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播州杨氏土司文化旅游资源解析

2014-08-15

城市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播州墓室杨氏

李 旭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

播州即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而今,土司文化的独特与神秘及海龙囤的考古发掘与申遗正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经过科学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将释放土司文化蕴含的巨大吸引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旅游产品,这将是遵义继红色旅游后一个新的旅游吸引点。

1 研究背景

1.1 土司制度

中国版图较大,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再加上当地民族宗教、习俗、语音的异于中原地区,不服从王化,中央政府很难做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因而诞生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土司制度起源于唐宋、但在元代才开始设置正式的官职,明代开始土司制度发展日益完善,清代改土归流的实施,土司制度日渐衰落,最终消亡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司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土司是封建王朝封授的各级职官的总称,土司对封建王朝中央政权负担规定的贡赋和征发,不修朝贡,不受调遣,要受到惩罚,直至出兵征讨。相对的为顾及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特殊利益,土司在其辖区设有专门的统治机构,同时享有管理当地经济、行政、税收、军事、司法、宗教等各方面的权力。

1.2 杨氏土司

播州杨氏是自唐朝僖宗乾符三年起就存在于中国西南播州地区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一直延续到明朝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平播之战结束后为止。唐乾符三年,杨端(原籍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率军击败占据播州的南诏,从而入主播州,驻扎在白锦堡,在现今遵义城区以南10公里处,中央王朝下诏授播州侯于杨端。杨氏开始了定居播州并开启了杨氏汉领土司统治播州的时代,总共历29代725年的。到了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因与朝廷产生摩擦进而反叛朝廷,明朝政府发动平播之役,不久杨应龙兵败身死,杨氏小朝廷才结束对播州的统治生涯。

2 遵义播州土司文化旅游资源

2.1 海龙囤遗址

南距遵义市区25公里,北距娄山关风景名胜区40公里的海龙囤遗址,面积为1.5平方公里,海龙囤囤顶为平顶,地势平坦,由于人烟稀少,故建筑遗址保存完好,而且海龙囤景色优美、山川险峻,是现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它始建于南宋时期。由于明朝末年,因川、渝地方政府与杨氏末代土司杨应龙发生纠纷,进而演化成军事冲突、反叛朝廷,1600年,明朝廷不顾国力渐衰的事实,倾全力调8省24万军队分8路发动了明神宗的“全国三大战事”之一的“平播之役”。经苦战114天,明军攻占了这座固若金汤的的军事堡垒,“斩级22687颗,“招降播民一十二万”。这座设计精巧、代表着播州劳动人民心血的雄伟建筑被战火焚毁,后被明朝廷更名为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

历经几百年岁月的洗礼,现在海龙囤早也不是固若金汤军事要塞,400多年后的今天,海龙囤上除了城墙、囤前后部分关隘的残垣断壁等遗留的石质建筑保留着当年的形制,囤内的建筑大部分已经毁于当年的战火,仅仅遗留下被灌木、杂草所掩盖的地基和部分石质建筑残留,早已难睹真容。经过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组建联合考古队几次科学的考古发掘,现以大致确定“老王宫”为南宋建筑群,“新王宫”为明代建筑群。而“新王宫”是一组以中央踏道为中轴线、两侧屋宇栉比鳞次的庞大建筑群,面积达1.8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为“横三纵三”,相当于是杨氏土司的一处土司衙署,因为其和明代衙署的普遍布局基本一致。海龙囤作为杨应龙苦心经营,并寄望能延续杨氏统治的“子孙万代之基,保固之根本”,其实就是杨氏土司在特殊时期的避难所,是杨应龙最后的官邸。

2.2 外城遗址

2.2.1 养马城遗址:位于囤东白沙水右侧,距囤3公里,与海龙囤构建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有5600米的城墙遗存,城墙最高处为9米,最低处3米。城门有5座“叠涩式”拱门顶和1座“圆弧形券拱式”拱门顶。养马城的修建年代早于海龙囤,据专家估计修建年代可能为唐朝末年。而且该城是否为杨氏土司的养马之地还待研究。

