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实的作文
2014-08-15福建庄洪桢
福建 庄洪桢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为什么千篇一律呢?原因是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本文试着从“求真、求诚”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感受,使作文具有生命力。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因为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我们的学生,作文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句才是“真作文”。要有动人、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且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那才是“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写。
如“妈妈去洗衣服,忘记带洗衣粉。”这样发生在许多学生的身边的小事,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也能写出好的习作的。有的写“妈妈见我帮她拿来了洗衣粉,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妈妈真是客气,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平时,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理所当然的,我却不在意。今天……”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常”,叙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教师要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动心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习作,首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尊重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 引导学生学会倾吐心声
小学生的作文与我们成人的观察角度不一样,他们的作文处处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童真。例如:“小壁虎呀,你向老牛借尾巴,你是不能用的,太重了。小壁虎你应该向你的姐姐哥哥们借,这样才能装上你的尾巴呀……”这充满童真的语言就是他们自己的。“小蝴蝶姐姐笑了。”“地球爷爷生病了,我们不要再伤害它了。”
我们应该赏识学生们那幼稚童真的语言,赞赏他们表述自己的童真世界。为什么不能说花儿睡觉了,不再与小蜜蜂做朋友啦?为什么不能说小蜜蜂飞进教室,它就是来听我们上课的,看看我们有没有认真呀?赏识学生的幼稚,让他们去写,去描述,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这些幼稚、充满童真童趣的想法,才使得他们的文章具有生活个性。教师能够去赏识、尊重他们,学生对于作文就更感兴趣了。
学生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学生也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我们作为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当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想法多么可爱、天真、幼稚、可笑,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才可以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三、作文命题要从学生主体出发 有所创新
在平时,我们的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空间,能否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情”的题目才是关键。不造假是对作文的起码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无论哪篇作文,其题目都不能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题目来。万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抓耳挠腮,心生怨意,毫无写作的欲望,而没有材料可写。因而作文命题应该贴近学生。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可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其次,可让学生自由命题。
由学生自由命题的作文,在体裁、题材、风格等不作要求的情况下,凡是自己感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
再次,可取作文生活开放式。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可以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即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如写《我的父亲》,可以不以课堂交稿的方法,免得有些学生胡编乱造,而且大多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教师可允许学生一周内交稿,让学生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学生们更深刻了解自己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纪实文章。
生活是多样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真实的反映。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是告诉我们,摒弃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机会和条件,喜欢的是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为“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因此,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要求“真”求“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