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教育实践*

2014-08-15储著斌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立场恩格斯观点

储著斌 ,刘 娟

(1.江汉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56;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武汉4302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毫不讳言的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本着邓小平所言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一以贯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梳理马克思与恩格斯本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总结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经验,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基本前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

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基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方法,但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来,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的理论概括与理论创新。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概念。早在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谈及加强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时,就指出: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论及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时也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2003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在切实加强宣传思想战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时,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07 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马工程”工作要坚持正确方向和增强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时,特别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理论研究的全过程”。2008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五年工作设想的报告》中,在总结“马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时总结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工作,为准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重要依据”,工程专家的深入研究、专题研讨会、成果简报等对于“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续多年“在高校社会科学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理论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术研究的自觉性。”

第二,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概念。在2008 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在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时指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习近平就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2010年,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对全党提出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任务。在这篇题为《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讲话中,习近平系统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内涵、重大价值以及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成为一篇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第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指针。在改革开放初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邓小平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江泽民也强调说:“我们学习理论,关键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胡锦涛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马克思恩格斯奠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理论教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理论前提和实践指南。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就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的辛勤探索和努力工作,有意识、有组织的思想理论教育才初见雏形,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和实践,在理论上自成一体,在实践中独树一帜,对后来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之所以长期遭受剥削和奴役,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阶级意识的缺失,没有发挥出作为一个阶级整体的真正力量。因此,他们就把思想理论教育的首要功能视为启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帮助无产阶级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他们强调,“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谁要想革命,谁就要有准备革命和教育个人进行革命的手段”,以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精辟的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不仅要在经济和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而且更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确立支配地位。这样,帮助无产阶级增强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以此提高无产阶级整个阶级的政治成熟程度,实现信仰上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就成为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的所在。为此他们公开声明,“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个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的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正如列宁所总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述: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

第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内化方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意识不可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的产生,而只能由无产阶级政党从外面灌输进去。马克思说,“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事实上在1843 年就提出了灌输的思想,有关论述可以理解为对“灌输论”思想的最初表达。“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思想的闪电”要“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当然蕴含着社会主义思想应该从外面灌输给无产阶级头脑中的含义。马克思还指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能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头脑”与“心脏”的结合,就是“精神武器”与“物质武器”的结合,就是德国哲学家与工人的“联盟”,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多次直接使用灌输一词。1875 年,马克思在批评《哥达纲领草案》的制定者“来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已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恩格斯在评价德国画家的一幅作品时说,“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可能在自发的工人运动中自动形成,必须要通过灌输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精神武器到物质武器的转换。

第三,阐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重要原则。在创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强调要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又强调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不能离开无产阶级的阶级觉醒和人民群众的自我需要,特别是强调了要让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自己的立场,而不能简单地不切实际地从外面灌输一些东西。恩格斯1887 年在指导美国革命运动时就指出,“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全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看,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无产阶级政党从外面向无产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特别是贯穿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逐步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然后才有了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改造社会,实现本阶级的阶级利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本质规定。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更在于它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开放式的理论体系。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理论一定要走出“书斋”,实现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反对脱离现实、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辨,“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就告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和运用,既不能神圣化和绝对化,更不能机械地仅仅拘泥于表面字句和个别论断。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进行理论创造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宣传和阐述自己的理论,并且直接指导和推动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四,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贡献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思想理论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而且还以亲身的革命活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伟大事业,通过实践证明了其思想理论教育的伟大作用。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重要性。这在他们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历程中得到鲜明体现,无论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小组,还是后来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无论是他们在正义者同盟中的工作,还是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都促使他们把政党组织作为传播共产主义的学校,作为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的课堂。二是马克思、恩格斯把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批判作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翻开他们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此类的批判、论战性质的文章比比皆是。通过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确立与巩固。三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报刊等工作,把报刊工作等视为灌输理论、教育工人、组织队伍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发表演说、创办报刊杂志、利用书信谈心、利用议会等合法组织等等形式从事大量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同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展开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斗争,在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教育方法,为当时的革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航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本质规定与科学内涵,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思想理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倾向、错误观点,不打折扣地做到中央要求的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实在在地提高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第一,梳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思想理论教育的悠久历史,探寻和总结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基本经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基本前提。思想理论教育普遍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和国家中,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中,虽然形式是多样、内容各异,但其实质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公开承认思想理论教育的阶级性,公开宣称其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它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产生,在革命与建设中前进,在改革与探索中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形式和各具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回顾思想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虽然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各异,但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思想理论教育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武装人民群众则是其不变的永恒主题。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胜利的历史经验,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暂时受挫的现实教训。梳理并认清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思想理论教育的悠久历史,探寻和总结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基本经验,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之所以一以贯之地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因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种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又不要各种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观点束缚住手脚。正因为我们党采取这种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

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人运动的实践需要,自其诞生之后,就存在着如何掌握群众、武装群众、指导群众、教育群众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的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是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和革命实践就为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邓小平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习近平.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9]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江泽民文选(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7]赵康太. 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8]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reality about Marx's standpoint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立场恩格斯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