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机械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07唐庆顺杨元慧杨燕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校企机械人才

唐庆顺,杨元慧,杨燕珍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校企联合培养机械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唐庆顺,杨元慧,杨燕珍

(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地方院校作为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人才的主体,应主动适应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所在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资源,这是地方院校的基本价值和使命所在,它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侧重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能够在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机械创新人才实施方案,共同建立机械创新实验室,共同指导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共同实现创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并扶植产业化的思路,培养为地方机械产业的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机械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唯有推出新产品,才是生存之道[1~2].目前诸多地方机械产业由于创新人才匮乏,现有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有限,难于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高校机械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尽早为企业之所用,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下行之有效的途径.地方院校作为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人才的主体,应主动适应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所在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资源,这既是地方院校的基本价值和使命所在,也是其能得到新的发展空间,并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确立自身地位和价值的根本所在[3],它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侧重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能够在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有计划,有目标,有设施,资源共享,在互利共赢的条件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也能确保企业发展后劲,增强了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 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在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业务培养要求中强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4],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除了应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创新方法上得到有效的训练.而目前很多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大都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在实践环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缺乏,是当下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机械创新意识和理论知识匮乏.

(2)机械创新实验缺乏,机械创新设计指导力度不足.

(3)机械创新设计成果很少被利用.

创新是知识的动力源,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升华,也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5~7].因此对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机械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地方机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3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在原有培养方案的方案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包括理论课程中添加“机械创新课程”,在实践环节中添加“机械创新实验”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创新实验内容和创新设计竞赛题目,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企业开发更多实用型产品,推动企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3.1 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机械创新性课程

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得到优化和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建立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线,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实习实践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和竞赛活动创新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企业产品的改造和优化设计以案例的形式注入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把机械创新课程列入学分制管理.

3.2 校企共建机械创新实验室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难以实现,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校企合作是当下最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企业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共建机械创新实验室,是改善目前地方性高校机械创新实验设备缺乏,创新实验条件差,创新氛围不浓烈的最佳途径.在企业的协助下共同规划机械专业的创新实验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创新实验规划

3.2.1 开设企业创新性实验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实际环境和技术手段,应与企业联合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是实现一线工程师的培养走出校门,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障[8].企业创新性实验是由企业列出与企业相关的机械创新性实验内容,包括企业产品零部件的改造,设计,参数优化以及新产品开发性试验等.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协同完成.通过此类实验可以增加师生对企业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深入了解,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此类产品的研究和设计打下基础.

3.2.2 开设校内创新性实验

校内创新性实验是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基础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训练.由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列出学生创新性实验内容,由学生组织团队独立完成,通过此类实验的开展,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2.3 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校企联合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的最佳方式.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体措施如下:

(1)校企联合制定大赛主题,贴合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2)采用“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有效利用校内导师理论知识扎实,企业导师实践能力强的双向优势,保证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作品质量.

(3)校企联合制定大赛奖项和奖金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大赛的开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有效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和国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奠定基础,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

3.3 创新成果的合理利用

创新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创新成果如果没有被合理利用就会失去创新的真正价值.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产品要以专利的形式来保护,并通过合作企业实现推广和应用,并扶植产业化,为学校和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4 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成果

以福建省龙岩学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措施为例.2009年,龙岩学院与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几年来,通过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室及实训中心等共同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240多人.机械专业同学参加国家级、省级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福建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三等奖21项的好成绩.2011年学生申请的“公路栏杆清洗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措施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机械创新技能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企业吸纳优质人才的比率大幅度上升.

5 小结

通过有效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学生在校期间提前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高校与企业实践环节的联合培养模式,可使学校与行业的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补,满足地方经济对机械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校和企业的互惠互利与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为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协同培养.

〔1〕胡成武,等.构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101-103.

〔2〕马陆亭.如何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6.10-16.

〔3〕易丽.着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l(21):58~59.

〔4〕邓正华,刘江,等.适应经济发展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9):22~27.

〔5〕常维亚.树立教学管理新理念着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23-25.

〔6〕胡新谱.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6-198.

〔7〕张立红.依托工程训练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2):70-71.

〔8〕周小理,姜超,马忠才,等.“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71—73.

G642.0

A

1673-260X(2014)09-0162-02

福建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闽教高〔2010〕95号);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闽教高〔2012〕41号)

猜你喜欢

校企机械人才
人才云
调试机械臂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简单机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按摩机械臂