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08-15黄建辉
黄建辉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室,广西 桂林5410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须抓住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围绕如何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论述,仅供商榷。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和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1.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为了背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固有优越性和巨大威力充分发挥、显现,进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正确方向。
2.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素质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完善、发展以及运用实施的主体是各级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社会成员,他们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要培养提升上述人员综合素质,推进上述人员综合素质现代化,就必须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的素质中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素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素质。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成长方向以及事业上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我国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大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才能凝心聚力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以高度自觉性、宽阔胸怀、平和心态去服从和接受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公民治理,为推进国家、社会、公民正常运行发展贡献力量。
3.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以推进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以推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处理、协调好公民与公民之间关系、公民与社会之间关系、公民社会与党和政府之间关系规定、指明了最先进、最科学、最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只要认真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处理、协调好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缓、消除和避免隔阂、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遏制严重扰乱破坏秩序、危及国家社会公民正常运行发展的暴恐事件的发生,进而使社会趋于和谐稳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提供重要条件和保证。
4.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准价值归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归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既是上述价值归宿的具体体现,也是上述价值归宿的实现路径和保证。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和落脚到上述价值目标,没有上述价值目标的坚持和实现,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和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和落脚到上述价值取向,没有上述价值取向的坚持和实现,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和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和落脚到上述价值要求,没有上述价值要求的坚持和实现,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进和实现。总之,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准、实现价值归宿,进而确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变为现实、具有意义。
二、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不明确。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及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重大意义做了明确的定位和表述。但有的社会成员包括个别党员干部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根本原因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质及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重大意义缺乏认知认同。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质及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重大意义缺乏认知认同是影响和制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因素。
2.社会成员综合素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个别人缺乏远大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经受住任何考验、把握好人生方向、取得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缺乏远大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无法经受住任何考验、无法把握好人生方向、无法取得事业成功,自然就包括无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之人。第二,缺乏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少社会成员缺乏应有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个别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讲道德、不讲法制。缺乏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必然影响、制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缺乏相关知识技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否则就无法顺利、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仅有敬业之心,而缺乏敬业之力,即职业知识技能,就无法胜任和完成本职工作而做到真正的敬业。
3.宣传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宣传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开展宣传教育过程中,只偏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而忽视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宣传教育,这既不利于更好地认知认同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第二,宣传教育阵地功能缺失。有的新闻传媒在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各种偏差、失误和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进而影响、制约人们认知认同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够强。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宣传教育没有很好地研究、了解和针对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实际,陷入空对空、为宣传教育而宣传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没有很好地区分层次和对象,开展有差别的宣传教育,达不到应有效果。
4.社会环境问题突出。长期以来,为了搞乱、互解、演变我国,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形式和手段向我们灌输、渗透各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消极错误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是一种严峻挑战,对我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大影响和制约作用。此外,由于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追求真善美与道德行为失范相互交织,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所有这些既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极大影响和制约。
5.不善于搭建践行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必须落脚到践行上,离开了践行培育将毫无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固有功能作用也将无法发挥。要培养增强人们践行的意识、自觉性、责任感和能力,不仅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也要注重搭建践行平台,广泛深入开拓、开展有利于增强人们践行意识、自觉性、责任感和能力的活动,让人们在参与活动中感知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加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培养增强践行意识、自觉性、责任感和能力,进而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本职工作中能够自觉、常态化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不注重、不善于搭建践行平台引导、推动人们参与有关活动,进而影响、制约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制度建设不健全。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不注重、不善于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存在各种偏差、失误、弊端,进而影响制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在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制定中没有很好地融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有力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依据和保障。第二,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在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操作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相关保障作用,影响和制约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在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严,违背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不究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得不到应有激励,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现象得不到应有约束,进而影响并制约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个别组织领导不到位。当前个别组织领导不到位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个别组织领导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明确。如果组织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明确,那么就不可能确保组织领导的行动自觉和正确方向,进而就不可能通过组织领导去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个别组织领导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所要明确和解决的是谁是组织领导的主体、组织领导主体各自承担什么职责、如何促使组织领导主体履行好各自职责的问题,如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领导问题就很难落到实处、得以解决,进而就很难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个别组织领导主体素质不适应。组织领导主体素质和能力是组织领导主体承担、胜任和完成组织领导职责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如果组织领导主体缺乏应有素质和能力,那么就很难承担、胜任和完成组织领导职责,进而就很难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有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未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影响制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上述组织领导主体缺乏应有素质能力很有关系。