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成语教学 传承国学经典

2014-08-15

语文天地 2014年15期
关键词:成语课文教材

王 萍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短小精悍又寓意深刻,短短的四个字囊括了很多道理,每一个成语都伴有一个相关的故事。通过成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也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2011 版新课标在第一、二学段明确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苏教版教材每一册的练习中都有成语的编排,形式丰富多样,与课文内容的关系也很密切,有的与课文内容完全相配,一看就知是教材中某篇课文在叙述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如第五册《练习4》的八个成语就是来自课文《卧薪尝胆》。有的部分相配型,八个成语不是从整篇课文中提炼出的,而是与课文的部分段落结合紧密,如第五册《练习5》的八个成语就与课文《东方之珠》四、五、六三段的描写契合……这些丰富的成语为学生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

然而,成语又因为其短小精悍中融会深刻的意思而让学生对成语学习“望而却步”,很多老师对于成语的教学,都是浅尝辄止,借助工具书,了解成语意思,读读背背默默就过去了,学生通常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成语。因此,就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在兴趣中学以致用,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反复诵读,寻找记忆规律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练习的“诵读与积累”部分,通常把成语编成“语串”来让学生读读背背。细细研究,不难发现编者的匠心独到之处,从内容上看,有的和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有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甚至有些语串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从格律上看,这些语串遵循了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容易背诵。如此富有特点的成语“词串”,值得老师反复咀嚼,发掘其内在魅力,让孩子的课堂上爱上成语的学习。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寻找其中的规律,以帮助学生记忆。如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成语:“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先找出内容上的规律:前四个成语是描写建筑的,后四个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还找出读音上的规律:第一组最后的“楼”和第四组最后的“收”字都押“ou”音,第二组最后的“幽”和第三组最后的“流”都押“iu”音。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就被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唤醒了,读的时候朗朗上口,在有规律的音调中体会出文字的韵律美。

经常读读这类似的“语串”,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儿童的文化积淀就会日益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厚的文化积淀也是儿童今后学习语文,乃至做人的重要根柢。

二、挖掘教材,借助直观形象理解

儿童对于词语的理解不是靠定义来支撑,而是靠相关的表象、事件来支撑的。成语的理解更是如此,让小学生利用成语字典查解释,学生往往对字典上的解释一知半解,甚至还要利用字典查解释中的生字,这种理解反而对学生不利。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记忆。而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可渗透教育因素,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容。如六年级下册《练习5》中的成语:“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这是一组描写《西游记》孙悟空的成语,对于这个人物形象,六年级的孩子并不陌生,而且还十分地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三打白骨精》,让学生再次回忆课文内容,欣赏三打白骨精的影像资料,再次感知人物形象,在直观形象下,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上述成语,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记忆、积累的目的。

三、巧用故事,在情景中体会成语

成语教学,很少被老师重点关注,多数老师就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把成语词典上的解释抄写在书上,课上读通读顺即可。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其实是不到位的,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成语解释的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理解的障碍,如何能光靠这些解释让小学生透彻得理解成语呢。因此,我们不妨也在成语教学中运用一些情景,情景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有了情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不再枯涩。同样,在成语教学时也为它们创设一定的情景,相信孩子们一定乐于学习,乐于感悟。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有些与课文内容关系紧密,一看就知是教材中某篇课文在叙述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如,第五册《练习4》的八个成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催人奋进羽翼丰满报仇雪恨”就是来自课文《卧薪尝胆》。课文是个历史故事,可设计复述全文的一段文字:“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只好去给吴王当奴仆。他(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只为(救亡图存)。他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国后,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于是他(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羽翼丰满),出奇兵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的精神真是(催人奋进)”。通过这个故事的复述,不仅复习巩固了旧知,更让学生较容易的体会这一组语串的意思了。

有时候,一个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利用课外资料的补充,在课堂上介绍这些故事,那么,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更高涨的。如第五册《练习7》的八个成语“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刮骨疗毒传为美谈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运筹帷幄好谋善断”中,“刮骨疗毒”讲的是关羽的故事,“约法三章”是刘邦的故事,“运筹帷幄”讲的是汉代谋臣张良的故事……课堂上补充介绍这些故事,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无形中理解了成语,并产生了深刻的记忆。

像这样创设一个情景,或者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成语的意思,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学生就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成语,从而为他们运用奠定基础。

四、巧用语串,积累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累语言材料。新课标指出,除了“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外,还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成语教学,好多老师关注的是“理解背诵”,而“积累运用”则关注度不够。老师们通常都会责怪学生作文中语言枯涩而苦恼,常痛心疾首:“教材上教了那么多成语,怎么就不知道运用到作文中和平时的口语去呢。”学生的语言积累少,不懂得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去积累运用所学的成语。

1.为了让学生更好积累,我们就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让学生在不经意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成语。在教学《练习5》的成语:“大街小巷人头攒动风驰电掣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美仑美奂巧夺天工”时,我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成语记一记,并且选择喜欢的成语说一句话,有了对成语的初步理解后,学生的兴趣大增:“夜晚的步行街上华灯初上,美丽的灯光把步行街照得流光溢彩,美丽极了!”“星期天的公园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苏州园林的建筑巧夺天工、美仑美奂,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课堂上又出现了高潮,这时候,我们怎能不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华丽的辞藻所折服呢!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运用这些成语,让它们为小练笔提供素材,像第五册《练习3》的八个成语:“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这八个成语都有动物名称,而其中的几个动物名称在课文《三袋麦子》和《哪吒闹海》里出现过。成语的内容与课文关系不大,完全可以看作是知识补充。对于这一类成语的处理,我们则可以多花一些功夫,依照课文讲述童话的方式,将其编成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最后将成语的引申义巧妙带出,如此再出示与之引申义相关的语境,运用则水到渠成。坚持在每一次的成语教学中都能留出时间让孩子们运用说话,相信孩子就会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2.在活动中运用词串,用实践促积累。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在学习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可以调剂课堂气氛,激发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成语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检测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教师可灵活设计或鼓励学生参与趣味练习。如“你画我猜”,让一个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画出简单的简笔画,然后全班同学进行猜;“你说我演”,根据一个成语,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演一演……通过类似的活动,在趣味中积累,积淀孩子的语文。

关注成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语,让孩子学得兴趣盎然。我们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动机,并以此为突破,让学生在乐在学中,真正感受我们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猜你喜欢

成语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