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2014-08-10李凯杰刘玉芹
李凯杰,刘玉芹
(1.唐山市迁西县中医院,河北 唐山064300;2.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064300)
慢性重型肝炎(CSH)是在慢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化基础上进展而成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大量慢性坏死,常因严重肝功能障碍或肝功能失代偿,导致肝衰竭,临床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上消化道出血、紫癜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1]。CSH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研究[2]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CSH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笔者为寻找CSH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收治的CSH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自拟方剂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CSH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23~56岁,平均(41.1±5.6)岁,病程1.3~13.5年,平均(5.2±1.6)年。本组患者诊断均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2]中关于CSH诊断标准。并发腹水12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1例,糖尿病1例。中医诊断标准:主症表现为身目黄染、小便短黄,口苦而泛恶,舌苔黄而腻;次症有口干不欲饮,大便不调,面色晦滞,舌红、脉弦数或弦滑。辨证要求具备主症3项,或主证2项加次症2项,可定为本证。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排除严重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等并发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所用药物过敏者。60例C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西医保肝、退黄、抗病毒、免疫调节、营养支持等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苦黄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胸腺肽、新鲜冰冻血浆等,必要时给予拉米夫定片、白蛋白注射液、人工肝血浆置换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治疗,组方:茵陈40 g,栀子12 g,大黄10 g,炒白术 30 g,连翘 15 g,虎杖 10 g,甘草 6 g。水煎至200 mL,分2次早晚温服。辨证加减:腹胀较重者加莱菔子30 g,枳壳12 g;食欲不振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 g;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 g,姜半夏15 g;腹泻便溏者加车前子20 g,炒薏苡仁30 g;皮肤瘙痒者加土茯苓30 g,浮萍草10 g;鼻、齿衄血或肌肤瘀斑者加茜草20 g,白茅根15 g。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项目 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TBIL≤34 μmol/L,ALT≤60 U/L,PTA≥60%;显效:症状有明显减轻,TBIL下降50%以上,ALT下降50%以上,或PTA提高50%以上,各项指标稳定在2周以上,未出现明显波动者;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TBIL下降25%以上,ALT下降25%以上,或PTA提高25%以上,各项指标稳定在2周以上,无明显波动者;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善,TBIL、PTA未恢复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本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n=30)
表1 2组治疗前后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s,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TA/%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组 别 TBIL/(μmol/L) ALT/(U/L)196.9 ±23.2 40.5 ±16.0#△327.6 ±27.4 62.3 ± 7.9#△28.4 ± 8.3 73.0 ±12.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89.1 ±37.5 73.4 ±22.8#315.7 ±31.6 88.7 ±18.0#27.9 ± 5.9 56.1 ±10.4#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 例(%)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30) 例(%)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急黄”“肝瘟”等范畴,病机可概括为湿、毒、痰、瘀、虚,而湿热内蕴证者约占重型肝炎总数的70%以上[4]。本病早期多属实证,中晚期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常见湿热蕴结肝胆、郁而发黄,笔者着重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型的治疗方法。自拟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利胆护肝、解毒抗感染,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栀子清热泻火、护肝利胆、通利小便,有清泻三焦湿热,降低胆红素作用;大黄清湿热、泻火解毒、凉血祛瘀,有利胆保肝、止血降脂、抗感染解毒、免疫调节作用;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有调节胃肠运动、保肝、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有抗微生物、解毒、抗感染和保肝作用;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散瘀定痛,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护肝作用;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节免疫、调和诸药作用[5]。茵陈为君药,是退黄第一要药;栀子、大黄为臣药,引湿从二便而解,辅助君药;炒白术、连翘、虎杖为佐药,健脾胃,泻瘀热;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清TBIL、ALT、PTA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且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湿热发黄证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
[1]张定凤.加强对重型肝炎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1-642.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4]艾香英,符林春,谭行华,等.复方茵陈方加减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2):145-148.
[5]刘炜.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湿热内蕴证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