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隐喻认知分析

2014-08-15○杨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惯用语隐喻成语

○杨 玉

(昆明理工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引言

汉字“玉”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其字形为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对其解释为“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敷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此段文字可译为:玉为美石,它有五种美德:玉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之纹理清晰可从其外看到其中,好比人具有“义”的品质;玉的声音舒展悠扬传至远方,好比人具有“智”的品质;玉宁可折断也决不弯曲,好比人具有“勇”的品质;玉虽有棱角却不会使人受到伤害,好比人具有“洁”的品质。“玉”字的形体像是由三片玉组成,中间的一竖将其连贯起来。凡是玉统属的字都归玉部,由玉组成的词群称为“玉”词群。

作为熟语的一种,汉语惯用语和成语都是经过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的语言结构,其意义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汉语“玉”词群的惯用语和成语为例,对它们的语义进行范畴化,并对其隐喻认知意义进行分析,以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二、“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结构方式

(一)惯用语的结构方式

玉板师、玉板僧、玉抱肚、玉蟾蜍、玉抵禽、玉抵鹤、玉真子、白玉床

玉方壶、玉芙蓉、玉杵臼、玉关情、玉函方、玉花骢、玉壶冰、玉交杯

玉连环、玉麟符、玉美人、玉天仙、玉麒麟、玉玲珑、玉娉婷、玉屏风

玉山倒、玉山桂、玉山颓、玉条脱、玉女盆、玉女沙、玉女砧、丰年玉

“玉”词群中惯用语的结构方式,主要是偏正式。有的是用“复语素+单语素”构成,如“玉板师、玉女盆、白玉床”等;有的是用“单语素+复语素”构成,如“玉连环、玉美人、玉天仙、玉玲珑、玉屏风”。此外还有主谓式,如“玉山倒、玉山颓、玉条脱”。

