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2014-08-08陈平
陈平
摘要: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经济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该国的长治久安,因而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尤为关注的议题。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而外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内需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选择。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06-2011年江苏省13地市收入分配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13地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的固定效应影响的变截距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在全省层面,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指标分别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影响弹性大于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对于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金融发展的效率和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各不形同;经济增长在苏中和苏北地区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苏南地区却反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江苏省;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一、相关的研究与本文的任务
自从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和Shaw(1973)创立金融发展理论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学术界一直注重的是金融对提高效率及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对效率及增长的作用长期以来也一直是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之一。学者们所关注的是金融在推动创新(King,Levine,1993)、降低交易成本(Diamond,1984)、创造流动性(Diamond and Dybvig,1983;Greenwood and Smith,1997)、促进资本积累(McKinnon,Shaw,1973;Greenwood and Smith,1997)、改善资源配置(Galbis,1977;Fry,1993)、分散风险(Allen and Santomero,1998)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Hubbard,1998)等方面的作用,而很少关注金融发展对社会公平特别是对收入分配之间的影响,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学术界才开始有人正式研究金融在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方面的作用,目前,这一研究已成为国外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前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的增长动力均来源于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外部需求经历了过去长达20年的持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轨迹,也使得一些国家越来越倚重于外部需求,中国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动荡而外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内需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选择。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体系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以此迅速有效地扩大内需,为经济转型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有效动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外目前对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大主流观点。其一,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率先在库茨涅茨假设的基础上,对收入不平等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倒U关系”是如何通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进行了解释和说明。Banerjee和Newman(1993)也持类似观点。其二,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De Gregorio and Kim (1996)假设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且只有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能变成企业家。因为金融发展可以使个人进行平滑消费,所以学习能力强的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变成企业家,而学习能力低的人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变成工人。这样,金融发展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相似地,Cagetti and De Nardi (2006)的分析表明,由于存在信贷约束,企业家的初始财富决定他或她的投资规模。因此,金融发展会使得更多人选择成为企业家,同时企业家会扩大其投资规模。这样,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会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国内,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有众多的文献,但从金融发展角度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文献不多见。陈志刚,王皖军(2009)利用我国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规模扩张,效率提升和结构完善三个方面对中国收入分配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展、经济增长扩大了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比率,金融效率的提高缩小了城乡收入比率。苏基溶,廖进中利用2001-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的广义矩(GMM)估计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家庭收入提高,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张立军(2005)对以M2/GDP所衡量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我国金融发展可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然而,上述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以及省级层面,省级以下的更微观层面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基于更微观层面的江苏省13地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以下部分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对指标选取、计量模型以及数据来源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三部分从整体和区域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为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实证模型和指标选取
(一)计量模型
国内外现有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的研究中,所建立的模型中大多包含了其控制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教育投入、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收支等指标。考虑到各控制指标之间大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且模型中包含解释变量过多会影响到模型估计的效果,本文选取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两个指标作为控制指标,建立如下的面板数据模型:
SRFP=α1+β1JRXLit+β2JRGMit+β3GDPit+β4CYJGit+εit
其中SRFP为反映收入分配的指标,JRXL和JRGM分别为反映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和规模指标,GDP和CYJG分别为的控制指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β1、β2、β3、β4为表示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规模指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α1表示各个截面对收入分配的固定影响,可理解为除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外的其他控制指标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综合体现,εit是随机误差项,服从经典假设。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的处理
对于金融发展效率指标JRXL本文采用的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年度金额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金融发展规模指标JRGM采用各市年度本外币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体现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使用的各地市当年地区生产总值自然对数,体现产业结构的指标CYJG使用的各地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值。体现收入分配的指标SRFP采用城乡收入比率。所有相关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数据期间为2006-2011年,数据来源为《江苏统计年鉴》和全省各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以及统计公报。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形式设定的协方差检验
首先需要检验样本数据符合哪种模型,避免模型设定偏差。面板数据常用的模型共有三种情形:一是混合模型即回归截距和斜率系数相同,二是变截距模型即回归截距不同,斜率系数相同,三是变系数模型即回归截距和斜率系数均不相同。经常使用的检验方法是协方差分析,构造F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因此,检验如下两假设。假设1:斜率系数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但截距不同;假设2:截距和斜率在不同的横截面样本点上和时间上都相同。如果接受了假设2,就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果拒绝了假设2,就应该检验假设1;如果拒绝了假设1,就应该采用第三种情形对应的模型。
基于EVIEWS6.0计算得检验的两个F统计量的值以及对应自由度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如下表1所示:
表1协方差检验结果
注:F2的原假设为模型为固定截距和不变系数;F1的原假设为模型为不变系数变截距,小括号内数据为对应自由度。
可见,协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设定拒绝固定截距和不变系数的原假设,但接受不变系数变截距的原假设。因此,模型为第二种情形——变截距模型。
(二)模型估计
1.全省层面分析
表2给出了全省层面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分别列出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模型的结论。进行Hausman检验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固定效应,即采取固定效应更优。此外,固定效应模型的调整后的R2为0.730,说明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表3为各地级市面板数据模型固定影响截距项的偏离值。对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表2全省层面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注:小括号内为各系数估计值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Hausman检验的零假说是固定与随机效应的估计系数没有系统性差异。
