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探析①
2014-08-15李萍
李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包头 014010)
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探析①
李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包头 014010)
“三农问题”一直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包括了经济建设,还包括了文化建设、体育建设等等。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使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热点。
我国农村 体育经济 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三农问题”一直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又强调:“我国各地区农村要深化改革,积极推广农民群众的体育相关设施工程。不断挖掘和创建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开展群众喜欢、符合大众的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引导体育工作者深入乡村,以当地农村生活为平台和媒介,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从而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包括了经济建设,还包括了文化建设、体育建设等等。因此,我国农村必须在大力发展体育经济建设。发展农村体育经济,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相融合。首先提高农村体育经济,就要合理配置当地农村体育物质资源。其次,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和文化生活,培养广大农村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的健康水平。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如何使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热点。
1 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我国农村体育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
在经济学上,国民体育锻炼所支出的费用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体育的发展受经济的制约,也呈现出这一特点。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健身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
此外,我国城乡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上来看,在2012年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农村居民为48.3%,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仅仅属于小康;但是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城镇居民已下降到37.3%,目前已达到富裕水平。我国少数城市优势体育群体同广大农村,以及城市中弱势群体的悬殊对比,正是这种城乡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和“断裂”所造成。
1.2 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少且健身意识淡薄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区域下,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以及从事体育行业的社会群体。它不仅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而且也是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它包含了人口空间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规模三要素。据《201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仅有31.12%参加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反观我国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高达65.13%。而且在我国不同年龄段的体育人口比例,农村和城镇差距不断在扩大,随着年龄增长,农村体育人口呈下降趋势。
我国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和城市相比,具有随意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农民对体育锻炼认识深受传统价值观影响,认为劳动就是体育运动,缺少自觉投身和参与的意识。在农忙时,农村很少举办群体性的体育活动,除极少数人群在业余时间参与外,大多数时间忙于农业生产劳动。直到重大节日、丰收庆典和农闲时,农村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才有所增加。以上事例表明:受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影响,农村体育健身意识的不成熟,村民普遍体育意识淡薄。农村生产活动、健身条件、个体体育意识及观是是限制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1.3 我国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社会发展其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必然现象,体育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在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和乡村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相当明显。截止到2012年底,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我国现有各种类型的体育场馆约75万,从体育场馆的分布情况来看,拥有我国人口58%和占国土总面积的83.5%的农村地区,仅占比重20.2%体育场馆资源。其中占全国人口42%和占国土面积16.5%的我国城镇,却拥有高达79.8%的体育场馆。进入新的时期,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其消费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农村经济与城市对比,收入差距比过去有所扩大,体育消费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从长远来看,就我国广大农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品,其空间弹性很大。随着体育消费价格的变化,它的需求变化特别明显,即价格刚性较强。当居民收入减少时,体育消费水平会下降;当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体育消费水平也会与之增加。但就农村体育消费水平而言,价格刚性与消费弹性对农村体育经济的影响较小,农村体育需求较平稳。作为社会服务行业之一体育产业,必须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紧密联系起来。随着我国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根据对我国华东地区农民体育活动消费进行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能接受5~10元之间的为63%,每次消费能够接受10~20元的人比例为20%,而仅有10%的人可以接受60元以上的消费,大约7%的人没有体育运动的消费。
2 对我国新农村体育经济构建的思考和建议
对我国新农村体育经济的构建是一个持续和系统的工程,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笔者根据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农村体育经济进行展望,对相应的体育经济建设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今后新农村体育经济在顺利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2.1 加大投资和人才引进力度,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平衡协调发展
首先,我国各地区农村要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体育管理人才,这样才能在体育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组织上有所突破,引导群众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在我国体育产业开展较好的城市,要带动周边的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各级政府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逐步缩小各城乡之间的体育水平差距。我国偏远地区乡村基础体育设施的筹建,要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经费问题,要加强和社会企业的合作。通过举办大型体育比赛活动、体育商业资助、商业比赛冠名权等方式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的社会的知名度。其次,通过网络、媒体报道等形式宣传群众性体育比赛,吸引大众的关注,扩大当地的影响力,这样使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使双方达到“双赢”目的。
2.2 加强农村体育骨干的培养,完善乡镇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我国各级乡村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的推进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相关机构应贯彻党在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体育发展的基本方政和政策,尽快完善和制定对应的政策法规,促进我国新农村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方体育局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和指导工作,不定时的举办农村群众性的体育知识培训班和体育健康讲座,并对农牧区的体育活动负责人进行专门的培训,特别对农村文体骨干成员进行系统的指导。我国各级乡村政府和企业要联合各级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加快农民体育协会和文体中心的建设。建立乡镇单项体育协会和健身指导站,不定期举办以农村、县级为基本单位的体育赛事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形成学校之间、农村间、乡镇企业间体育网络组织,做好基层的体育工作。
2.3 大力宣传体育健康知识,营建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
我国各级乡村政府的宣传机构和相关部门,要加强“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要利用现有条件如乡村广播、体育知识竞赛、宣传栏、专题讲座等为媒介和平台,向广大村民讲授和普及一些基本的运动健身知识,为其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我国各农村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宜,与地方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体育旅游产业,促进农村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我国南方地区水域辽阔,应积极开展水上旅游项目;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冰雪资源丰富,是举办冰雪体育旅游的最佳场所。这些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而且还有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至今未形成规范、系统的体育旅游市场。如何对这些偏远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及对这些地区的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将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葛新军,凌国钊,李斌,等.转型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4).
[2]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3]高维岭.安徽省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二)[J].安徽体育科技,2004.
[4]卢文云,熊晓正.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
G80-05
A
2095-2813(2014)07(c)-0177-02
李萍(1968—),女,内蒙古包头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