(二)成语的结构方式

根据“玉”在成语里的位置,我们可以将“玉”词群中的成语分为四类。

1.玉###

玉波静海、玉惨花愁、玉成其美、玉成其事、玉尺量才、玉川之奴、玉肤雪貌

玉斧修月、玉骨冰肌、玉关人老、玉圭金臬、玉后无当、玉毁椟中、玉殒香消

玉姜避难、玉洁冰清、玉洁松贞、玉昆金友、玉粒桂薪、玉楼赴召、玉漏犹滴

玉律金科、玉马白驹、玉马朝周、玉貌花容、玉佩琼琚、玉砌雕阑、玉汝于成

玉人吹箫、玉软花柔、玉润珠圆、玉山将崩、玉扇之报、玉石不分、玉石俱焚

玉石俱碎、玉石杂糅、玉食锦衣、玉树临风、玉树琼枝、玉树芝兰、玉碎香残

玉堂金马、玉堂人物、玉匣珠襦、玉箫金管、玉燕投怀、玉叶金枝、玉液琼浆

玉友金昆、玉宇琼楼、玉鱼之敛、玉振金声、玉卮无当、玉质金相、玉柱擎天

2.#玉##

白玉微瑕、抱玉握珠、伯玉知非、涎玉沫珠、盗玉窃钩、雕玉双联、鼎玉龟符

戛玉鸣金、戛玉敲冰、龟玉毁椟、桂玉之地、击玉敲金、积玉堆金、金玉良言

金玉良缘、金玉满堂、金玉其质、镂玉裁冰、美玉无瑕、鸣玉曳履、弄玉吹箫

璞玉浑金、窃玉偷香、软玉娇香、食玉炊桂、馔玉炊金、宋玉东墙、碎玉零玑、瓦玉集糅、烁玉流金、惜玉怜香、衔玉贾石、炫玉求售、以玉抵鹊、倚玉偎香

瘗玉埋香、倚玉之荣、引玉之砖、珠玉在侧、醉玉颓山

3.##玉#

八珍玉食、冰清玉粹、冰壑玉壶、冰肌玉骨、冰壶玉尺、冰壶玉衡、雕栏玉砌

粉妆玉琢、桂薪玉粒、艰难玉成、金风玉露、金闺玉堂、金辉玉洁、金科玉律

金枷玉锁、金镳玉络、金枝玉叶、金相玉映、金镶玉裹、金口玉言、金题玉躞

金声玉色、金章玉句、金昭玉粹、金马玉堂、金友玉昆、锦衣玉食、锦囊玉轴

昆山玉石、兰摧玉折、蟒袍玉带、琪花玉树、敲冰玉屑、琼枝玉叶、琼楼玉宇

松贞玉刚、谈霏玉屑、亭亭玉立、犀颅玉颊、霞明玉映、仙姿玉色、香培玉琢

香箸玉杯、牙签玉轴、瑶池玉液、银钩玉唾、珠圆玉洁、珠圆玉润、芝兰玉树

灼然玉举、珠兰玉戚、珠零玉落、珠联玉映、珠规玉矩、珠唇玉面、子女玉帛

4.###玉

被褐怀玉、不吝珠玉、不吝金玉、柴天改玉、灿然若玉、断香零玉、堆金迭玉

飞珠溅玉、桂枝片玉、浑金白玉、荆山之玉、咳珠唾玉、铿金霏玉、昆山之玉

蓝田生玉、零珠片玉、美如冠玉、鸣珂锵玉、抛砖引玉、喷珠吐玉、青蝇点玉

锵金铿玉、横金拖玉、怀珠抱玉、怀珠韫玉、守身如玉、铄金点玉、随珠荆玉

韬光韫玉、温香艳玉、握瑜怀玉、瑕不掩玉、玄圃积玉、小家碧玉、兼葭倚玉

蝇粪点玉、钟鼓馔玉、字字珠玉

根据结构方式,我们又可以将“玉”词群中的成语分为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壮中式、定中式、紧缩式:

1.并列式

金科玉律、金枝玉叶、珠圆玉润、芝兰玉树、兰摧玉折、松贞玉刚、玉洁冰清

珠兰玉戚、珠盘玉敦、金装玉裹、金马玉堂、冰壑玉壶、仙姿玉色、冰肌玉骨

2.主谓式

玉石俱焚、蓝田生玉、金玉满堂、珠玉在侧、玉石不分、玉树临风、玉山将崩

玉石同碎、兼葭倚玉、蝇粪点玉、玉柱擎天、玉毁椟中、玉人吹箫、白玉微瑕

3.动宾式:不吝金玉

4.状中式:灼然玉举、亭亭玉立

5.定中式:荆山之玉、昆山之玉、小家碧玉、倚玉之荣、引玉之砖

6.紧缩式

条件关系: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转折关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目的关系:抛砖引玉

三、“玉”词群中惯用语、成语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分析

“玉”在汉语惯用语、成语中,主要是以基本范畴的身份参与到词的组合中。作为构词语素,“玉”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当它和别的语素构成结构凝固、语义固定的新词语时,“玉”的基本义融化在词语中,成为内涵丰富的惯用语或成语。这些惯用语、成语与其他词群中的惯用语、成语一样,主要是用整体隐喻的方式来表情达意的。“玉”作为自然物质有其属性、功能、状态上的特点,人们将这些特点附着在词语中,就创造出具有隐喻特征的词。

“玉”词群中的惯用语、成语的语义范畴与隐喻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难以截然分开,因此我们放在一起讨论。

1.用“玉”的天然属性来喻指美好的人、事物或事情。

(1)用“玉”的亮丽特性来喻指美丽女子或美貌。例如:

玉娉婷——喻指美女。

玉貌花容——喻指长得漂亮,如花似玉。

玉软花柔——喻指女子娇嫩柔弱,如花似玉。

玉惨花愁——喻指女子忧愁貌。

玉骨冰肌——喻指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玉碎香残——喻指美貌女子的死亡。

玉减香消——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宋玉东墙——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亭亭玉立——喻指女子身材颀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俊秀。

