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词类划分标准的相对性——以动词为例

2014-08-15王书凯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词类及物动词谓语

○王书凯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动词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每一句话都有动词的存在,如:①太阳了。②课了。③,球!④水烧了。⑤床啦!⑥今天晚上聚会。每个句子里都至少有一个动词,如何才能评判一个词是不是动词,它的评判标准有哪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首先可以被我们想到的是动词可以作谓语,如:①他来了。②我爱祖国。③花开了。④冰化了。⑤他给我一本书。⑥妈妈给了我五元钱。在以上句子中,“来”、“爱”、“开”、“化”、“给”都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动词作谓语是动词最为显著的一个语法特征,但是在现代汉语里能够作谓语的不仅仅只有动词,形容词也同样可以在句子里充当谓语,如:她很。孩子很。空气相当。味道极了。天气。他得很。“美”、“顽皮”、“新鲜”、“好”、“晴朗”、“保守”这些形容词都在句中充当谓语。所以遇到能够在句子中作谓语的词不能仅仅将其简单地归为动词。能够作谓语只是可以确认一个词是动词的必要条件,而不能因此一个条件得出一个词是动词。

既然如此,要明确一个词是不是动词还需要其他的限制性条件。能够带宾语,也是动词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但是,我们都知道动词内部可以细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饭、水、课本、鱼麻将、南宁资料、老师、任务、计划、未来、损失、挑战、委员、成功,以上这些词都是及物动词;休息、散步、赛跑、考试、毕业、工作、开幕、觉悟、放假、奋斗、鼓掌、睡觉,这些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虽然我们可以将带宾语的动词很容易从其他词中辨析出来,但是,单独的这种特征会忽略不及物动词的存在,要全面为动词区别于其他词类提供标准,还需要其他的条件加以补充。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但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所有可以带宾语的实词都是动词,如走向胜利、献给人民、走到民大、来自五大洲、落在你身上、忠于人民、生于上海、前往南宁,这些结构形式中,名词的直接作用者是介词“向”、“给”、“到”、“自”、“在”、“于”、“于”、“往”,并不是前面的动词,因此介词的语法功能之一就是也可以带宾语,所以,单从带宾语是不足以将动词和介词区分开的,必须全面细致进行分析。

重叠词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如沥沥、悠悠、凄凄、幽幽、眼睁睁、静悄悄、血淋淋、赤裸裸、娘娘腔、毛毛雨、兴冲冲、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吃吃喝喝、潮涨潮落、群策群力、想入非非、虎视眈眈等等,当然,这其中归属动词的重叠词不在少数,例如看看、听听、考虑考虑、研究研究、见见面、洗洗澡、理理发、打打拳,练练字。有AA式、AAB式、ABAB式多种形式。在很多学者看来,动词的语法特征之一是动词有些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而且主要有三种形式:AA式、AAB式、ABAB式。这种观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初学者误解。虽然说有些动词可以重叠,正面说可以,但并不代表反过来就一定成立,也就是说,AA式、AAB式、ABAB式中的词并不是全部归于动词,如:AA式:凄凄、沥沥、悠悠、幽幽;AAB式:飘飘然、麻麻亮、欣欣然;ABAB式:鲜红鲜红、清静清静、冰凉冰凉,以上这些词都是形容词。而馍馍、果果、虫虫、毛毛雨、娘娘腔、面面观这些词都是名词。与此同时,虽说动词一般为AA式、AAB式、ABAB式,但不能理解成其他形式的叠词中就一定没有动词,例如:AABC式:代代相传、哈哈大笑、津津乐道、侃侃而谈、苦苦所求、振振有词;ABAC式:暴饮暴食、不屈不挠、潮涨潮落、大包大揽、群策群力;ABCC式:想入非非、逃之夭夭、虎视眈眈。重叠词作为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语言形式,可以将其用作区别动词和其他此类的辅助标准,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动词都是可以重叠的,即使可以重叠,也不能保证属于一种形式,所以动词重叠只能是一部分动词的语法特征,而不是所有动词都具有的普遍特征。

动词还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形容词也可以受副词修饰,不过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动词主要是受一般的副词修饰,“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舞蹈”等。而形容词除了受一般副词修饰,还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非常好”、“很安定”、“过于自我”、“稍微远点”、“有点猛”、“越发胖了”。但是,也不是说所有动词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说心理动词,比如:“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所以心理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另外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动词,在单独使用的时候不能用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当带上宾语后,就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由此可得,单凭能否受副词修饰是不足以将动词和其他词类分开的,同时,也不能通过动词在一般情况下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而将动词定性为所有动词都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样是很片面的。

除了以上这些特征,动词还可以受“不”否定,如“不是”、“不能”、“不情愿”、“不知道”、“不担心”、“不值得”、“不去”,这也是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与上述特征相同的是,这一特征并不是只有动词具备,性质形容词也可以用“不”否定:“不远”、“不安定”、“不仔细”、“不漂亮”、“不快乐”、“不自由”、“不兴奋”。

综上,动词的每一个特征看似仿佛都可以将其与其他词类区分开来,但实际上细化起来,又都有相似之处,导致根本就不可能由其中某一特征非常彻底地将动词从所有词类中提炼分离出来,所以我们认为不能分开动词各个特征去单独与其他词类进行比较,而是要将所有条件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汉语动词特征体系去与别的词类进行比较,但是这种体系也是很难形成的,况且有一些动词不能满足其中的一些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交际、阅读和研究创作当中,必须抛弃将上述动词标准绝对化的观点,凡事无绝对,区分词类的许多标准都是相对的,上述对各个特征的论述可以证明,动词的许多特征,其他词类也是偶有具备,其他词类的特征,动词也兼有,所以动词判断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将动词的所有标准都应用于区分某一个词,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区分动词的标准是用于区别所有动词,必须做到具体词汇具体分析,切忌一概而论,同时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探索,对发现的标准进行更加深入的提炼和细化,使这一系列标准日趋完善和精细,让整个词汇系统的划分更加规范。

[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词类及物动词谓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漫谈高考考点对词类及句子成分的隐性考查
非谓语动词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