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的教学方法及对当代教学的启示

2014-08-15张蕾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颜渊弟子论语

张蕾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在社会民主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社会都更加关注教学价值和教学效率问题,“怎样有效教学和应该怎样教学”成为教育学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和语录被收录在《论语》中。《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重温经典,探讨《论语》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古观今,看其对当代教学的启示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论语》中的教学方法探寻

(一)言传身教,退省其私

在《论语》中一问一答式的对话甚至是“子曰”式的单句很多,从教学方法的形态来看,这是典型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教学法。孔子与弟子讲授他所推崇的的仁、义、礼、智、信,这些篇章在《论语》中屡见不鲜,不再赘述。教师在教学中担当着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除了谆谆的“言传”,孔子也非常注重“身教”。《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品行端正才能赢得众人的尊重,即使不发布命令也会有人跟从。孔子认为学习有三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又说:“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智慧是一般的人最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的好榜样是颜回,孔子在许多场合夸奖颜回好学。孔子说颜回“于吾言无所不悦”,“不违如愚”,但是他“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孔子说“回也不愚”。老师言传身教,学生敏以求之,退而省其私,这是孔子推崇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启发式教学法也为后人津津乐道。他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法的创始人,启发式教学是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论语·述而》篇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文》:“愤,忿也。”这里的“愤”是在遭受巨大挫折时的无能为力之感。“悱”是面临纷繁复杂的观念时莫衷一是的疑惑之感。孔子说:“只有当学生自己在经过努力地探寻问题答案而最终无能为力时才给予学生指导,只有当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而最终疑惑时才启发学生,跟他说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说出与之联系的另外三个方面,就不讲授新的知识。”教学不能灌输,要待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再循循善诱。《论语·学而》篇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篇对话充分体现了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言及此,学生便知彼,举一隅能以三隅反,这样“始可与言诗已矣”。同样见于《论语·八佾》篇中:“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解释《诗经》中的语句:人工雕饰的美不及天然淳朴的美。子夏推知:后天获得的礼比不上先天具有的美德。于是孔子许之以“可与言《诗》”。难怪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在《论语·子罕》篇中长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与填鸭式教学方法相反,孔子循循善诱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弟子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论语·先进》篇中,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是说在儿童时期就让学生接受关于社会正义和个人和谐幸福的教育,那是野蛮的,但是如果在其长大了以后再进行这样的教育,就是在教育君子了。

(三)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根据学生的天资和各自的特点进行施教,是孔子擅长的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基于他的人性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倡导“有教无类”,但这是对于普通人,也就是智力一般人而言。在《论语·阳货》篇中,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对上智和下愚的人教育就难以起作用了。《论语·雍也》篇中,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春秋时期,宰我白日睡觉,孔子才会痛心地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学生天资不同,施教内容也就不同。难怪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只七十二了。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也十分了解,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进行施教,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柴也愚,曾也鲁,师也辟,由也谚”、“求也退,由也兼人”、“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并在《论语·先进》篇中对弟子的优势进行概括式的评价“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广为人知的“闻斯行诸”,对莽撞激进的子路和行动保守的冉有同样问题的不同回答正是为其补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一“仁”字,弟子“问仁”,由此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子贡问仁,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又问具体的,夫子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回答说“仁者其言也仞”;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樊迟是孔子眼中的“小人”,樊迟学稼,孔子觉得很小家子气,所以樊迟问“仁”时,孔子给出了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子贡在言语上颇有造诣,孔子教给子贡的是与人交往时的“仁”。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教给他的是修身养性的“仁”。体现了孔子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四)学、思、行并重

学和思的关系,孔子阐释得很清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空想、胡思和乱想是无益甚至有害的,只有以学习充实着的思考才是有益的。孔子虽然轻视生产劳动和技能的学习,但是十分重视“行”——践行仁、义、礼、智、信。开篇《论语·学而》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后再“学”,“行”比“学”更为重要。《论语·述而》篇中:“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公治长》篇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文”其实就是六艺之学,在学六艺时,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以“文”自居,但仍不敢说“躬行君子”,可知要做到言行一致何等难,所以在《论语》中,无论是言谈之间还是言传身教,孔子都教育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

二、《论语》中的教学方法对当代的启示

(一)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孔子不仅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对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言传身教,弟子退而省其私;孔子启发诱导,弟子循序渐进学习;孔子因材施教,弟子取长补短;孔子和弟子都重视学、思、行的一以贯之。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造就了七十二个佼佼者。即便如此,这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毕竟还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教育是个大事业,教学方法不是孤立的,还应考虑教学内容、策略、条件、评价等,形成体系。

用现代教学理论分析,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教学方法也应该综合、灵活地运用。近年来各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说明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应该综合运用并和当地的教学实际相联系。杜郎口有自己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模式,洋思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墨有“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也都在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各学校组织教师去观摩、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将这些成功的模式带回来,再在实践中去体会其中的理念,根据实际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二)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中,人的价值尤其是儿童的价值受到重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反面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当学生举一隅能以三隅反的时候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孔子告诉我们“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就是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独立思考、自己亲历亲验得到知识的人,而不是仅仅学习别人告诉你的知识。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知识,也要“退省其私”,主动思考。我们常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君”的这一席话是触通了你长久以来的思考,让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很多道理我们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但只有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再次听到这样一句话,那种深刻的体验自己才能懂得。物理教学中学习的定理总是简单的,但只有在一道题目出现卡壳时,有人提醒这个定理的运用,解题也就手到擒来了。要唤醒学生沉睡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通”感。

(三)因材施教,灵活选择

“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式教学相比,同样是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人们对于一个问题认识、了解的深度,孔子更善于观察他的学生。他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都很熟悉,从不吝啬对他们优点的赞赏,也毫不避讳地批评他们的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指导,扬长补短。《论语》中每个学生的形象都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这是孔子教育的一大成功。

长久以来我们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刘震云说的,我们用一张标准答案把100个人变成了1个人。渐渐地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服从权威,也慢慢变得不愿意再思考,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个性,那么我们呼吁的创新从何而来?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来充分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优势,但至少我们不要给他们泼冷水,不抑制就是最好的生长。

(四)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从三十岁开始办私学,一直致力于培育人才。他不仅积极开展教育实践,还对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他擅长启发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这些都源于孔子的“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爱学生”的人文关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怀,那么也不会出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悲剧了。

无论是兰考事件、贵溪校车翻坠事件,还是颜艳红虐待幼儿的事件,这些悲剧都在谴责着对儿童基本人身权利的漠视,对儿童爱的缺失。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和关爱学生。

三、总结

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生活就是情感和智慧的流动,孔子几千年前就在教育方法上有自己的体悟,今天我们重温经典不是为了给孔子扬名,而是去其糟粕后取其精华并发扬精华,让经典在时光的河流中更加沉淀。

猜你喜欢

颜渊弟子论语
如何读懂《论语》?
弟子规
弟子规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