2.2.2 校场坝遗址:,是当年杨氏官兵习武训马之地,现遗址上宽敞的马道和操场随处可见,位于养马城的东南侧。

2.2.3 养鸡池遗址:始建于宋朝,与养马城对峙,是为杨氏土司提供给养的地方,也是海龙囤的外围军事城堡,是从太平关进入海龙囤的一处重要军事堡垒,坐落在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现保存比较完整有西、南、北三面城墙,东面遗存较少,城门现已坍塌。

2.2.4 养鹅池遗址:海龙囤的东南面的养鹅池是海龙囤的外围军事设施,现在遗留下来的只有少量城墙和南城门,现在位于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距海龙囤约6公里。

2.2.5 三圆山遗址:是万历二十八年“平播之战”的主战场,由三个大小不等的山丘组成,是进入海龙囤唯一的平缓地段,现位于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白沙村民小组境内。

2.2.6 打眼岩遗址:是海龙囤军事防御体系中还未建设完成的水利防御工程,当地传说杨应龙曾计划在白沙水峡谷筑坝,以水拒敌于囤前。现在白沙河岩壁上还遗存了32个方形小孔,大小在0.15米至0.25米之间,孔深为0.15至0.20米不等。现位于汇川区高坪镇海龙村太平村民小组境内。

2.3 杨氏墓群

现在已知和发掘出的杨氏土司墓葬有四座位于遵义市汇川区以北 15 公里的高坪镇,210国道西侧珍珠山的山梁上,而在兰家沟杨氏墓葬、笔架山杨氏墓葬等有少量分布。

经过考古工作者几代的努力,现在经过考古发掘已知的杨氏土司墓葬共有9座, 杨氏土司共有30位,其中9位的墓葬已经找到,分别是杨粲(13世)、杨价(14世)、杨文(15世)、杨铿(21世)、杨昇(22世)、杨纲(24世)、杨辉(25世)、杨爱(26世)、杨烈(29世)。杨氏土司墓葬现发现的均为夫妇分室合塚墓, 拥有共同的封土堆。而土司墓周边大多有其他人员的墓葬,故常以墓群的形式出现。

2.3.1 杨粲墓

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距遵义市区10公里,是杨氏土司第十三代南宋杨粲夫妇的合葬墓。首次发掘为1957年,但当时该墓已被盗掘。在已知的宋墓中,杨粲墓的建筑规模在西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墓室内的雕刻艺术上,雕刻共有人物雕刻、动物浮雕、植物浮雕、文字雕刻、仿木建筑浮雕五类。墓中雕刻有形象生动二十八个人物造像,主要采用了浅浮雕、平浮阴刻和半圆雕等的雕刻技法,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杨粲墓的平面布局是南北两室并列,南室墓主是杨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夫人。两个墓室均由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中有过道相通。通长8.42米,前室宽8.04米,后室宽7.53米。棺床置于后室中间,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和龙尾。后室墓顶各有一方形藻井,当中分别镌双钩"庆栋"(男室)、"德宇"(女室)字样。两室墓门的高度、位置、装饰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构单页门扉,可以开阖关锁。经过清理发掘,杨粲墓由于被盗,所余文物不多,出土的陶瓶、影青瓷碗、残铁三脚、带柄铜镜、"崇宁重宝"、"崇宁通宝"钱等文物在两室棺床淤土中获得。还有在两室墓底腰坑内发现了被定为南方铜鼓发展史上的八大类型标准器之一的两具铜鼓,两鼓胭、腰、足三段分明,胭部稍大于鼓面,束腰,足外撇,带状扁耳。造型凝重,纹饰精美,十分珍贵。