仙姿玉质——喻指姿容清秀品格高洁。

仙姿玉色——喻指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朱唇玉面——喻指美女。

温香艳玉——喻指妇女的美好姿质。

香消玉碎——喻指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减——喻指美女日渐消瘦。

美如冠玉——喻指男性的美貌。

(2)用“玉”的澄澈特征来喻指美酒。例如:

玉液琼浆——喻指美酒。

瑶池玉液——喻指名贵醇美之酒。

琼浆玉液——喻指仙水、美酒。

金波玉液——喻指美酒。

玉液金浆、玉液金波——喻指美酒。

(3)用“玉”的圆润特性来喻指优美文章、流畅文字。例如:

玉质金相——喻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

玉振金声——喻指文章道德之盛。

玉佩琼琚——喻指诗文作品。

碎玉零玑——喻指精美简短的诗文。

珠圆玉洁——喻指诗文圆熟明洁。

抛砖引玉——喻指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4)用“玉”的坚脆声音来喻指动听、优美。例如:

敲冰戛玉——喻指乐声清润动听。

珠圆玉润——喻指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5)用“玉”的美好特征喻指好的事情。例如:

玉石俱焚——喻指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玉石杂糅——喻指好坏混杂。

玉石同沉——喻指善恶一齐受害。

玉石混淆——喻指好坏混杂。

瓦玉集糅——喻指好坏不分。

蝇粪点玉——喻指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

“玉”是非人工提炼而成的自然石料,它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美观好看,有天然亮丽的光泽和纹理。“玉”,正是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一直为人们喜爱。久而久之,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清·俞樾《群经平议·尔雅二》:“古人之间,凡甚美者则以玉言之。《尚书》之‘玉食’、《礼记》之‘玉女’、《仪礼》之‘玉锦’,皆是也。”所以人们常常用玉来描绘女子的美貌或者喻指女子。同时,“玉”在色泽上晶莹剔透,和酒有共性,因此可以用来喻指美酒。另外由于玉细腻光滑,触感滑润,摸上去光滑圆润,和优美的文章读起来一样,给人流畅的美感,所以很多时候用玉来表示流畅文字。

“玉”作为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一般可以指称美好的事物,和普通的“石”是对立的,因此当人们将“玉”、“石”一起并用时,往往表示好坏、善恶的对立,如“玉石混淆,玉石俱碎”;有时,也可以用“瓦”表示不好的事物,如“瓦玉集糅”;此外,“玉”单独使用也表示完美的事物,如“蝇粪点玉”。

2.用“玉”的纯洁属性来喻指节操。例如:

玉壶冰——喻指高洁清廉。

玉洁冰清——喻指节操高洁。

玉洁松贞——喻指节操高洁。

玉润冰清——喻指人或物形神之美。

金玉其质——喻指人的品质高洁。

璞玉浑金——喻指人的品质淳朴,没有受过坏的影响。

珠玉在侧——喻指仪态俊秀的人在身边。

冰洁玉清——喻指德行高洁。

金声玉色——喻指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琼枝玉树——喻指品格高洁的人。

琼林玉质——喻指人的资质洁净纯美。

守身如玉——喻指保持高尚的节操。

精金良玉——喻指人品纯美。

一片冰心在玉壶——喻指淡泊名利不热衷于功名的品格。

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古代人们佩玉,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还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这就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

3.用“玉”的内在特征来喻指才能或人才。例如:

丰年玉——喻指难得的人才。

抱玉握珠——喻指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金玉满堂——喻指人很有才能,学识丰富。

被褐怀玉——喻指身怀绝技,不在人前显露。

怀珠抱玉——喻指怀藏才德。

金声玉振——喻指德行优美,才学精到。

昆山之玉——喻指杰出的人才。

韬光韫玉——喻指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擎天玉柱——喻担当天下大任的人才。

玉堂金马——喻指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握瑜怀玉——喻指富有文学才能。

在中国文化里,注重德才兼备,才学、学识是君子必备的重要素质。宗白华先生曾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采,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采是极灿烂,又极平淡”。(引自王海秀,2004)有识之士在心理上对自身才学外在和内敛的要求刚好和玉的品质有了契合点,因此,自古以来,常常以玉来比才。

