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子校注》考论*

2014-08-13宋神怡

关键词:太田韩非子著作

宋神怡

(浙江传媒学院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韩非子校注》一部,系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依田利用撰作,由长泽规矩也、米山寅太郎编选,日本古典研究会于昭和五十五年(1980)影印出版,共二十卷,补遗杂说各一卷。文前有长泽规矩也撰写的小序一篇,文末有米山寅太郎的解题。卷前有“竹添光鸿之章”、“井井竹添氏之图章”等印,为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手批。

该书是国内不多见之注本,研究者也鲜有提及,惟日本学者町田三郎于《东京第七届中国域外汉籍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静嘉堂文库藏未刊本依田利用撰〈韩非子校注〉》一文,惜年代久远,资源匮乏,笔者未曾观览。日本古典研究会将此书影印出版,对《韩非子》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依田利用(1782—1851),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本姓源氏,江户人(今东京都千代田区),通称太左卫门,幕府医官,著有《玉烛宝典考证》十二卷、《古佚窥斑》八十卷等著作(见山本巌《依田利用小传》)。竹添光鸿(1842—1917),本名竹添进一郎,字光鸿、渐卿,号井井、井井居士,日本儒医,撰有《栈云峡雨日记》、《左氏会笺》、《论语会笺》、《毛诗会笺》等(见竹林贯《汉学者传记集成》)。

一、版本概说

《韩非子校注》共二十卷十二册,最早收录于静嘉堂文库中,《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题“《韩非子校注》(竹添光鸿手校本)二十卷,《补遗》《杂说》各一卷”。陈启天《韩非子参考书辑要》著录为“《韩非子校注》,依田利用著,写本未刊”。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著录为:“《韩非子校注》二十卷,依田利用,公元一九○五年。松平康国《韩非子国字解引书目录》、《诸子要目》并著录。《要目》注‘未刊’。按:云南图书馆书目作《韩非子补遗》(民国铅印本)。稿本。”[1]367

该书世所罕知,因未刊行,清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津田凤卿撰《韩非子解诂全书》、藤泽南岳撰《评释韩非子全书》皆未录之,甚为可惜。

该书篇首有例言一篇,大抵略述所据底本、校注体例、参考数据种种。次附有《韩子篇目考》一文,考证自《汉志》到《四库总目》(间有日本目录著作,如《藤原佐世见在书目》)等各类目录学著作中《韩非子》的版本流传情况,并撰有较短的按语。版心下方有“乐志堂”三字,每半叶九行(纵27.2厘米,横18.3厘米),乃依田利用之抄本。

全书朱笔点读,栏外有竹添光鸿墨笔批校,大抵引自蒲阪圆(松皋园)《增读韩非子》、太田方《韩非子翼毳》、荻生徂徕(物茂卿)《读韩非子》等著作。除有竹添光鸿之篆印外,还钤有“松方文库”、“静嘉堂文库藏书”等朱印。“松方文库”指日本重要政界人士松方侯之文库,该书现存清抄本十一册,有一册遗失,后为内藤湖南所得。

该书以南宋干道元年黄三八郎刊本(清嘉庆二十三年,顾广圻复刻本)为底本,参以道藏本、官本(昌平黉藏本)、赵用贤本(明万历刊、管子合刻)、俞氏迂评本(明万历刊、门无子着)、张榜本(明万历刊)、凌瀛初本(明版)、赵如源王道焜本(明天启刊)等版本,兼收卢文弨所校本(清乾隆刊《群书拾补》),不收无注、删节、坊刻等陋本。同时作者也参考了很多日本学者的成果,如蒲阪圆《增读韩非子》、太田方《韩非子翼毳》、物茂卿《读韩非子》、户崎允明《读韩非子补》等著作。

作者广备典籍,逐字校勘,对经史子集各书所引之《韩非子》广校异同,较之太田方之《韩非子翼毳》更为精审。米山寅太郎云:“战国策 をはじあ史记その他,经史子集各书所引の韩子との比较も翼毳以上に精密である。こねを明·清の学者の成绩に比し、もた翼毳その他の邦儒の书に较べて毫も逊色なく。”长泽规矩也博士曾评价此书乃邦儒经子注解中最为出色的一种。

卷末有《韩非子补逸》、《韩非子杂说》二文。《补逸》主要辑录散见于经史子集中的韩子逸文,包括《淮南子》、《新书》、《说苑》等典籍;《杂说》是对《韩非子》某些问题做进一步探究,总体上看,两篇文章价值一般。

