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当注重文化视野

2014-08-15孙冬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视野内涵人文

孙冬香

孙冬香,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文化的生成和创造过程。”所以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充分挖掘课堂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来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 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这是新课改赋予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的使命。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除了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之外,还须拥有高尚的文化品位和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做有文化品位的语文教师,用文化视野去解读语文教学,这是语文教师必由之路。

一、用文化视野去解读课程中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学语文课程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小到一个汉字,由于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和结构特点,它在传递文化知识方面更有着特殊的功用,往往一个汉字的形体本身就蕴含着某种文化知识。如“仁”字, 《说文解字》解释说:“仁,亲也,从二人。”表明“仁”的本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显然,“仁”所揭示的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从分析文字的结构入手,有意识地去发掘文字所潜藏的深层文化内涵,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受到通常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还可以藉此了解古代的文化知识。单个的汉字尚能包含如此深邃的文化内容,一篇文章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就更为完整、更为系统。如《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 讲的则是古代的道德文化,说人要有羞恶之心,有了羞恶之心就能舍生取义。只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眼光,就随处可见文化现象、文化知识,文化资源。有了文化眼光,教师在教学中,讲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文章内容,艺术特点,就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某项具体的知识。在作某个个案与个例介绍、讲评时,把它们联系起来放在更广阔更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来审视、观照,就会不自觉地立足于学生的文化视野、文化修养,教会学生认识分析同类的文学文化现象的方法,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挖掘文化内涵,积淀文化底蕴。如果我们把教材仅仅作为一种传播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只看到它的知识性忽略了它的文学性、文化性,或只看到它的文学性、忽略了它的文化性,无疑都是对语文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用文化视野去解读文章积淀的人文内涵

古人语:读《出师表》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 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章懋勋《古文析现解》引苏轼语)。人性、亲情等话题永不过时。教师所做的是怎样激发出学生这种潜在的感情,帮助学生在学习积淀的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冲撞,内心有所触动。用文字的阅读,课堂的讨论,心灵的感悟,去完成精神的升华。教材中不乏有着深厚积淀的人文精神:像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些有着传统内涵的先辈的精神之光,不就是学生的文化盛宴吗?充分挖掘这些深厚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品厚重的人文气息,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教育培养学生,接过人文精神的大旗,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三、用文化视野去催生课堂潜在的增殖文化

文化型的语文教师,具有崇高的人格、渊博的学养、宽容的态度、博大的胸襟、创新的精神。更重要的还有,语文教师对母语文化的独具慧眼,语文教师对人文教育的独特视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解构,语文教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范。总之一句话教师文化品位,这是催生课堂潜在的增殖文化的前提。因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更是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沟通、交流、对话、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因子从文本和语言中经由读者的建构被释放出来,在师生之间传递、交流、融合直到生成。也就是说,在课堂传递文化的过程中,不应满足于机械的、静止的镜式反映的传递,而是积极的师生合作互动,充分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去重新界定传播的文化价值,并从中增殖、繁衍出新意义的建构过程。有文化品位的教师营造出来的教学文化,轻松、和谐、畅快,不落窠臼、不入俗套,而且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的差异,以文化激发感受和体验,师生心灵碰撞产生火花,繁衍出许多新生成的不同意义的个体文化,自然水到渠成创造出新的增殖文化。

猜你喜欢

视野内涵人文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居· 视野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文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