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014-08-15李胜利
李胜利
一、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发展现状
1 奶源基地建设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从地理区域看,我国原料奶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前10 位的省区全部在“三北”地区,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82%,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3%。近年来,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升,100 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6年开始明显上升,2013年已达到41%。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67.6%、55.5%和51.7%。
二是产业金融资本大举进入奶业。近三年,国内主要传统奶牛养殖大市(区县)由于散户退出、疫病发生等原因存栏急剧下降;相反,国内大型乳业集团奶牛存栏以及自建牧场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国内37 个大型牧业集团的奶牛存栏数量达到125 万头,每年优质原料奶产量超过400 万吨。
目前新建奶源基地的主要参与力量包括3 类:第一类是大规模乳品企业,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乳业、辉山乳业、飞鹤乳业等知名企业;第二类是为大型乳品企业提供原料的商投企业,包括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内蒙古奶联社、中地种畜、上海牛奶集团等;第三类是外资企业,包括恒天然、澳亚牧业、华夏畜牧、雀巢等。这三类投资主体将继续投资建设大规模牧场,进一步推高大规模养殖的比例。
三是进口奶牛大量增加。从2007年到2014年6月,我国共进口种牛55.84 万头,其中奶牛54 万头。这些奶牛多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进口,通过进口,我国目前有134 万头优质奶牛。
2 奶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土地已经成为规模化牧场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发达国家大都采用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美国1 头奶牛配备5 亩土地,新西兰和欧盟的规定也超过5 亩。种养结合有利于解决粪污消纳的问题,同时解决优质粗饲料保障供给的问题。二是劳动力和饲料成本上升。我国劳动力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涨;玉米价格大幅攀升,比美国高出170%。三是环境污染,压力加剧。2014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进行强制规定,使得解决奶牛生产的污染问题更加紧迫。
二、我国规模牛场完全可以生产出世界一流质量的原料奶
我国规模牛场完全可以生产出世界一流质量的原料奶,有5 点依据:(1)2007年~2014年6月期间,我国进口奶牛约54 万头,主要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经测算到目前为止进口奶牛及其繁殖后代近130 万头,所产原料奶乳脂率大于3.7%,乳蛋白率大于3.3%;(2)饲养工艺和硬件设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规模化比例大幅提高,已超过40%;(4)大型乳品企业所收购的原料奶90%以上来自规模化牧场,基本没有散奶;(5)全国娟姗牛存栏2.6 万头,娟姗牛奶的乳脂率在5%以上,乳蛋白率超过4%。
三、当前原料奶价格下滑的原因
2014年1月后原料奶价格持续下降,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监测,规模牧场奶价已从高点的4.75 元/千克降到4.41 元/千克。截至2014年6月21日,原料奶价格再次下降,达到4.27元/千克。与此同时,原料奶生产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直维持在高位3.65~3.67 元/千克之间。
造成我国当前原料奶价格下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际市场竞争;(2)原料奶供应充足,供过于求;(3)疫情少;(4)终端市场乳制品价格上涨,消费量下降;(5)乳品企业库存较多;(6)乳品企业数量减少,对原料奶需求减少;(7)受政策因素影响,团体采购和高端礼品奶销售量下降。
四、奶源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和趋势
首先,要在立足国内奶源的基础上,坚定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奶源为主要优选基地,美国其次,其它地区因时因地选择。其次,提高单产并控制和减少成本,单产应达到25 千克/天以上,1 千克牛奶的生产成本控制在2.2 元~2.8 元。第三,应发展家庭牧场;推行多元化发展,发展乳肉兼用牛,生产特色差异化的牛奶。最后,应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牧场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