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1.明确主导地位,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行动自觉。第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正确、最科学、最先进的价值观。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达成上述共识、明确上述观点,才能增强行动自觉,更好地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升综合素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固素质支撑。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成员必须注重培养提升以下素质: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正确方向。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而言,只有首先树立和具有远大、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可能树立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有可能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树立和具有远大、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任何考验,才能树立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自觉、坚定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了解掌握价值观理论,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只有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并且能够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具有崇尚、追求道德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了解掌握人类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史、有关知识理论,有利于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进而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培养提升相关知识技能,确保顺利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会成员的各种职业,因此要顺利、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注重培养提升相关知识技能,尽力使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更广泛、更深入。比如,要在社会生活和本职工作中贯彻实施法治,首先就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否则就无法顺利、有效地贯彻实施法治。
3.完善宣传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牢固基础。当前加强和完善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摆正位置。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要切实纠正一味强调、依照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而忽视和懈怠宣传教育的不良倾向,深刻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把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健康、有效地推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牢固基础。第二,拓展内容。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还要结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教育,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认真汲取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才能更好地感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一致性,结合对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进行宣传教育,既有利于更好地认知认同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利于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第三,健全阵地。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是党的主要传统传媒,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强的影响力,对它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完善和搞好综合建设,必须严格监督管理引导,使它们能够坚持团结稳定鼓励,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宣传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为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重大作用。互联网是新兴的高科技传播媒体,与传统传媒比较,社会普及面更广、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丰富、影响力更大,必须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建设,大力开展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红色旅游景地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教育不可或缺的场所,必须重视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第四,创新形式。善于运用讲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文艺创作、演讲比赛、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做到生动直观、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喜闻乐见,以增强宣传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重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重大典型、先进人物、最美人物的评选、宣传、表彰,以此引导、激励、推动人们认知认同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网络、多媒体等最新高科技平台和手段引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中,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4.净化社会环境,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第一,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我国思想文化的复杂化、多元化日益突出明显,各种消极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少群众以及一些党员、干部中很有市场,严重危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给党的建设以及党的事业造成思想隐患。面对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一方面要增强价值观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宣传、灌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消极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全党、全社会认清它们的消极错误本质以及严重危害,使它们逐渐失去市场,进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第二,要坚决治理各种有违、不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风气、行为和现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除不利环境影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必须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第三,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确保社会成员健康成长。对宣扬、传播消极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腐朽没落生活方式、色情淫秽、暴恐犯罪的文艺作品、音像磁带、报刊、电影电视节目、网站坚决予以查禁、封存、销毁,对有关生产、经营、销售机构、传媒以及个人坚决予以查处、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确保社会成员健康成长。
5.搭建践行平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助推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常态化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停留在依靠宣传教育,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搭建践行平台,引导、组织、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让人们在践行活动中更好感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作用,更好地培养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自觉性和能力。搭建践行平台,一定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比如,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大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
6.搞好制度建设,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有力保障。第一,要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做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其中,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依据和保障。第二,要在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操作性方面多下功夫、有所推进,使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能够充分保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对那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人员,必须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予以表彰、奖励,对那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和人员,必须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予以批评、惩处。
7.加强组织领导,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政治保证。加强组织领导需要抓住和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明确组织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党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重要文件中明确规定和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只有明确、遵循、坚持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才能顺利、正确、有效地推进,进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政治保证。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就是要明确和解决谁是组织领导主体、组织领导主体各自承担什么组织领导职责。按《意见》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党政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行各业、党的基层组织、社会基层单位、党员干部都是组织领导主体,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组织领导职责。比如,各级党委和政府是领导核心,负有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促落实之责;党政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行各业是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者,负有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加强沟通、组织指导、协调配合之责;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是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以及先锋模范,负有把培育践行任务落实到基层以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之责。只有各自组织领导职责得以贯彻落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才能得以加强、落实。第三,培养提高组织领导主体素质。组织领导主体对组织领导职责的履行状况受组织领导主体素质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应采取各种途径、形式和手段培养提高组织领导主体的综合素质能力,让组织领导主体适应组织领导之需。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3]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