4.用“玉”的高贵属性来喻指财富和出身高贵的人。例如:

金镳玉辔——喻指爵禄。

锦衣玉食——指奢侈豪华的生活。

金枝玉叶——喻指出身皇族的后代、王孙公子或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侯服玉食——指极其奢侈、豪华的生活。

象箸玉杯——喻指极度奢侈的生活。

玉树琼枝——喻指贵家子弟。

玉堂人物——喻指显贵的文士。

堆金积玉、炊金馔玉——喻指财富和奢华。

在古人的观念中,是把玉(无论是玉料还是玉制品)作为财富看待的。春秋战国时,在朝聘盟会上,常见的以“玉”纳币之事,正是“玉”作为贵重财富的反映。在贵族们的眼中,玉就是财富,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再加上金为我国发现较少的贵金属,故“金”和“玉”常常连用来泛指物质财富,其社会蕴涵极其丰富,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神奇的精神力量,因此,还可以用其来表示皇权和出身高贵的人。

5.用“玉”珍贵稀少特性来比喻重要、难得之物。例如:

玉杵臼——喻指难得之物。

玉圭金臬——喻指重要的规则或法度。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因它比一般石头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珍贵而稀少,玉由原先的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来喻指重要难得之物。

6.喻指其他。

玉关情——喻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

玉关人老——喻指久戍思归之情。

玉走金飞——喻指时光易逝。

化干戈为玉帛——指冲突解决双方和好,比喻变战争为和平。

玉是和平的象征。古人在进行交往及外事活动中,手中总要拿着某种物品,称之为“贽”。而所持之贽中又以玉贽为最高档次。执玉与对方相见,不仅表示郑重、礼貌,而且表示自己的信用和使命。所以玉可以喻指和平。而在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这个时代用玉琢制成生产工具、兵器、祭器、礼器、佩器等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的主体。因而,“玉”可以用来表示从军作战方面的隐喻。“玉走金飞”中的“玉”,指玉兔,进而指代月亮,再喻指时光。

四、“玉”词群惯用语、成语产生的认知基础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做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国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为此,汉语里的“玉”词群,在汉语词汇中成为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词群。

汉语“玉”词群的发展壮大和人的认知密切相关。玉作为自然界一种物质不仅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对象,也成为创造隐喻提供映射的最佳选择。玉的属性、玉的质地、玉的态貌已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通过联想,人们把认知的结果投射到相似、相关的事物上,玉的属性、质地、态貌,即成为具象映射到新的词语中,成为隐喻的符号。

以玉比德。玉作为石中精品,它的质地致密坚实、温润细腻,色泽纯净宜人,声音清脆悦耳。正因为玉集众多美质于一身,故在人们的认知中它和集众多美德于一身的君子相似,因此汉语“玉”词群中,有了“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隐喻。

以玉比貌。玉冰洁自然、澄澈晶莹,因此,中国古代常用“玉”比喻极致的美。汉语“玉”词群中,以玉比喻女子之美貌居多,如“冰清玉润”、“仙资玉色”、“粉妆玉琢”用来描绘女子不同形式的美;“温香软玉”、“温香艳玉”、“软香娇玉”等用来隐喻女子娇媚之美;“玉软花柔”则用来隐喻女子娇弱之美。

以玉比才。在中国文化里,注重德才兼备,才学、学识是君子必备的重要素质。由于玉自身的质地和价值、纯净与含蓄,使得读书人愿用宝玉来比拟才华超群。如“金声玉振”,见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这是孟子称赞孔子德才兼备,好像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后用“金声玉振”比喻德行优美,才学精到。另外,还有玉堂金马、握瑜怀玉等。

[1]岑运强,张志云.从斜玉部文字看中国古代玉文化[J].吉安师专学报,1999(1).

[2]王海秀,李树新.论汉语熟语中蕴涵的玉文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4(1).

[3]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惯用语隐喻成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活的隐喻》
大学日语专业精读教材中惯用语的使用现状及教学思考
拼成语
猜成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