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项措施实现煤质和资源回收率双赢
2014-08-09毛中华
文/毛中华
落实五项措施实现煤质和资源回收率双赢
文/毛中华
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姚桥煤矿是江苏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井。今年以来,姚桥煤矿牢固树立“提煤质就是提效益,提煤质就是降成本”的管理理念,根据生产实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优化源头设计,严格现场管理,明确职责范围,合理原煤配采,强化监督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1~10月份,入厂原煤累计完成灰分28.75%,与公司计划28.85%基本持平;完成原煤热值5008大卡,较公司考核热值提高了18大卡;实现提质增产24335吨,多创造效益924万元。同时,姚桥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中煤集团关于“精采细采、吃干榨净”的煤炭资源回收要求,在确保煤质的情况下,1~10月份,全矿工作面资源回收率达93%,采区回采率完成83.1%,比公司下达的79.4%高出3.7个百分点,多回收煤炭资源131444吨,创造经济效益4929余万元。在实现煤质和资源回收率双赢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矿井的防灭火管理工作,为矿井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优化源头设计,实现科学回采
一是提升采区设计的科学性,平衡好丢煤与破矸的关系。姚桥煤矿加强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科研高校合作引进先进仪器,提高对工作面地质构造的推断、分析和预判的科学性、准确性,根据预判结果,合理布置工作面和两顺槽掘进期间过地质构造时的层位选择,平衡好丢煤与破矸的关系,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回采破矸,减少回采含矸量。
二是优化工作面设计,有效规避断层对回采的影响。姚桥煤矿根据工作面预测的断层产状、煤层赋存条件与工作面走向回采之间的关系,结合资源回收率和煤质、安全等综合因素,追寻效益最大化,通过布置“刀把面”和上顺槽沿断层走向布置工作面,采用边采边加架的方式,有效规避了断层对回采的影响。如7267、7521工作面通过布置“刀把面”,分别有效减少矸石回采量10万吨以上;7002、7345工作面上顺槽均采用边采边加支架方式布置工作面,分别减少矸石回采量约6万吨左右,既保证了资源回收,又确保了煤质不受影响。
三是科学选择工作面两顺槽的高度和掘进层位。姚桥煤矿将溜子道高度由2.6米提高为3.0米,减小工作面回采期间溜子道的岩石卧底工程量,1500米长的溜子道可以减少出矸约7000吨;材料道高度由2.6米提高为2.8米,减小工作面回采期间材料道的岩石卧底工程量,1500米长的材料道可以减少出矸约3500吨。掘进层位方面,材料道坡度小于10°时,巷道工作面侧底板沿煤层底板掘进;材料道坡度大于等于10°时,巷中沿煤层底板掘进,溜子道巷中沿煤层底板掘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减少含矸量。
四是准确评估工作面断层影响,合理选择跳采方式布置工作面。如7011C工作面回采遇到落差25米断层,横穿工作面且与工作面走向夹角在45°,对工作面回采长度影响达200米以上,如强行回采,半个工作面都要破矸,煤的灰分可能高达40%以上。从对设备质量的要求、设备损耗、安全生产需求等综合因素考虑,力争寻求综合效益最大化,7011C工作面实时选择跳采方式,有效避开25米断层对回采的影响。
严格现场管理,确保煤质指标
一是确定循环产量的上下线指标,有效控制煤质和回采率。姚桥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矿煤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采煤队的灰分指标。结合工作面煤层厚度、断层破矸量、留底煤量、煤层灰分、矸石灰分等参数,来确定可采煤层的综合灰分,根据全矿煤质的总体指标确定合理的灰分指标的上、下线,再结合灰分指标反推出每一作业循环放顶煤混矸量的允许值,从而得出工作面循环产量的上、下线,上线保煤质,下线保资源回收率。矿各生产区队技术员将每天的进尺、出煤刀数情况及时统计上报,矿地质测量科每天将前一天各系统的原煤灰分上报生产技术科,对煤质超标的区队实行“超灰扣产”,扣除超出刀煤量部分的产量,对煤质指标控制较好的区队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在有效稳定原煤灰分指标的同时,保证了矿井的资源回收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合理控制割煤层位。姚桥煤矿各采煤队严格按照上、下线指标合理控制工作面采高和层位,杜绝回采过程中割顶、割底或留底煤的现象,加强各工作面的放顶煤管理,放煤工做到手不离把手,认真观察,准确判断,见矸就停。7#、8#煤联采煤层较厚时,采取双轮分组放煤,确保放煤均匀,在保证顶煤放净的同时,减少顶板岩石的混入。当采煤工作面顶板破碎时,及时采取移超前架、上网支护等措施,防止漏矸进入煤流系统影响灰分。放煤时必须用支架后尾梁插板将网插烂,以便将顶煤放出,防止顶煤丢失,避免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停机停水措施,确保喷雾降尘装置雾化效果良好,低洼地点安设水泵,出现积水时及时排出,电机冷却水严禁进入煤流系统,减少外在水分的混入,并加强破碎机、除铁器的维护保养,减少大块和杂物进入煤流系统。
