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与策略
2014-08-15林碧青
林碧青
林碧青,教师,现居福建厦门。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便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幅度增加略读课文的篇幅。从阅读目的来看,“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将略读课文视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者有之;将略读课文视为“闲文”,“打入另册”者有之,致使略读课文及其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拟着重对略读教学的定位问题谈谈看法,对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作些探讨。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它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一)用各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应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应用。
(二)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三)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应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一)“略读”有别于“精读”,不应“并驾齐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给精读与略读作了定位:精读是主体,是略读的基础,是后面阅读的准备与出发点;略读则是精读的补充,是精读的拓展和运用。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二)不应重“精读”而轻“略读”
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同属语文教学范畴;都是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凭借,不应重“精读”而轻“略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强调略读教学的重要性:“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
翻开人教版现行课程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是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的,这一册每两个单元有一篇略读课文,共4篇;三年级上下两册,每单元各有一篇略读课文,一共是16篇;四年级上下两册一共有64篇课文,其中略读课文就占29篇;从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甚至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这似乎是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足轻重,不能忽视。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中高年级教材,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来编写的。精读教学承担着教给学生语言基本功的重任,固然重要。但作为精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略读课文,却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的范文,是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的最好素材,也是学生将“知”向“行”转化的最理想实习场地。因为,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一些,一般都是选择故事性较强,趣味性比较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得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是略读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就是叶老所说的另一半功夫。
三、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一) 略读课文的教与学
在给略读教学定位之后,按下来的问题就是略读教学怎么进行的问题了。也就是说略读课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
首先,要把握好略读课文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的要求。人教版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对略读课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些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很好把握,否则,又会走回全面铺开,词斟句酌,面面俱到,以分析代替阅读的老路。其次,还应注意到略读课文教时量的安排。略读课教学的用时,一般只安排一个课时,目的是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利用十分有限的教学时间,把略读课文上好,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 略读教学的步骤
略读课文教学的具体操作大体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是自读自悟;第二步是交流探讨;第三步是积累、延伸、拓展。
1.自读自悟。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精神的对话,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读,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整体感知。在“自读自悟”这个阶段,必须把两件事做到家:一是充分利用课前“阅读提示”。新课程教材在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文字流畅的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重点和难点,是略读课文教与学的“指南”。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阅读方向,清楚阅读重点、难点,提高自读自悟的实效,而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课文,得到一些信息而已。二是授予学生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光给学生时间任由学生自己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授之以略读的方法,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比如不同题材、体裁、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教给学生朗读、默读、跳读、扫读、快速阅读等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批注。即对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这样既可以养成良好习惯,又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2.交流探讨。这一步是对自读自悟的深化。略读课文虽然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读一读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反刍与深化,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这一步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 小组内交流、讨论。这一阶段重在交流自读自悟中捕捉到的信息、收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和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2) 在教师指导下全班交流、讨论。先由各小组交流本组自读自悟的共识和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梳理、归纳,切入学习的重点(一般地说,就是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读自悟反馈的情况,借助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提出1-2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读自悟”,然后再在班内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
略读课文教学,虽然目标更为集中,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因此,在“交流探讨”阶段,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做到“粗中有细”,将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的习得上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积累、延伸、拓展。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内,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成为联系内外的桥梁。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作适当的积累、延伸、拓展。或让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作语言文字的欣赏和积累;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熟读成诵;或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做些小练笔;或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给略读教学以科学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明确其任务及重要性,强调人人参与,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目的在于引起对略读教学的足够重视、加强对略读教学的探讨、研究,更好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把功夫全方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