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2014-08-15贾秀媛
贾秀媛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难写,一方面是在课业压力下学习生活乏味、单一,另一方面是他们观察能力低,不留心观察和坚持积累。这样导致作文时无话可写、东拼西凑。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启发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提升作文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利用语文教材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有效地运用语文教材去积累素材,既方便又实用。要通过课内的诵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诵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叶圣陶先生就曾告诫我们:“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蔫。”通过多读、熟读让文中的语言、章节布局逐步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比如,在《西湖》一文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诵读课文,想象西湖的美景,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对西湖有了直观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积累了语言。其次用复述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实质是学生建立在对内容充分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口头的作文训练。这种口头作文训练,实现了语言材料的再积累。我让学生在阅读后复述了《卢沟桥烽火》、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是获得作文素材一条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从而尽早打开写作思路。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写作的兴趣。同时,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略读与详读、速读与泛读、精读与精记相结合。指导学生将书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等材料以一定的形式摘抄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如:资料索引、艺海拾贝等等,加强学生阅读的积累。到高年级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内化和运用。此外,我在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还要注意调整学生的阅读方向,增强“个性”化阅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生活实践积累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干涩,写不出心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不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积极开展班队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课外阅读成果展等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我经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体验、观察和积累。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时,我引导学生把它设计成课本剧,让学生在整个剧目的准备过程中,通过争辩、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他们对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四、利用小练笔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将小练笔作为作文教学的有益补充。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身边小事,坚持用写日记的形式进行小练笔,这样学生能够迅速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三年级在班级开设了“我的日记”,鼓励每个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想、疑问或者烦恼。学生在写日记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锤炼,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写作时也就不空洞无物了。其次,通过仿写文本,进行小练笔。经过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学生对它的思想内涵相对来说把握得比较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既把教材变成了素材,又为学生架起了一座从积累材料到运用材料的“金桥”。我曾让学生仿写《庐山的云雾》和《爷爷的芦笛》,学生在模仿中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文素材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相信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