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的不败之法

2014-08-15朱自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船主船工指向

朱自发

朱自发,教师,现居河南西华。

惯常的认识里,高考作文的审题是要经过分门别类才能得以进行的,诸如命题非命题、供料非供料、话题非话题等。其实,高考作文无论怎样审题,如果仅仅着眼于试题的外部,不能落到内涵的“窠臼”的话,那也都只能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甚至是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一、惟命是从

前些年,盛行“淡化审题”之说,于是,不少考生就以为高考作文已不需要审题。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高考作文从来都没有“淡化审题”过,甚至,连降低审题门槛的情形都十分少见,更不消说“不要审题”了。

可惜,每年偏题、跑题者还是大有人在。究其原因,除了考生故意之外,就是根本就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审题”。

其实,说到底,审题就是明确试题的命意,即命题者的意图;就是找到写作的既定范围,清楚自己必须在怎样的一个既定范围内展开论述、记叙、描写等。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没有肆意发挥的空间。一句话,命意就是圣旨,就是天条,就是第一法则。考生只有老老实实的份,没有乱说乱动的理;只能惟命是从,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二、不败之法

当然,作为选拔性极强的高考,必然会更多地观照区分度,所以,作文试题也必然会为考生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梯度的多个命意的选择可能。但作为考生,所需要的却仅仅是一个,一个最佳的命意而已。因而,找寻到最佳命意,即试题的中心和关键,就是审题的不败之法。

1、有明确命意指向的

应该讲,材料作文,试题是提供了明确的命意指向的。对这类作文试题的审题,应按三步走:一是筛选材料包含的所有信息;二是从材料包含的所有信息中筛选出主要的信息;三是从主要信息中筛选出关键的信息。

其中,关键的信息应该是一至二个,不应作过多的考虑。如果关键信息仅为一个的话,那么,该信息就是最佳命意;如果关键信息有二的话,那么,就要进一步考查两个关键信息之间的关系,以便行文时更好地把握主次轻重。比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周末,回家帮着干农活的故事。试题的命意指向十分明确,就是“妈妈”说的话:甩掉多余的顾虑!其中,“多余的”才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甩掉顾虑”。否则,根据“甩掉顾虑”,完全可以写“放下包袱”、“集中精力”、“树立自信”、“听妈妈的话”、“常劳动锻炼”“不要脱离劳动”等等。当然,如果材料没有最后一段,即通过“妈妈说”强调“甩掉多余的顾虑”的文字,那么,写这些完全可以。但这里却不行。

所以,还是抓关键信息比较稳妥、保险。

2、无明确命意指向的

有相当一部分材料作文,从试题中很难一眼就看出明确的命意指向。这类作文试题又主要有两种情况:

(1) 试题的确没有明确的命意指向。比如,2012年湖南卷:左右手的形象。试题罗列了若干方面的命意指向,既无主次之分,也无轻重之别,完全是开放式的。所以,考生既可以从“服务”、“想象”、“创造”、“收获”等方面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化阐述,也可以综合多个成文。一句话,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2) 试题掩藏了明确的命意指向。毫无疑问,对这类试题,首先要发掘命意指向,然后再按照有明确命意指向的试题审题。仍然是三步走:一是筛选材料中所有涉及到的人、或事、或物;二是从所有涉及到的人、或事、或物中筛选出主要的人、或事、或物;三是从主要的人、或事、或物中筛选出关键的人、或事、或物。

其中,关键的人、或事、或物应该仅仅为一个。这个关键的人、或事、或物,即承载着试题的命意指向。比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船主和修船工的故事。虽然审题时可以从“船主”和“修船工”两个角度思考,而且,从船主方面也能得出较为新颖而有效的立意,但毕竟,材料中关键的“人”是“修船工”,而不是“船主”。所以,从“修船工”的角度立意才是最佳立意。修船工所说的“顺手做的”,其实并不是“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而与“金钱”无缘;即便不是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心尽责做好,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命题者的真正意图。

总之,高考作文的审题不败,其实就是从试题的内涵出发,紧紧抓住试题的中心主旨和关键,从而扫描、捕捉到试题的最佳命意。

猜你喜欢

船主船工指向
赞船工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瞬间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