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014-08-15曹晓梅
曹晓梅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61)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觉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可以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振奋精神,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并产生愉悦的体验。在诸多学科中,地理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一般都安排在上下午的三、四节,此时,不少学生精神不振,缺乏活力,有些甚至眼皮“打架”,对此,教师如果听之任之或一味责怪学生,都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人不激不奋,水不激不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点功夫,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讲一个故事、猜一则谜语,或做一个游戏,其效果肯定要比板起脸来训斥一顿强上百倍。
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早就提出,一名好教师定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活力从何而来?活力来自于教师的得法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改典型——江西省新绛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有一个“自己人效应”的理论,他说:“你如果在大街上看别人打架,可能回来后也能叙述清楚,但很快就会忘了。可是自己小时候和谁打了一架,怎么打的,很多人很多年以后都会记得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是参与者。所以,想使学生学的效果好,就要让他们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宁致义通俗而生动的语言说明了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身为教师一定要打破那种“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需要分析思考的时候,让他们“动”脑;需要绘图填图操作制作的时候,让他们“动”手;需要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索和辨别真伪的时候,让他们“动”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都能以“主体”的姿态“动”起来,那么整个地理课堂就一定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引进多彩生活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有人说“地理即生活,生活即地理”,这话还真不假,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直观的地理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多多关注生活,随时将那些鲜活的地理现象搜集和整理起来,并在课堂上灵活地加以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从汶川、雅安大地震到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核辐射,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建成,从格陵兰岛冰盖消融到扑面而来的沙尘暴,从蛟龙探海到神舟十号问天,等等,这些无不包含着相关的地理知识,若能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活水”恰到好处地引进课堂,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样有着迷人的魅力和光彩。当然,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课程有关资料,并在合作学习时互相交流,将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气氛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课堂仍然呆板枯燥,气氛沉闷,学生有的充当看客,一言不发,有的昏昏欲睡,兴趣索然。面对这种情形,如果过多地责怪学生,非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用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你待学生好,学生就亲近你,就喜欢上你的课,就会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处于一种完全放松、自由的状态,思维不再受束缚,发言不再有顾忌,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迸发,课堂精彩不断呈现。
五、锤炼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能够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激情。教师在讲课时,思路要清晰、条理要清楚,要善于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把难记的内容变得难忘。一定要摒弃那种四平八稳式的照本宣科和婆婆妈妈式的催眠腔调,适时地讲一个笑话,吟几句古诗,说几句顺口溜或唱一首歌曲,都能有效地打破沉闷、激起波澜,使课堂充满活力。如讲降水的四种类型,就可以编成极有趣味的顺口溜:平步青云对流雨,再攀高峰地形雨,冷暖相间锋面雨,旋转急上台风雨。讲梅雨天气时,则可吟上两句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可以想见,你的博学,你的机智肯定能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当然,歌曲更有诗一般的语言,若能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亦能使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如讲青藏铁路时,引入歌曲《天路》,定能帮助学生领悟到青藏铁路建设是一个人间奇迹,它使藏族同胞脱离了贫困,走向了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