我的目的,就可以选择这类培训。同时,在选择某类培训时,还要关注和培训相关的信息,如是否是连续培训,是否需要相关的学习基础等信息。二是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的咨询取向。作为咨询师要学会在咨询工作中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主要的咨询取向,形成自己的咨询风格;在选择培训时,可考虑对其他取向的咨询理论做一般性了解,而深入学习与自己咨询取向相同或接近的内容[7]。

此外,每一个想致力于心理咨询事业的人,都要树立积极的同业督导意识,积极参与当地高校、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或私人咨询机构组织的专题研讨、个案交流等活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心理困惑时,积极寻求同业人员的帮助。同行间的沟通和相互支持,不仅可以交换专业上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个人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是在中国现有督导制度不完善情况下的一种督导方式[8-9]。

[1]夏雁军.对目前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52-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王丹君.英国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协会的心理咨询师认证及其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704-709.

[4]陈家麟 夏燕.专业化视野内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955-957.

[5]唐妘,方华.心理咨询师培训现状分析[J].社会工作,2009(11):54-57.

[6]彭娟,杨映萍.自我认知的团体辅导对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4):54-58.

[7]赵霞.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成长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李娟.学校心理咨询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青少年研究,2004(2):21-22.

[9]曾文星.心理治疗:督导与运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督导心理学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