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辨证配合归脾安寐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
2014-08-08冯志涛王中男
许 峰,冯志涛,王中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不寐”属西医学失眠症范畴,是睡眠的始发和维持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保持原有良好的睡眠卫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失眠症日益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正常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全球性问题[1]。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结合五音辨证和脏腑辨证,针对心脾两虚型不寐证,以五音疗法和归脾安寐汤结合进行综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来自2012年12月—2013年9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睡眠治疗中心的失眠患者,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各30例。综合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0.5±17.3)岁;病程1~72个月,平均(24.2±17.6)个月。中药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1.3±18.0)岁,病程3~70个月,平均(23.9±18.0)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困倦量表(ESS)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ICSD2)[2]。1)患者存在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持续困难、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或晨醒后无法恢复体力仍有疲乏感(non-restorative sleep)等症状之一;2)在需要睡眠且周围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出现上述症状;3)患者主诉中存在疲劳或全身不适合,注意力及其维持能力、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社交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日间嗜睡,兴趣、精力锐减,工作或驾驶过程中犯错频率增加,存在头痛、头晕或与失眠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过度关注睡眠等症状之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2)心脾两虚证表现为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失眠诊断标准者;符合中医心脾两虚型不寐诊断标准者;年龄在20~70岁;对音乐治疗无反感且具有一定音乐修养者;对治疗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存在严重躯体疾病、实质性脏器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有药物过敏史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综合治疗组 给予五音辨证配合归脾安寐汤治疗。1次/d,每次30 min,治疗时音量维持在40~60分贝,14 d为1个疗程。具体方法如下:1)归脾安寐汤为王中男教授常用经验处方,药物组成:黄芪20 g,龙眼肉20 g,夜交藤20 g,人参10 g,白术15 g,当归15 g,茯神15 g,酸枣仁20 g,柏子仁15 g,远志10 g,麦冬20 g,五味子10 g,香附15 g,合欢花15 g。每剂水煎取汁300 mL,100 mL/次,2次/d,午餐后、晚睡前口服。2)五音辨证治疗:应用体感音乐治疗仪(美洋体感音波系统BSM-Ⅰ)对患者进行音频脉冲刺激,依据中医辨证理论穿插播放适合于心脾两虚型不寐证治疗的以“徵”音(G调)、“宫”音(C调)为主调的音乐。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段以及喜好不同,通过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治疗的曲目(也可选择由仪器制造厂商专业制作提供的音乐)。音乐选择方法见表1。
1.5.2 中药治疗组 给予归脾安寐汤治疗,处方及服用方法同综合治疗组。
1.6 疗效标准
1.6.1 临床疗效 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55%。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1.6.2 睡眠质量评价指标 睡眠质量评价标准用PSQI总分与日间功能评分之差来反应患者睡眠质量。日间功能评价标准用爱普沃斯困倦量表(ESS)评分来反应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机体的嗜睡程度以反应睡眠改善情况。白昼过度嗜睡是不寐证患者普遍存在的主观症状,而ESS由于其简便有效已在国外广泛接受[4]。ESS评分如下:从不嗜睡记0分,偶尔嗜睡为1分,有时嗜睡为2分,经常嗜睡为3分(坐着阅读时/看电视时/在公共场合坐着不动时/长时间坐车时中间不休息超过1 h/坐着与人谈话时/饭后休息时(未饮酒)/开车等红绿灯时/下午静卧休息时)。
表1 音乐选择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组患者总体疗效分析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0) 例
注:与中药治疗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因子比较 2组治疗后PSQI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综合治疗组PSQI积分改善程度较中药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因子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中药治疗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ESS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综合治疗组ESS积分改善程度较中药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中药治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类证治裁·不寐》载:“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而阴阳气血之来源恰由脾胃运化生成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脾虚则气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安舍则必定不寐,此乃心脾两虚型不寐证的病机关键所在,治疗应以补益心脾,养血益气安神为基本法则。笔者结合五音辨证治疗和归脾安寐汤意在于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五音与五脏的相互对应关系,增加补益心脾之力,提升失眠治疗效果。
五音疗法治疗疾病由来已久[5],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吾尝有幽忧之疾,而闲居不能治也。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体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曰:“以针下之时便杂舞,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清代名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曰:“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历代医家都充分重视和验证了音乐心理疗法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在治疗机理方面亦有详细论述。《史记·乐书》中曰:“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徵动心……羽动肾”,简言之就是“五音内动五脏”。音乐可“动荡血脉”,其机制就是音乐可以通过改变脏腑经络的功能、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当代物理学与生理病理学的结合提出了“共振学说”,认为音乐通过谐振组合而产生的物理能传入人体后可引起体内固有震动频率的改变与人体生理结构发生和谐共振,产生“共鸣”。“大脑边缘系统学说”又提出音乐可影响大脑边缘系统,改变大脑皮质功能,引起人体身心变化。“脑干网状结构学说”[6]也认为音乐可通过协调脑干网状结构与大脑皮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对人体心理、内分泌、睡眠等方面产生影响。这些都为五音疗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手段的发展,失眠的治疗逐渐从单一手段治疗转变为综合手段治疗[7]。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手段均有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的坚实理论根据。通过对比观察综合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的疗效,结果证实了五音辨证配合归脾汤化裁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更为不寐证的治疗提供了多方位多途径的中医综合治疗新思路和临床理论依据。
[1]汪兴生,解光艳.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2):156-157.
[2]Thorpy,Michael J.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M].Rochester,MN:ASDA,199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7.
[4] Araghi M H,Jagielski A,Neira I,et al.The complex associations among sleep quality,anxiet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xtreme obesity[J].Sleep,2012,36(12):1859-1865.
[5]刘萍,颜红.音乐疗法用治失眠[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70-271.
[6]梁辉,李艳青,李明.五音乐曲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038-1041.
[7]王振,王敬卿.老年失眠中医辨证论治[J].吉林中医药,2013,33(11):11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