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

2014-08-15钟召贵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活动

钟召贵

(湛江市第七中学 广东湛江 524034)

因此,开展湛江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客观地了解我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活动模式,探索影响大课间活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 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湛江市赤坎区区属中小学中抽取5所小学(市二小、四小、八小、十五小、十六小)与5所中学(市五中、七中、初级实验中学、九中、十七中),共10所中小学为调研对象。

1.2 调研方法

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了解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记录相对应的信息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每周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10所学校均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学生每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频率较低,大部分数学生每周参加1~2次大课间活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次数为0的学生占一定的比例,尤其以毕业班学生较多,由访谈中可知,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课业负担重,缺少老师指导和场地器材欠缺等问题突出。

2.2 学生每次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编排在课表中的作息制度,一般是在上午第二节课后所进行的体育活动。这在没有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前,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只有课间操,时间一般是15~20min。时间上的限制造成单一的广播操项目和学生出操较随意等的现状,达不到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推行,在时间上有所增加,这给学生参加锻炼的机会提供了保障,有力地保证了学生锻炼时间。从调查结果显示:大课间活动时间在25~30min之间。

2.3 学生经常参加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

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行的、具有表现和展示个性的、适合学校开展的和学生乐于参与的锻炼项目。从调查结果显示:首先是广播操选择比例最高,从师生访谈中得知,这与学校强制执行有关。其次小学阶段选择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居多,这与学生的好奇心强、运动简单等有关,如:十五小的花毽、十六小的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都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再次就是一些场地要求简单容易开展的项目,如:二小的花式跳绳、七中的网毽球和排球、十七中的乒乓球、初级实验中学和九中以及五中的篮球等项目。从学生多项选择的内容可知,大课间活动除了一成不变的广播操,大多是些球类项目,许多学校可供给学生的活动项目选择性不多。

3 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

3.1 学校硬件设施

从学校硬件设施的调查可知,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不足是限制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虽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和空间,但学生平均占有面积与学生的数量不成比例,明显欠缺,一些学校难有拓展的空间,普遍存在全校学生无法同时到操场上开展大课间和其他锻炼活动的情况。一些学校由于缺乏领导的重视,体育设施和器材设备欠缺严重,损坏的器材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和添置。大课间活动学生选择球类项目的人数相对集中,最终还是让学校的场地器材显得供不应求,学生的兴趣广,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得不到开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2 教师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从对教师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显示: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师上课时有拖堂等现象,很多学校为了追求片面的升学把课余的时间都编排成文化课程,体育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不够耐心,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体育方面基本知识欠缺,不能因人施教,这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5)提高产品质量大数据的质量。强化产品质量大数据采集的规范化建设,制定、推广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对具体数据项的定义、口径、格式、取值、单位等进行规范,形成对产品质量大数据的具体质量要求。加快区块链技术在产品质量大数据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充分利用其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式、点对点传输、公示机制、算法加密等特性,破解数据质量低下的现实难题,健全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传播虚假产品质量信息、伪造产品质量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3.3 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从对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调查显示:时间上没有大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说是见缝插针。先照顾文化课后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冬季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没有太大的影响外,尤其在夏季在时间安排尤其关键,大部分学校安排在上午第二节或第三节课后,时间大概在9:30或10:30左右,这时已经是阳光高照,气温较高,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活动热情,学生活动后大汗淋漓也必然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另外,个别学校的班主任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抵触情绪,认为有体育课已经足够,过多的体育活动会让学生无心进行文化学习。甚至有些班主任会限制尖子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3.4 领导的关注程度和管理措施

从对领导的关注程度和管理措施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大课间没有采取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访问得知,大部分学校领导对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和理解上存在误区,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落实考勤制度,部分学校没有把体育教师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指导工作不落实,随意性较强。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加大课间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我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通过我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可知:学生每周参加大课间活动的频率不高,大部分学校基本上做到每天都有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项目单一,为学生能自主选择锻炼内容和展示自己的个性空间少,部分学校在学生锻炼频率和时间上没做出硬性规定,随意性强,随意占用学生活动时间的现象较普遍。

4.1.2 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通过我市赤坎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调查可知:有些学校受到活动时间、占地面积、经济条件、领导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人均面积和器材有欠缺,大课间活动不能做到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意义存在误区,管理措施不到位,随意性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没有和学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课业负担重等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的重要因素。

4.2 建议

4.2.1 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应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重视全民健身工程,宣传中共中央[2007]7号文件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环境氛围。

4.2.2 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条件,按照省教育厅所颁布的《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配足配齐体育专任教师以及教学设备和器材。鼓励和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校情、学情创设适合本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4.2.3 领导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实施好大课间的关键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

4.2.4 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

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对部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不感兴趣的弱势群体学生,应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绝不弃之、任之,要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上下功夫。

4.2.5 加大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加大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力度,落实体育教师各项待遇,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1]郑志军.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研究[J].广东科技,2013(16).

[2]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潘庆明.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讨[J].新课程(下),2013(3).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