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8-15孟维娜
孟维娜
作者:孟维娜,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邮编:5300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全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处于发展关键期、机遇期的南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南宁”建设是南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为南宁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南宁”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南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具体化,用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指导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美丽南宁”建设不仅反映了南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战略部署的政治觉悟,同时也考验了南宁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更多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也要求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人文环境的生态化,推动人与自然在伦理、文化等多层面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美丽南宁”建设正是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南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环境,对保障南宁生态安全,提升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丰富、生活富裕、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小康,它还是生态文明的小康,生态文明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基础、支撑力量,也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文明建设成果。南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落下生态文明、“美丽南宁”建设,只有人与自然达到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小康。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如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经济建设的成就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难以真正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南宁”就是积极回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生态文明诉求,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真正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
南宁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普遍认识还不足,生态文明理念尚未牢固树立,思想观念还未根本性转变。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南宁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生态文明素养不高,缺乏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市民普遍自我约束意识较好,但对自身之外的不利行为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监督、制度建设的意识还非常欠缺。此外,南宁也缺乏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参与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的良好风尚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
(二)城市景观缺乏生态文化内涵
南宁城市景观建设人工化痕迹较为明显,过度依靠人工造观,大拆大建、平山填湖、砍树种草的情况还很普遍,尚未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和充分利用自然地貌进行城市景观建设的理念。城市景观还无法达到生态、美丽的要求,自觉遵循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例如在河湖岸线设计上,硬化、渠化、垂直化的现象还很常见,水体与岸线无法实现能量交换,不符合生态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达不到美丽的要求。此外,对具有南宁文化特色的“水”、“绿”、“民族”等生态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还不足,城市景观普通缺乏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的融入度不足,景观无法对城市生态文化氛围起烘托作用。
(三)城乡环境污染问题仍较突出
目前,南宁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在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和内河水污染上。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方法评价,南宁的空气情况并不乐观,在今年一月份甚至出现4天严重污染天气,空气优良率只有38.71%,上半年优良率超过80%的也只有2月份一个月。此外,在内河水质上,2012年监测的南宁十八条主要城市内河中,除八尺江水质评价为Ⅳ类,属轻度污染外,其余的马巢河、可利江、凤凰江等十七条内河水质评价均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随着中国水城建设的推进,南宁的内河水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水城的效果,内河污染已到了不下大力度治理不行的地步。农村环境问题更令人担忧,受生态基础设施制约,农村的垃圾、污水处理率低,处理方式不够生态,对环境的危害比较严重,农作物秸秆、剩余物的生态化处理也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四)产业生态化整体水平不高
南宁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还比较低。以工业污染物为例,2012年南宁市工业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77.24%来源于造纸、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和制糖业等;氨氮排放量的69.93%来源于酒精制造、造纸、制糖业、皮革鞣制加工和氮肥制造等。工业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6.14%来源于造纸、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火力发电及制糖业等;氮氧化物的82.26%来源于水泥制造、火力发电、制糖业及平板玻璃制造等;烟(粉)尘排放量的76.80%来源于水泥制造、制糖业、造纸制造和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等。制糖、造纸、淀粉制造等都是南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污染情况如此令人堪忧,南宁整个产业生态化水平可见一斑。
(五)生态文明与“美丽南宁”缺乏融合
生态文明是一种理念,只有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南宁将生态文明、“美丽南宁”融合的力度还不足,两个方面的建设还存在着“两张皮”的情况,生态文明没有作为理念贯彻到“美丽南宁”建设中,“美丽南宁”也没有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去推进。以“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为例,“三清洁”活动是“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抓手,但我们不难看到“三清洁”活动仍将重点放在清洁上,而没有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例如大部分村主要通过打捞漂浮物的手段达到清洁水源的目的,而没有从水生态治理、农村管网建设、科学用水意识培育等角度去提升“清洁水源”工作的内涵。
(六)规划实施缺乏系统推进
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是在生态文明的指引下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规划推进。但就南宁的建设情况来看,在顶层设计方面还有所欠缺。以“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为例,南宁下辖六县六城区,每个县区自然条件不同,在《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功能定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活动推进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县区的差异,在整体规划上有所差别,在考核标准上也应有所差别。但是“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中既没有市级层面的全盘考虑,根据各县区实际制定的指导意见,也没有根据各县区情况制定的差别化的考核标准,这势必会造成一刀切的情况发生。
三、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养
1.建立多维全民生态教育体系。建议把生态、环保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制性进入中小学课堂。可编写《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纳入到中小学课程。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爱鸟周”等特殊时段,举办大型知识问答、生态科普宣传、绿色论坛、主题义务劳动等活动,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政府要引导生态环保民间组织建立、活动开展,倡导更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提高青年人的生态文明意识。
2.充分利用南宁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教育基地。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生态教育的趣味性,提高效果。在教育基地建设上,建议环保部门建立与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的联合机制,依托环保局生态教育基地资源,妇联、教育局出项目、出师资、出计划,构建南宁基地+项目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并向全市各系统推广,充分发挥生态教育基地在生态环保培训教育中的作用。
3.创新生态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高覆盖全动员的优势,以“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为载体加大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知识培训、生态文明科普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中国共产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突出生态特色,提升城市生态美学水平
1.打造山、水、绿城市景观特色。建议将山、水、绿作为南宁生态文化特色进行打造。要深入挖掘南宁文化中山、水、绿的诗词、民歌、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内涵,将山、水、绿生态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要重视山、水、绿三者的融合和综合使用,达到有山、有水、有绿“三合一”的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南宁城市景观的品质,积淀南宁生态文化内涵。
2.以生态化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要更新观念,切实由“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向“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减少对原有山体、水体、绿树的人为毁坏,充分利用原有地势特点和生态资源进行景观设计规划。在理念上,要将城市中人化环境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进行总体规划建设,不隔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规划、景观设计都要为人融入自然,人亲近自然,人与自然互动提供便利,搭建平台。