明确管理权限,划分职责范围
姚桥煤矿对涉及到煤质管理的地质测量科、生产技术科、调度室、经营管理科和各采煤队等单位,明确了管理权限,划分了职责范围,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做到各负其责,状态可控。
一是超前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根据有关地质资料,矿地质测量科超前预测工作面煤质影响因素,正常生产的采煤工作面,每周至少绘制一张剖面图,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时,每周绘不少于三张剖面图,并会同生产、调度、经营等相关部门,制定工作面的煤质指标和配采计划,定期监督指导各采掘区队按合理层位施工。每月初组织召开煤质分析考核会,通报各单位煤质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上月煤质的变化情况、影响因素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预测当月煤质情况。
二是及时编制煤质管理措施。根据地测科提供的工作面地质、煤质参数,生产技术科及时做好各采煤队煤质管理措施的编制实施、工作面层位控制和放煤监督指导工作。同时,做好刀煤产量的测算工作,参与制定煤质计划指标,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刀煤产量,确保原煤产量、质量的相对平衡。
三是加强煤质调度协调。充分利用原煤入仓在线灰分仪,对矿井原煤进行实时检测监控,调度室与姚桥选煤厂集控人员加强煤质信息沟通,结合采煤队热值(灰分)指标和新、老井原煤灰分变化情况,协调好各工作面的合理配采,加强煤质信息反馈,根据煤质指标变化灵活协调生产。督促各生产作业地点完善煤流系统和排水系统,严格控制煤流系统出现大块和水煤现象。调度员通过视频监控,加强对新、老井选矸楼人工选矸情况的监督,如出现选矸不力的情况时,立即和选煤厂跟值班领导联系,确保人工选矸效率。
及时化验指导,合理原煤配采
一是定期采样取样,准确掌握各项煤质指标。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每前进100米采取一次煤层煤样进行化验。煤样化验项目包括灰分、硫分、水分、热值等指标。工作面形成以后,将所有的采样化验结果绘制成图表,作为今后煤层预测预报及合理配采的指导性依据。生产过程中,原煤采样人员按规定对新老井原煤不间断取样,每天汇总成一个总样并化验,化验结果作为指导生产、强化考核、质量验收交接的依据。生产条件复杂或煤质变化较大时,重新采取煤层煤样,根据有关煤质参数和实测剖面情况,随时调整煤质指标、刀煤产量和生产组织,确保了生产原煤质量的稳定。
二是坚持合理配采,稳定煤质硫分。根据各工作面的生产条件和煤质情况,合理安排各工作面的作业计划和生产组织,针对不同条件和不同煤层的工作面保持合理的配采比例,规定好各工作面的循环产量、出煤刀数、推进度等指标。合理确定工作面7#煤和8#煤的回采配比,正常情况下,保证两个7#煤工作面配一个8#煤工作面,8#煤硫分高,对煤质影响较大,将8#煤作为配采,当8#煤产量控制在总产量的20~33%时,可以确保硫分的稳定,煤炭质量不影响市场销售。
强化监督考核,加大管理力度
一是严格执行“超灰扣产”。姚桥煤矿实行“提质奖励增产、降质罚款扣产”的“以质计产、超灰扣产”管理考核办法,矿职能部门发现灰分异常时,及时下发通知单进行调整,并坚持“日通报、周预警、旬考核、月汇总”制度,月底在考核会上通报超灰扣产的单位,并实行联责考核机制,与职能科室负责人、区队主要领导、跟班队长、班组长、煤机司机、支架工、放煤工等关键岗位进行挂钩考核,确保煤质持续稳定。1~10月份,煤质指标考核金额87406.6元,奖励19421.1元。
二是严格执行绩效工资挂钩结算。姚桥煤矿将煤质指标与各采煤队的绩效工资挂钩结算考核,采煤队当月完成煤炭发热量、灰分、水分计划,全队职工工资正常结算;如当月原煤热值低于公司计划热值或累计热值低于公司计划热值200kcal/kg以上,被公司考核时,对未完成热值计划的区队加扣3%~5%的绩效工资,当区队未完成矿下达的旬热值指标时,每降低1 kcal/kg,考核三大员责扣2元。充分发挥内部考核机制对现场煤质的管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合理控制好煤质。
三是严格执行巡查制度。姚桥煤矿安排专人对各采掘工作面不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跟踪整改落实,对于由于层位控制不合理、放煤混矸超标等自身原因造成区队内部或矿井煤质超标的,严格按矿井煤质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所有罚款一律落实到责任区队、责任班组和具体个人,做到每天一通报,每月一兑现,确保以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煤炭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系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姚桥煤矿矿长)
(责任编辑: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