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寒饮停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2014-08-11欧阳培元

中医药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养亲小青龙汤证候

欧阳培元

(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河源 51700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环境、饮食等因素的改变,哮喘患儿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长。近年来,我科使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哮喘发作期寒饮停肺证患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分级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喘的诊断标准,并符合证候分类中发作期寒饮停肺证。临床可见: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哮喘中、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发作期寒饮停肺证;2)年龄5~12岁;3)属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4)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1)与哮喘临床表现相似或肺功能损害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胸廓畸形等;2)入选前6周内发生过呼吸道感染者;3)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者;4)哮喘间歇状态、重度或危重度急性发作、缓解期等;5)诊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疗效判定药物者。

1.4 脱落标准 不能配合治疗而自行退出者。

1.5 剔除标准 1)未按试验方案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者;2)治疗期间患儿病情加重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者。

1.6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脱落2例,剔除0例,完成33例;对照组35例,脱落1例,剔除0例,完成34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12岁,平均8.6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8.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治疗前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剂量依据患儿年龄及体重而定,高压雾化吸入4~6L/min,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和三子养亲汤,药物均使用江阴中药配方颗粒制剂,主要组成:炙麻黄6g,桂枝 6g,白芍 10g,干姜 3g,炒紫苏子 10g,炒芥子10g,炒莱菔子10g,清半夏6g,醋五味子6g,细辛3g,炙甘草3g各1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水冲服,5~9岁每剂分3份;9~12岁每剂分2份,每次1份,每日3次水冲服,饭后半小时服用。

两组疗程均为3天。治疗期间如有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如希舒美)或抗病毒药物口服,体温高于38.5℃时予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药物。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症状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体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

2.3 疗效标准 参照《儿科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3天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n(%)]

4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邪引动伏痰,致痰气搏结,阻塞气道,肺失宣降[2]。《证治汇补》有:“……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多为外感风寒之邪[3],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1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具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是治疗外寒内饮喘证之有效方剂,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具有顺气降逆、化痰消滞之功,两方合用可以解表化饮祛痰,取得表里双解之效。麻黄可以发汗解表,利水宣肺而平喘咳;桂枝辛温可助阳化气,行水化饮,二者合用,辛散宣通以祛邪;干姜配半夏,温化中焦水寒之邪,逐心下之水气;细辛味辛而散,温通三焦;芍药酸敛以护肝阴;五味子酸敛以护肾阴,且可敛肺止咳,二者合用可敛阴生津,使寒饮温散而不伤正;白芥子辛温走散,温肺化痰,利气散结,可化寒痰,逐饮邪;紫苏子、莱菔子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炙甘草干温守中扶正,调和诸药。两方合用可散寒化饮,气顺痰消,则咳喘自平。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642.

[2]汪受传,俞景茂.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0-569.

[3]王雪慧,刘建秋,隋博文,等.温阳益气化痰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2(1):102-103.

猜你喜欢

养亲小青龙汤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饮食指导分析
中国古代的存留养亲制度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论清代的“存留养亲”制度
小青龙汤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