2.3.2 杨价墓

第十四世土司杨价的墓葬位于遵义市城郊的仁江河边,距今已经759年。这是现已知的杨氏墓葬中惟一未被盗过的,也是唯一的土司土坑墓葬,就全国同时代的墓葬来看也十分的罕见。从发掘的成果来看该墓葬的规格较高,而且奢华,整个墓葬封土堆约有100平米。而经历700余年未腐烂的数根棺椁立柱用材考究,彰显了墓主人的显赫身份。土坑大墓分为左右两室,有一道天然黄土从中间隔断。左侧的为男性墓室,从这间墓室的头箱及破损的棺椁壁中,共出土40多件金银器、玉器。其中有金盏、金梅瓶、金勺、金剑鞘、银制的执壶、碗、烛台及玉石制作的杯子等,还有一个60多厘米宽的鎏金双鱼银洗。右边墓室埋葬的是杨价的妻子,因为右侧墓室中出土的一件银烛台上刻有清晰的文字——“乙卯田都统司公用”。这也是在该墓内目前发现的惟一文字。据文献记载,杨价的妻子田氏来自水西(今铜仁),在该墓室的硕大棺椁、头箱中,发现雕有两条螭吻的金盏、金盘,以及十多件银制的梅瓶、烛台、勺子等物品。在疑是陪葬腰坑的棺床下出土了一个40厘米宽的圆形陶制器物。

2.3.3 杨文墓

杨文墓早年被盗,后来在发掘清理时,在杨文子墓室出土金花片一件;在墓门外发现了《杨文神道碑》残碑。在田氏墓室出土《田氏墓志铭》一方。该墓葬位于地瓜堡半山腰。现存留的墓室占地面积42平方米,三室并列,室间有隔墙,中室为杨文墓室,东室为杨妻田氏墓室;西室为杨文子墓室。墓门有门额、门槛、门扉,上下刻障水板,中刻腰华板,上下门枢置臼中,开合自如。墓门外横置4条封门室。墓顶前部是平顶天井,后部为斜坡天井,东西墓壁均设前后壁龛,无雕饰。后壁正中龛上刻莲弧文。墓底巨石铺垫,置“凸”字型棺床。

2.3.4 杨铿墓

杨铿墓为夫妇合葬墓。在杨烈墓东 180 米处为杨铿墓,该墓面朝熊家岩背靠营盘山(即官坟大山)。据考古发掘显示,封土为三合土,墓葬为三室并列,均由甬道、墓门和后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呈长方形,三室结构基本相同,墓底为整石砌成,棺床放置其上,与左、右、后三壁形成三道沟槽,起排水防潮作用。杨铿墓出土墓志铭两合,位于中、左两室墓前两米处的中轴线上,两盒墓志铭均有篆书志盖和楷书正文各一方,两方铭文相对叠合,外用铁皮封成十字,盛装在一石盒中。此外还有骑马俑、香炉、铜镜残片、玉器和料珠等出土。

2.3.5 杨昇墓

距杨文墓100余米。杨昇墓早年被盗,仅出土杨昇及其妻田氏《墓志铭》各一盒;两通残碑立于中室外。该墓占地51平方米,甬道、墓门裸露于封土前部,为三室并列,间以隔墙,均由三个部分:甬道、墓门、墓室组成,结构、尺寸相同。墓底为长方形棺床。杨昇墓位于现高坪镇衙院(杨氏官庄)东侧山腰上。

2.3.6 杨纲墓

高坪镇地瓜堡杨文墓南50米处就是杨纲墓,该墓早已被破坏,仅发掘清理出土杨纲墓志铭1盒、骑马陶俑7件,彩陶俑2件,牵马俑1件,带环铜锁、钥匙各1件,带练铜筷1双。该墓为椭圆形封土,占地39.5平方米,两墓室并列,两室的结构、尺寸、雕刻装饰相同。墓门的封闭方法、门扉、墓顶及墓内装饰雕刻均与杨升墓类似。

2.3.7 杨辉墓

杨辉墓为其妻田氏、俞氏的夫妇合葬墓。于1988年发掘,有随葬品87件出土,墓葬外观为椭圆型土堆,占地800多平方米。前室、后室均用巨型条石竖砌而成,现有石碑3道立于墓前:中间石碑正中用篆书刻着一行大字:皇赠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退斋杨公之墓。右边的小字依稀可见有“明威化十九年”字样,其余模糊难辨,左边为“孝子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立”。左右两块石碑大小一样,左边是“明故播郡夫人俞氏之墓”,右边是“明故播郡夫人田氏之墓”,有巨型石柱两根立于墓碑前方约100米处,现存一根,上面的龙凤纹还清晰可见,可见其做工精致,墓西约400米有寺庙一座,为杨辉祠。现杨辉墓位于贵州遵义县团溪镇白果村北山湾雷水堰旁。