表3各地区面板数据模型固定影响截距项的偏离值
(1)从江苏省整体层面来看,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弹性为0.288,表示金融活动越活跃、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该地区城乡收入比率越高,收入分配也就越不均。过去的研究也证明了金融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相反,对农民收入增长还具有抑制作用,直接导致城乡收入差别的拉大(温涛、冉光和和熊德平,2005)。这是由于在金融水平不高,并具有信用约束的环境中,进入金融市场,享受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费用门槛,富裕收入阶层由于其具有的初始财富和良好的信誉比贫穷阶层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由此能够更好地享受金融发展带来的成果。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江苏省的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弹性为0.458,表示金融活动越有效率、存贷比越高,该地区城乡收入比率越低,收入分配也就越平均。而且,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弹性明显大于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弹性。这是由于当金融充分发展,效率不断提高,信用约束减弱,穷人和富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时,金融的发展对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才具有缩减效应。
因此,对于当前阶段的江苏省来说,虽然金融发展的规模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但其影响会被金融发展的效率抵消,因此,要在注重金融发展规模的同时注重金融发展的效率,提倡包容性金融发展,从而促进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2)经济增长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与有些文献不同,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江苏省的收入分配的差距和经济发展或者GDP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库兹涅茨假说”的倒“U”型关系。可见,在当前阶段的江苏省,通过经济增长的途径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3)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影响,影响弹性为0.993,按照本文产业结构指标的解释,表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值越高,收入分配就越不均。汪建新、黄鹏(2009)的研究也表明第二产业比例上升会增大收入差距,但同时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却有助于缓和这个差距。因此,在当前阶段的江苏省,应该通过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从而有效缓解收入分配差距。
2.区域层面的分析
本文按照惯例将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1三个区域,表4给出了区域层面的分析结果。Hausman检验表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数据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适。从调整后的R2来看,三个地区的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好。从三个地区的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4区域层面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注:小括号内为各系数估计值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Hausman检验的零假说是固定与随机效应的估计系数没有系统性差异。
(1)金融发展的效率和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各不形同。苏南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和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从表3中的各地区固定影响截距项对平均值的偏离值可以看出,非金融因素对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却比较大,说明在现阶段的苏南地区,金融发展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并不是很显著,相反一些非金融因素却能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苏中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现阶段的苏中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能够显著的缩小金融分配差距,而金融发展效率反而却扩大了收入差距,且正向的影响弹性明显大于负向的影响弹性,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苏北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在现阶段的苏北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能够显著的缩小金融分配差距,而金融发展规模反而却扩大了收入差距,且负向的影响弹性只是略大于正向的影响弹性。从三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同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在类似“库兹涅茨假说”的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总量较小的阶段,金融发展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益但影响有限;但在经济总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反而金融发展反而会对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而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阶段,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不显著,非金融因素才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益。
(2)经济增长在苏中和苏北地区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苏南地区却反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说在经济总量较小的阶段,通过经济增长途径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有效的,但在经济较发达的阶段,经济增长反而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3)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同全省层面的分析结果形同,表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值越高,收入分配就越不均。同时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却有助于缓和这个差距。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006-2011年江苏省收入分配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全省层面13地市和苏南、苏中、苏北3区域的固定效应影响的变截距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省层面,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指标分别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影响弹性大于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经济增长指标对于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金融发展的效率和规模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各不形同;经济增长在苏中和苏北地区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苏南地区却反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产业结构指标对收入分配指标的影响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经济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该国的长治久安,因而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尤为关注的议题。上述研究结论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江苏省层面的借鉴意义:一是完善金融市场,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给结构,有利于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应该长期坚持。就目前来说,把信贷资金分配到实体经济上,分配给对民生有重大贡献的经济体中,要远远优于扩大信贷市场的规模,因而对信贷资金流向的控制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高中低下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有多项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国家也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因此,应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以此使金融发展间接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区域层面的借鉴意义:一是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的政策偏向应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制定,从而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对于苏南地区,应充分发挥非金融因素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苏南的非金融因素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更加明显的影响,同时苏南经济比较发达,有更雄厚的财政实力。因此,应该在非金融因素方面如财政税收等向居民倾下,尽量“少取多予”,以缓解发达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对于苏中地区,根据类似“库兹涅茨假说”的倒“U”型关系,苏中地区的金融发展应侧重于金融规模的扩大,以此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于苏北地区,则应该在同时注重金融规模和效率,争取跨国“门槛”,才能发挥金融发展对缩小收入分配的作用。二是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总量较小的阶段,通过经济增长途径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有效的。因此苏中、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应以扩大经济总量的战略为主,加快经济增长步伐,以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参考文献:
[1]汪建新,黄鹏.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中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09,(11).
[2]陈志刚,王皖君.金融发展与中国的收入分配:1986-2005[J].财贸经济,2009,(5).
[3]苏基溶,廖进中.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贫困关系的经验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9,(12).
[4] 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2).
[5] 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三大效应分析及其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