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思维指导创新写作
2014-08-15张妮
张 妮
张妮,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要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就要写创新作文,要创新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思维的灵感性
灵感又称顿悟,闪现思维灵光的顿悟是从何而来呢?研究表明:“顿悟是思维或说是加工信息的形式,由顿悟而得的东西是在之前未知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排斥在两者之间有某种的相似性。”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题为《鲇鱼跑了》的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买了三条鲇鱼,怕它们溜掉,于是严加防范,将鱼放入桶中,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加上一块大砧板,次日,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这样,爸爸妈妈难免互有怨言,作者却突发奇论:“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个“突然感到”就是顿悟,也是灵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独具慧眼,领悟到富有启示意义的哲理,文章由此陡然生辉,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这种顿悟,是一种突破,一种升华,一种提炼,只有当别人无所悟,而独我有所悟,才有创造的价值。就中学生作文而言,顿悟的创造性并不要求社会上无而我独有,只要是同龄人中这种感悟具有率先意识,就值得鼓励,就可以称之为“创新意识”。具备了这种创新意识,写作创新作文就轻而易举了。
二、思维的求异性
一般说来,事物的正面容易为人注目,侧面和反面就容易被人忽视,如果能改变的思维方式,换一个视角,从侧面和反面考察事物,往往能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给人以新鲜感。
作文中求异思维注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生动深刻地写出事物的另一面。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乍一看,似乎矛盾,其实,“得”和“失”恰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放弃正是为了选择,文章从另一面立论,言之成理,是运用求异思维的成功例子。也有不少学生对成语进行反思,写出很新颖的文章,诸如《“开卷”一定有益吗》《“弄斧”必到班门》 《熟不一定能生巧》 等。都致力于揭示事物的另一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新意频添,佳作迭出。第二种,用发展的眼光,写出事物由“旧”转“新”的变化。例如《美,是一种负担》 《不妨做几件错事》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转化。
思维的求异性是创新意识的一个标志。不能把求异思维看作是对事物简单化的否定。健康的求异思维是来自生活的。我们要善于从偶然出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它是变异创新的机会,由此通过异向思维的全过程。
三、思维的想象性
想象力对于激发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文中的创新意识,其想象力主要表现以下两种形式。
设想大胆。在奔放的想象中捕捉到的模糊想法必须化为具体的命题和假说。设想引导我们去发现新的事实。作文《新世纪的畅想》,就写了几位中学生对新世纪作了不同的设想。一位同学针对中学生书包太重这一问题,设想“新世纪会发明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微型电脑,里面不仅输入了学校所有要学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能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另一位同学设想“新世纪会研究出一种办法,使人想胖则胖,想瘦则瘦,高矮可以控制,五官可以修整,黑皮肤可以变白。另外,还会发明各种人造器官,一旦一个人身体的某个器官出了毛病,又治疗不好的话,换上人造器官就行了,这样就延长了人的寿命。
联想巧妙。联想是揭示事物之间相类特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巧妙的联想是创新意识的一种。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家庭给了我启示》 就是一篇联想巧妙的文章,作者把日常生活现象和数学现象联系起来,其中一节的小标题为《循环不等式》:“在我的家里,妈妈可以管爸爸,我可以指挥妈妈,爸爸则可以训斥我。爸>我,我>妈,妈>爸,成了一个循环不等式,到底谁管谁?”“答案终于把我找了出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会受到外来的制约,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联想,将原本模糊的生活现象清晰地凸现出来。十充分个性化的,是独特的“这一个”表现了作者活跃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