2.3.8 杨爱墓

杨爱墓由于早年被盗,仅在西二室出土《修墓题记》一方,记述建墓始末。该墓四室并列,占地约80平方米,现前部封土已被毁坏,暴露出甬道、墓门,左室墓门已荡然无存,四室的尺寸、结构、装饰雕刻与杨升墓相同。现位于高坪镇衙院东侧杨升墓西侧30米处。

2.3.9 杨烈墓

杨烈墓为双石室并列的夫妇合葬墓,地表原立有墓碑,标明墓主的身份,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卜镇的仁江河畔。

3 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3.1 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海龙囤做为一座军事城堡,其地势之险要不言而喻,位于崇山峻岭的山巅,站在其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山如锯,层峦叠嶂。囤上遗留了宋明时期大型的古建筑群遗址;而海龙囤和金鼎山之间则保留了一片完整的原始森林;还有遍布囤顶每年5月初花开的高山杜鹃花,把海龙囤装扮的格外艳丽,风景美不胜收;从海龙囤最美的地点绣花楼放眼远眺,就可看见“腰带岩瀑布”,只见密林掩映中,断崖峭崖上,飞流直下,水花喷浅,雾气升腾,犹职一条白练,缠于山间。兼具了关山之雄、岩壑之险、古隘之奇、溪谷之秀的海龙囤还可以与其它土司文化大部分聚居区联系起来,而这些土司文化聚居区因地处偏远,破坏较少,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杨氏土司现遗存的大多是修建于宋、明时期的土司文化建筑,但却折射出杨氏土司家族由盛而衰的统治过程。同我国目前尚存的规模较大的同类型古建筑遗址相对比,其土司衙署历史最悠久、传承时间最长,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也是研究古代播州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源。因此,对这一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相对于西安、嘉峪关等多年来就是关注焦点之类的古建筑来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足十年的海龙囤,至今还是一个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绝代佳人,蕴含于其中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含量在短期内难以估量,而破解隐藏于其间的诸多文化密码,还需同志们努力破解。

3.3 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海龙屯是见证播州杨氏土司历史终结的“证人”。尽管杨氏土司文化遗存的空间位置、建筑规模、建造时间以及艺术特点不尽相同,但它们无不将自然赋予遵义的有利地形、地势利用到极致。耗费了宋、明两朝播州劳动者的心血建设的海龙囤,在方圆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内,从囤前囤后复杂的防御工事,到平整开阔的山顶上规模宏大的“新、老王宫”建筑群,其建筑设计既解决战争需要,又凸显出出杨氏土司的富足和强大。其设计构思之奇巧,建筑工艺之精湛,设施配置之齐备,就是用现在的眼光来衡量,也令人惊叹的。而历经战火的焚毁和四百多岁月的洗礼,大部分建筑已损毁,只存遗址,但仍能让我们欣赏体会到它的美。而杨粲墓也以其独特的墓葬结构和技艺精湛的石刻艺术珍品闻名,被称之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3.4 具有较高的土司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土司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体现在土司行为文化、土司物态文化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等两个部分。而实际上作为播州土司最后避难所的海龙囤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个遗址具有深刻的、丰富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土司制度。而有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还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如果坚持对这些土司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与开发性研究,可以培育土司文化产业,拉动地方经济,给地方民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结语: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完善,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日趋兴旺起来。遵义市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地,围绕长征文化构建起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优势旅游资源。随着近几年来日趋受到重视及成熟的土司文化研究和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这两个有利条件,播州杨氏土司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遵义将会迎来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新契机,这也将对促进遵义的社会经济起到极大的作用。

[1] 党会先.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论析—以播州土司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2):141-144.

[2] 钟金贵.播州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地情研究,2011(6):100-102.

猜你喜欢

播州墓室杨氏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5出土有铭铜器
Fort Besieged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