3.将美学原理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要将美学与生态融合起来,使南宁城乡风貌不仅符合生态学规律而且符合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例如,将“多彩”的理念融入到南宁园林设计中,改变对河道过多的硬化、渠化、直化,建设更符合生态学规律、更符合人的审美习惯的生态岸线等。
(三)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1.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随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逐年追加投入。要通过税收、信贷等政策鼓励、引导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要畅通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的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减轻政府一次性建设投入的压力。
2.扩大生态基础设施受益群体。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逐步实现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建议青秀山公园、南宁市管森林公园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生态基础设施逐渐实现免费全开放,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等要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或特定时段免费开放。
(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1.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针对实际,南宁应主要侧重污水管网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要结合“中国水城”建设加快推进内河截污工程和管网连通工程,充分利用南宁作为全国45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之一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支持,提升南宁水生态文明水平。对于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建议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化的处理方式。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污染区域PM2.5检测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反应速度,多管齐下,最大程度降低大气环境容量压力,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
2.研究运用生态化的垃圾处理方式。要大力推进南宁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进度,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等瓶颈问题,在静脉产业园未启用前,应将工作向前移,进行全民性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建议各县区根据自身实际,分层次分类别采用不同的垃圾转运和处理方式。此外,南宁市级层面还要加大对实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研究适合南宁农村实际的,投入低、生态环保、运营成本低的垃圾处理设备和处理工艺。
3.加大环保监管力度。要强化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以招商引资为名放宽环境准入标准。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和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议整合环保、公安、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监督和政府环保工作中,建议以网格化管理思路强化责任制,并挂牌公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五)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议南宁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农业体验经济,要加快土地流转,依托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或农业合作社等民间自发组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和管理流程改造,达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目的。要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就业带动力强、绿色无污染的农业体验经济,南宁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我们建议将中草药种植、展示及深加工业作为南宁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打造。
2.加快推进工业生态化进程。要对南宁现有的制糖、造纸、铝加工、食品加工等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进行工艺提升和节能环保方面的改造。针对南宁工业企业多集中在工业园区的情况,要加大工业园区内循环经济、可再生产业的规划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企业依靠创新加快节能减排,应从政策上、资金上、赋税上给予更大的扶持,以调动广大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第三产业生态化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性服务业,以生态服务业为突破口提升整个服务业的水平,优化第三产业的结构。建议南宁要将眼光放在北部湾经济区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配套临海经济发展金融、会展、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工业设计等产业。
(六)强化机制创新,加大政策突破力度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结合南宁实际,从规划、实施、评价考核、配套四个方面建立南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出《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南宁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南宁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构建南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2.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在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方面建议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中心,真正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加大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建设力度,建立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动机制和企业环保档案,倒逼企业积极主动地节能减排、遵守环保相关法律。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支持,在节能减排设备采购、运转、维护上给予企业更多的信贷支持,税收倾斜和资金补贴,减轻中小企业因节能减排投入增加而带来的经营压力。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扩大在水源地、石漠化地区、森林保护区实施范围。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拓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3.建立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南宁应加大环保部门与组织部门的协调,将绿色GDP纳入到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中,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此外,建议根据六县六城区的不同情况,承担不同的生态功能,采取差别化的绩效考评指标。
(七)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与“美丽南宁”融合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分层次实施,分阶段进行为指导方针,在《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规划中心城区、各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点和路线,在产业定位、绩效考核指标、特色建设等方面给予差异性的规划指导,避免一窝蜂建设、雷同建设的不良后果。打破生态文明建设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组织格局,形成以市环保局为主要职能部门进行牵头、以规划局、建委、城管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格局。
2.加大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力度。要进一步打破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利益格局,解决当前生态基础设施相关项目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多头负责的现状,避免标准不一,甚至重复建设的后果,加大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力度,对建设资金、项目安排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3.提升生态文明的融合度。要将“美丽南宁”上升到生态文明的高度进行推进,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美丽南宁”的推进要通过生态的方法达到根本上的清洁,通过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彻底改变人民不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美丽南宁”。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武.做好“五篇文章”建设美丽南宁[N].广西日报,2012-12-09.
[3]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郑雄等.南宁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R].南宁:南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0.
[5]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F].环发[2008]126 号,2008-12-18.
[6]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南宁建设力争在广西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F].南发[2010]31号,2010-07.
[7]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力争在广西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F].南府办[2010]65号,2010-04-23.
[8]南宁市环保局.南宁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F][EB/OL].http://www.nnhb.gov.cn/html/hjzl/201306/04/57071.html,2013-06-04.
[9]南宁市统计局.2012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F][EB/OL].http://www.gxtj.gov.cn/tjsj/tjgb/201305/t20130503_26392.html,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