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作文的素材——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014-08-15王长红
王长红
多方面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解事物的本质,进而全面的表达,是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通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感,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以课文为参照,引用经典
大多数小学生读书很少,所以小学作文能力的培养应以课文为参照,引用经典。学生刚刚练习写作文,需从多角度进行培养,无论是观察事物的细节、构思文章的文体、理解事物的本质,往往都离不开运用恰当文字去表述。另外,小学生很少能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更不要说去运用了。学生的教科书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建议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堂课。
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就可以拿来引用。首先,应该引导小学生们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引领他们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其次,使学生了解,作为收获季节的秋天而言,“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描写体现了秋这个季节。作为小学生,对秋天之“美”的体会往往流于表面,而教师则需要策略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深层情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最后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练习描写校园的秋天。
学好语文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恰当地阅读课外经典也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不过,鉴于小学生的特殊性,不建议读像《红楼梦》这样经典的书。经典是相对而言的,对小学生来说,可以读一些文学作品,例如《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可以背诵一下中国古代启蒙书,例如《百家姓》、《千字文》。经典的书籍,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素养的合适的选择,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以生活为细节,描写生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游览名川大山,也不能经常遇到惊天动地的事,所以生活细节才是作文写作最真实的素材。另外,作文写作,不要“假、空”。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经常写好人好事,有点不符合常理,文章读起来会显得很假。只有引导他们抓住生活实例,投入真实的感情,才更有可能写优美的句子、动人的文章。《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小学语文第五册)中描写一年四季叶子的变化,春天时“为大树而生”,夏天时“肥美”,秋天时“变黄”,冬天时“飘零”,最终是要“回归大树根下”的命运。作者描写这段文字优美,感情丰富,点到为止,文字简洁。
生活即是教育,而生活也是写作的素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学生自幼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关爱生活、关爱他人。比如,结合苏教版的教材中的习作要求,可以让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动物、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比如,妈妈每天早晨是如何忙碌的,爸爸是如何下棋的,老师批作业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等。观察即是要对其外形体貌、本领特长和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如小猫玩绒线团时是怎样的,小狗与小猫玩耍的样子,蚂蚁怎样搬家等。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入手,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以情感为基点,内涵饱满
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只是一种高级动物,像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丰富的情感。我想说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在写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需要情感支持,学校和家庭是提供情感的源泉;二是作文本身更需要情感,没有情感的作文,犹如人缺少灵魂,水渠缺少水。以上两方面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片华丽优美的文章,运用很多技巧,而没有感情,读起来也让人感到乏味。我们同样以苏教版的《北大荒的秋天》为例,全文描写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秋天收获的感激之情。此文以感情为基点,对北大荒的景色进行描写,使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古今中外能流传万世的作品,作者没有不投入自己感情的。例如《岳阳楼记》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范仲淹博大的爱国情怀和胸襟。
总之,作文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经历、生活感悟的最真实体现,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琐事的洞察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情感体系,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的情商高,对学生投入感情支持,这是十分重要的。对小学生来说,学生和老师的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我们不能用“假面具”,要认真培养自己的品格,做一个“真老师”,为学生做一个表率,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