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从听开始
2014-08-15冒慧嵘
冒慧嵘
冒慧嵘,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请听,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指令,是低级的接受学习状态。倾听,细心地听取,或许能“触类旁通”或许能“举一反三”,对教师或同学的发言独立思考,发现新知。作为教师,就应当担负起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重任,帮助他们养成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只有掌握了倾听的方法,学生才能爱听。
当然,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必要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听”的重要性。比如开展问题讨论: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可以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获取有用信息。让学生真正懂得“倾听”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会听,是有效倾听的关键。温德尔·霍姆兹说过:“说是属于知识的范畴,而听是智慧的特权。”所以,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别人的声音,究竟要怎样“听”才是有效的呢?
1、要有正确的态度。钱理群教授说:“(倾听的)态度与方法,首先要求并培养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容纳一切不同声音的博大情怀。”因此,让学生懂得,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要让学生学会:(1)任何听的内容都有对自己有意义的部分,要认真听;(2)别人的发言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或错误信息,要坚持听;(3)发言者时间可能较长,不要随便打断,要有礼貌地听。
2、要有明确的目的。倾听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双方的信息沟通。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我”要听到什么,“我”能听到什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倾听,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听,要抓住别人发言时的关键信息。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有听的效率。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提问问题,孩子们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大声说出来,甚至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他人见解。总是喜欢自己说,而且还希望别人都听他一个人说,然而听别人表达观点时,就会显得不耐烦,听不进去。
3、要有完善的过程。对于别人的意见,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完全否定,要学会批判接受。不能别人是别人的答案,我是我的答案,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听的意义。聆听别人意见的时候,要思考:别人和我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还没考虑到的地方又是什么。必要时可以做做记录。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请求别人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听完别人的意见,在旧知中不断构建新知,完善自己的答案。这样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
爱听,是课堂高效的保证。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是会听和爱听的表现。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倾向性特征表明,爱听是由他们对课堂本身的兴趣决定的。他们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那么在高效课堂中,如何保证学生爱听呢?
1、让学生具有新异感。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学的程序往往是一种模式。诸如:请每个组派代表发言,请每组第几号来展示。既然都已经确定好了,自己没有任务或者任务已经领到,还管什么呢?时间一长,学生产生听课疲劳。所以,教学实施,程序经常要有适当的变动。
2、让学生具有参与感。倾听在课堂上是一种安静的行为,不发声,竖起耳朵就行。这样的动作时间一长,心思就会游离于别人的声音之外,低年级学生尤为明显。如果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提出具体的要求,让他们不仅用耳,而且可以运用其他器官,伴随别人的声音,做着相应的事。比如:听别人朗读课文,你可以轻轻地模读(只动嘴不出声),你可以做出动作,你可以拿笔做上记号等。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别人的朗读,能让学生专注于听的过程,有效地提高抗干扰能力。
3、让学生具有成就感。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必然会赋予学生成就感和荣誉感。老师富有激励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成就感。如“老师发现你有一双特别灵敏的耳朵!”“你不仅认真听了,还有自己的想法,真棒!”“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孩子,同样也欣赏喜欢专心倾听的孩子!”“你真会听,是个聪明的孩子!”当然也可以用一些比较亲昵、充满关爱的动作,对认真倾听的孩子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赞扬,“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小小的动作,会让孩子激动一整天,这样他们倾听习惯的养成就会水到渠成。
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一种品质。从小处着手并持之以恒努力地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成就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