二、批语特色

竹添光鸿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曾问学于清代经学大师俞樾,俞樾曾这样评价竹添光鸿:“竹添井井以东国儒官,来游中土,又非生长于斯者比。余初以为游屐经临,不过吟风弄月,排遣旅怀耳……而井井航海远来,乃能于饮风衣日之际,纸劳墨瘁之时,历历指陈,如示诸掌,岂易言哉?是足以观其学矣。”[2]竹添光鸿深谙中国传统典籍,四岁诵《孝经》,七岁习《通鉴》,著述甚丰,以“三笺”闻名于世[2]。

《韩非子校注》批校时间不详,全书墨笔批校,共一千余条,批语不仅引用日本人著作,如抄录蒲阪园、物茂卿、太田方、金谷世雄之著作,并标以“圆云”(蒲阪圆《增读韩非子》)、“物云”(物茂卿《读韩非子》)、“翼云”(《韩非子翼毳》)、“金谷世雄云”(不详)等语,也引用中国传统典籍《左传》、《管子》、《墨子》、《穆天子传》、《素问》、《汉书》、《说文》、《太平御览》、《古博经》、俞樾《韩非子平议》(标以“俞云”)等典籍,间有“鸿按”标记。

竹添光鸿非常重视字词的训诂,在辨析字义、考证古音、考察古义、考释名物方面下力很大,利瓦伊棻先生考察其《左氏会笺》文字训诂之特点时曾说:“比例而知,触类而长,藉以窥经,传之义蕴。”

竹添光鸿批注《韩非子校注》大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明通假。如《难言》:“妙远不测。”批云:“妙、眇通,远也。”《有度》:“非者弗能退。”批云:“非、诽通。”《饰邪》:“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批云:“亡、忘通。”《内储说上》:“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者。”批云:“趣、促同。”《内储说下》:“鲁孟孙、叔孙、季孙相戮力劫昭公。”批云:“戮、勠通,并力也。”《外储说左上》:“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批云:“罄、磬通。《释名》‘磬,罄也’,《通典》引《礼记》卢注‘磬,丽繋也’。”《外储说右下》:“故所遇术者。”批云:“遇、寓通,托也。”

第二,出异文。如《和氏》:“贞士而名之以诳。”批云:“《太平御览》作‘直士命之以慢’,《蒙求旧注补注》‘诳’作‘诈’,《新序》‘名’作‘戮’、‘诳’作‘谩’。”《外储说左下》:“置鼓而归。”批云:“《论语》‘咏而归’,《释文》郑本作‘馈’, 置鼓而馈谓每食伐鼓也。”《说疑》:“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无私学。”批云:“务、无古字通,《墨子》‘惟务’作‘惟无’,《列子》‘伯昏务人’,《庄子》作‘亡人’。”

第三,辨讹脱。如《亡征》:“羁旅起贵。”批云:“起、超讹。”按:陈奇猷、周勋初、张觉等注未辨此误。批语中还有脱文现象的,如《存韩》:“无感告人吾所问于女。”批云:“人下藏‘以’字。”《外储说右下》:“不如则在延陵乘马不得进。”批云“则当作败。”按:津田凤卿:“一云:则当作败。”《外储说右下》:“吏无私利而正矣。”批云:“正当作止,止已同。”批语中也有倒文现象的,如《忠孝》:“恃外不乱而治立者削。”批云:“治立误倒。”

第五,解疑字。如《外储说右上》:“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批云:“草之始生曰萌。”《外储说右上》:“窃闻季为公甚,顾其人阴未闻耳。”批云:“顾,念也。”按:此批语有误。顾,但也,转折之词。《外储说右上》:“是臣乘君而下尚校也。”批云:“乘,陵也。”按:“陵”乃“凌”之误字,凌,驾也。《六反》:“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其亲昵重帑。”《校注》云:“帑读为孥。”批云:“孥,妻子也。”又《亡征》篇《校注》云:“重帑即妻子也。”批云:“妻子人所爱重,为身重累,故曰重帑。”是也。

第六,通古音。如《难言》:“田明辜射。”批云:“俞云‘辜射即辜磔’,《墨子》中‘有司出其所治,则从淫之法,其罪射’。射、磔古音相通。”张觉《韩非子校疏析论》中说,《周礼·秋官·掌戮》“杀王之亲者辜之”注:“辜之言枯也,谓磔之。”《说文》:“磔,辜也。”段玉裁注:“凡言磔者,开也,张也,刳鸡胸、腹而张之,令其干枯不收。”由此可见,“辜”通“枯”,与“磔”同义。辜磔是古代一种剖开胸腹后将尸体张挂于外以示众的酷刑。

