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2014-08-08符子艺魏成功李俊雄段晨霞李培勇刘小虹
符子艺,魏成功,李俊雄,戴 勇,段晨霞,李培勇,刘小虹
(1.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改变与哮喘相同,为持续气管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经常规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易反复,且部分可转变成典型哮喘(CA)。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为治疗典型哮喘的有效方法,既往的研究表明,该疗法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气道反应性,对于典型哮喘具有良好疗效。基于CVA与CA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笔者使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CVA并观察该疗法是否具有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该疾病的目的。
1 临床研究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2011年10月—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CVA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脱落2例,实际完成38例。对照组40例,脱落3例,实际完成3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发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的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
1.3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且能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年龄在18~75岁之间;同意并能接受治疗、观察和各项检查者。
1.4 排除标准 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对本试验药物有过敏史者;精神病患者;合并肝病、肾病、代谢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等患者。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咳嗽程度选择是否短期给予常规西医镇咳治疗(口服复方甲氧那明),必要时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患者予吸入舒利迭(50 μg/250 μg)治疗,用法:1吸/12 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血穴位疗法,选取主穴:定喘、肺俞、大杼、风门;配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痰多加丰隆。注射物:每次抽取患者2~3 mL静脉血。疗程:每5次为1疗程,每次选1对同名穴位(5次均为不同穴位,主穴与配穴适当搭配),每一侧注射1~1.5 mL自体血,隔天注射1次。第1疗程结束10 d后以上述方法进行第2疗程,再隔10 d进行第3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治疗。每疗程为8周。
3 结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各组患者进行咳嗽评分。自身前后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lanalogue scales,VAS);组间咳嗽评分比较则采用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夜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PEF变异率等的变化。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治疗前后咳嗽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的咳嗽VAS评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显示2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咳嗽V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2组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日间+夜间) 治疗后治疗组的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日间+夜间)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PEF变异率的比较 2组治疗后的血清IgE、PEF变异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清IgE、PEF变异率下降更明显,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PEF变异率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不良事件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了口腔真菌感染、咽痛及关节疼痛等。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及2例出现口腔真菌感染;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诉用药后曾出现声音嘶哑、咽痛等症状,类似情况对照组观察到1例;治疗组曾有1例用药期间出现关节疼痛,经处理后均能缓解,不影响治疗药物的继续使用。以上不良反应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提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在患者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CVA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5%~33.3%[1]。CVA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目前西医规范化治疗后仍有部分病人可转变为典型哮喘(CA)。有研究[2]表明,约30%的CVA患者可能在数年内发展为CA。
CVA的病理生理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CA的发病相似。其发病机制包括了危险因素的致敏作用、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受体表达增多等多方面。CVA的治疗主张予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即可,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CVA的有效性尚未肯定。但临床上仍能见到部分CVA患者经规范西医治疗后症状持续,并于3~4年内发展为CA。如何提高CVA的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使CVA患者得到更加有效、长效的控制,仍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是由“靳三针”创始人靳瑞于上世纪60年代首创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针灸疗法。该疗法通过抽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作为注射液,选取相关穴位,如定喘、肺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局部注射,因血液在局部吸收较慢,血液里的有形成分、补体、抗体及激素等可在穴位局部产生时效较长的良性刺激,从而达到调整经络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宣肺平喘的作用。李景巍[3],王斌[4],孟凤丽[5]等在临床中使用该疗法10余年并进行了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自血穴位注射能够通过基因转录水平抑制IL-4、IL-5的表达,增强IL-10的表达而发挥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CVA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其病理基础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西医常规抗炎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可能对降低CVA患者气道反应性、提高控制率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中,使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VA,观察该疗法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是否具有优势。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控制CVA患者咳嗽症状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在反映患者气道反应性的血清IgE及PEF变异率等方面,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气道反应性,达到治疗CVA的目的。同时,在使用该疗法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与该疗法相关的严重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该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刘国梁,林江涛.“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22-425.
[2]Nakajima Takeo,Nishimura Y,Nishiuma T,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ugh who developed classic asthma during the course of cough variant asthma:a longitudinal study[J].Respiration,2005,72(6):606-611.
[3]李景巍,罗翊,黄爱芬,等.综合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73.
[4]王斌,李俊雄,胡岳山,等.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哮喘患者IL-4、IL-5、IL-10mRNA表达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10-11.
[5]孟凤丽,冯卫星,赵丽萍.支气管哮喘的针灸治疗与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