第八,考名物。如《喻老》:“以为象箸者必不加于土铏。”批云:“铏,羹器。”《喻老》:“必将犀玉之杯。”批云:“杯,盛羹器。”《内储说上》:“始郑梁一国也。”批云:“魏都大梁,因称梁。”《外储说左下》:“君收其玺。”批云:“古者大夫之印亦称玺。”《难三》:“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批云:“东匠,街名。”《五蠹》:“民食果苽蜂蛤。”批云:“《说文》‘在木曰果,在地曰苽’;《玉篇》‘有核曰果,无核曰苽’。”

诸多成就,不胜枚举。

三、训诂特色

日本学者的韩非子学研究成就卓著,成绩斐然。据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统计,自18世纪以来,日本学者校释《韩非子》的各类注本达80余种,其中一半著作都亡佚了。其中较有影响的几部著作有:物茂卿《读韩非子》(1728)、太田方《韩非子翼毳》(1782)、蒲阪圆《增读韩非子》(1802)、津田凤卿《韩非子解诂全书》(1817)、藤泽南岳《评释韩非子全书》(1884)、松平康国《韩非子国字解》(1910)等。

下表所附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与中国清代(1644—1911)韩非子校释年表(见表1)。

依田利用的《韩非子校注》写作时间虽然不详,但从行文可知,其所征引的顾广圻著作的成书时间(1815年)最晚,故《校注》写作时代上限为1815年。

表1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与中国清代(1644—1911)《韩非子》 校释年表

注: 1. 本表只收录注释《韩非子》之存世著作,其它研究著作一律不收。

2. 与江户时代注《韩非子》关系直接的版本成果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吴鼒南宋干道元年黄三八郎刊本;道藏本(1445);张鼎文本

(1561);迂评本(1579);赵用贤本(1582)《管韩合刻》;张榜本(1611);凌瀛初本(明版);赵如源王道焜本(明天启刊)。

《韩非子校注》的训诂体例是每篇之下先列解题,广备众本,以示校勘;附有按语,阐明源流。特点大约有以下两点。

第一,注释博采众长,从古注中约取精华。征引古书百余种,经史子集均有涉及,较之太田方《韩非子翼毳》资料更加丰富。如《二柄》篇注释“而国中多饿人”句,注释即达四百余字,引用材料包括了《管子》、《晏子春秋》、《墨子》、《尹文子》、《群书治要》、《荀子》、《战国策》、《抱朴子》、《风俗通》、《新论》、《魏书·李彪传》、刘禹锡《蹈歌行》、《野客丛书》、《太平御览》、《西溪丛语》等文献,较之《韩非子集解》、《韩非子集释》资料更为丰富,审读更为详细。

第二,训诂偏重文字声韵之学,提供较为丰富的异文数据。文字方面,如《备内》篇“医善吮人之伤”句:“《初学记》二十‘善’作‘盖’,讹。‘伤’作‘’。《太平御览七百二十四·纬略四》作‘医善吮人’,《合璧事类前集》五十五作‘医吮人之腹’,一作‘吮人疡’,俱讹。‘’疑本是‘脓’字,形近而讹耳。‘伤’亦‘’字,转写再误也。”声韵方面,如《十过》篇“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句,《校注》云:“共或作龚,古字通。共王,庄王之子审也。厉公,景公之子州满也。《史记》作‘寿曼’声同。”又如《南面》“而小变而失长便”句,《校注》云:“一本作辗,字,他书无所见,转声通,但于义无考。”作者在训诂时还大量引用诸如《说文》、《尔雅》、《方言》、《广雅》、《韵会》、慧琳《众经音义》、《经典释文》等小学类著作。

依田利用《韩非子校注》在校勘、训诂上的创新之处略显逊色,其训解大都承前人之说,较少发挥演绎,体例与“集释”相类,对查考数据意义巨大,在学术史有着独特的地位。因该书手稿未刊,前辈学者注释《韩非子》没有依田利用,本文的推介或补其憾,希有识之士早日点校出版。

参考文献:

[1] 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第3卷[M].台北:正中书局,1975.

[2] 堀川英嗣.竹添光鸿及其《毛诗会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太田韩非子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韩非子的“解老”与法治大一统
不同波长Q开关激光治疗太田痣疗效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
太田痣的激光治疗进展
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太田痣9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